光大证券-银行业流动性周报:2023年信贷能开门红吗?-230102

文本预览:
本周观点: 2022年已过去,随着全国疫情的快速达峰、平稳度峰,经济活动遭受短暂冲击,市场对2023年经济走势怀有期待,但又必须直面现实。在此情况下,2023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如何?信贷能否实现开门红? 一、12月票据年内第六次出现“零利率”,临近月末再度反转 12月份以来,票据继2、4、5、7和10月份之后,年内第六次上演“零利率”行情。表现为: 1、1M票据转贴利率进入12月份持续维持在1%以下,12月5日即接近零利率水平,较2021年12月提前了10个工作日,且后续17个工作日连续维持零利率状态,全月均值约0.19%,同比下降28bp。 2、3M票据转贴同样步入零利率,而该期限能够跨春节,反映出有部分银行开门红项目储备不足,通过提前收购3M票据占据信贷额度。 3、12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票据利率明显反弹。这一情况在过去几轮零利率行情之时都曾出现过。例如,2021年12月末、2022年5月末。票据转贴由零利率反转,既有银行月末信贷适度冲量的影响,也与票据“高卖低买”形成的套利有一定关系。在票据达到零利率之时,若部分银行认为当月信贷数据能够满足央行的要求,会抛出一部分票源,从而形成交易获利。在跨月之后,由于月初银行收票需求并不大,票据利率会趋于上行,价格回落,此时再以低价买回,这其中存在100-200bp的“套利”空间。 从12月份的票据利率运行趋势看:一方面,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凸显。另一方面,从资金供给看,临近年末银行不太愿意过多消耗项目储备,来支撑12月份信贷投放。在收票主体方面,除国有大行外,股份制银行在12月中旬也适度收票,且较10月份票据零利率时期的力度有所加大,也反映出其信贷投放意愿不强。 二、预计12月份信贷总量一般,结构上延续对公优于零售 对于12月份的信贷数据,我们判断总体表现一般,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小幅少增。结构方面: 1、料信贷投放仍以政策驱动为主,主要驱动力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制造业领域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提款。预计全年制造业贷款增速有望达到22%左右,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能够维持30%以上,但其中不排除存在一定“以短转长”虚增指标情况。同时,由于信贷的市场化需求依然偏弱,不排除在临近月末时点,银行虚增冲量,满足央行狭义信贷考核要求。在机构上,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以及优质股份制银行发挥头雁效应,其他中小银行投放力度相对较弱,其中政策性银行预计全年新增贷款2.6-2.8万亿,较2021年多增约1万亿,占对公中长期贷款比重约27%,较2021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2、季节性因素导致开发性金融工具形成的配套融资提款进度依然偏慢,7400亿的工具对应2700个项目,料银行参与项目比重在25%-30%,形成的配套融资约3.6万亿左右,但实际提款进度依然偏慢。一是当前北方正处于冬季,导致工程开工施工和提款进度相对滞后。但从12月PMI数据可观测到,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环比提升1.9个百分点,稳投资效果有望在开年表现。二是疫情管控放松之后,感染率会在2022年12月份-2023年1月份有序达峰,疫情对劳动力供给、物流体系和施工形成一定冲击。 3、对于房地产贷款而言,第一批2000亿保交房专项借款在2022年10月已落地,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完成。11月份,房地产融资政策持续回暖,金融支持地产16条、支持地产融资“三支箭”相继推出。对涉房类融资增量信用投放来说,政策聚焦以下领域:①“保交楼”工作是重中之重,其后仍有1500亿二批保交楼专项借款、2000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央行提供零息再贷款)将在23Q1陆续落地;②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截至2022年末存在6000+4000亿新增融资要求,但从现实信贷投放看,22Q4按揭贷款恐整体维持负增长、开发贷款亦因为新开工需求不足而难以正增长。虽然“11.21”信贷形势工作会上对涉房类融资提出了诸多要求,但在11-12月份实际信用扩张难以达标,会导致融资进程相应后置。另一方面,除需求问题外,在涉房类融资的授信条件上,银行将依然坚持“核心区域、优质客户”的基本原则,严控授信准入风险,重点支持股东背景和公司治理机制良好、财务可持续性强的优质房企,信用下沉依然较为审慎。 4、对于零售贷款而言,预计12月份新发放按揭规模依然较弱,但在早偿方面,部分银行通过上收审批权、适度延长审批期限等方面,尽量让早偿时点跨过年末,实现对按揭贷款的“应留尽留”。整体按揭贷款增量不排除继续负增长。信用卡、消费贷等场景化融资较按揭贷款略好,但仍弱于去年同期水平。 三、2023年信贷开门红料“中规中矩”,1月份相对偏弱,3月份或出现信贷脉冲 2022年已过去,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2023年信贷投放能否实现开门红?我们初步判断是“中规中矩”,具体而言: 1、疫情扰动短期信贷需求。目前全国仍处于疫情感染的高峰期,率先达峰地区正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南方发达省市相对滞后。数据显示:2022年12月PMI进一步降至47%,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连续3个月出现回落,期间降幅达3.1个百分点,超过上半年疫情期间(2022年2-4月)的2.8个百分点。其中,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4.8%,意味着本轮疫情冲击对劳动力到岗影响显著。基于此,在春节前夕,综合考虑疫情感染、居民治疗、物流运转、冬季施工等因素,料市场化需求仍处于相对疲软状态。 2、项目储备强度较往年偏弱。其中政策性银行和国有行对公项目储备,更多涉及发改委重大中长期项目清单,市场化需求储备跟往年相比改善有限。股份制银行和非江浙地区的城农商行压力更大一些,这类银行受定价和流动性约束,参与重大项目的意愿和能力都不足,且部分银行因2022年四季度监管要求和政策驱动,存在透支来年开门红项目储备的情况。 3、春节因素扰动不容忽视。2023年属于早春,根据过往规律,早春会使得信贷投放有所前置,预计在1月中上旬即会完成大部分增量计划。与之对应的是,2022年春节位于2月属于晚春,存在一定春节错位,工作日减少,这会导致信贷投放的错峰。今年疫情叠加早春很可能导致出现“猫冬”现象。 4、早放贷早受益的固有思维仍会延续。一季度是全年对公贷款营销旺季,一般而言也是全年利率的相对高点。目前,银行对于优质客户的竞争程度较之前更激烈,在对公贷款投放上,预计一季度会有所提速,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和六大行,以及少部分优质股份制银行,大概率会应投尽投,抢占市场份额。 5、零售贷款开门红或偏弱,但后续不悲观。当前许多城市疫情感染还处在高峰期,在零售贷款安排上,料银行会在二三季度给予更多额度,因为届时随着疫情高峰期的消退,消费需求会有所恢复,加之有五一和十一长假的红利,料消费类贷款投放会出现明显回暖。 6、受利率上行影响债券融资减少。经过此轮调整,信用债利率已出现大幅上行,22Q4信用债净融资规模受到一定抑制。但这并不代表信用债与对公贷款之间,在短期内会形成较强的“跷跷板效应”。企业重新制融资计划需要一定时间,由于信用债发行利率抬升而导致融资渠道变迁的传导效应相对偏慢。 基于上述情况,预计Q1开门红或维持“中规中矩”表现,总量规模或同比小幅多增。但在节奏上: 料1月份大概率同比少增,新增规模维持在3.5万亿左右,且央行会在临近春节前夕再度投放大量跨春节资金,存贷款资金来源与运用基本匹配,1月份流动性变盘风险不大。 进入2月份,随着疫情高峰期逐步消退,加之春节错位影响,信贷景气度边际恢复,且不排除央行降息的可能,以进一步刺激融资需求恢复。 3月份考虑到气候逐渐变暖,加之两会召开之后新一届政府履职,以及疫情感染进一步消退,预计有望出现“信贷脉冲”。 1、下周要点梳理 下周(1月2日-1月6日)提请市场关注要点事件: (1)央行OMO累计到期16580亿,预计央行维持减量续作模式对冲,逐步回笼跨年流动性支持。 (2)重要数据、信息公布: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纪要(1月5日)、美国12月季调非农就业人数(1月6日)等。 2、一周回顾 2.1、货币市场 2.1.1、资金市场 央行大量投放跨年资金。本周央行延续7D+14DOMO投放模式,维护跨年资金面平稳充裕,周内共投放10140亿,7D-OMO累计投放9440亿,到期390亿;14D-OMO投放700亿,暂无到期,本周基础货币净投放9750亿。截至12月30日,OMO存量余额17280亿,升至年内峰值。 短端资金利率显著上行。截至12月30日,DR001、DR007分别录得2.03%、2.36%,分别较上周上行148bp、85bp。12月DR001均值为1.01%,R001日均成交量回落至4.4万亿,较上月减少1500亿。 2.1.2、同业存单 1Y国股NCD利率回落至2.60%。截至12月30日,1Y国股行NCD利率录得2.6%,较上周下行5bp;NCD-MLF利差为-15bp,倒挂幅度较上周收窄2bp,利差接近2021年来90%分位水平。 备案额度使用方面,本周NCD净融资规模合计1397亿,较上周多增249亿。截至12月30日,月内NCD净融资规模约3432亿。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年内存单备案额度使用进度分别为77%、66%、64%。 2.2、债券市场 2.2.1、政府债券 周内政府债发行规模有所回落。本周政府债净融资规模-194亿,较上周少增2210亿,其中,国债、地方债净融资分别为-201、7亿。下周政府债计划净融资约213亿,国债、地方债分别为0、213亿。 10Y国债收益率为2.84%,较上周上行1bp。截至12月30日,国债1Y、3Y、5Y、7Y、10Y期收益率分别录得2.1%、2.4%、2.64%、2.82%和2.84%,分别较上周变动-13、-6、3、0、1bp。 截至2022年12月30日,各地支持中小银行发展补充资本专项债共计发行2577亿,其中2022年发行630亿,年内辽宁、大连、甘肃、河南发行规模分别为200、50、300、80亿。 2.2.2、金融债 截至12月30日,月内预计有26支商业银行债发行,发行额共计1696亿,到期663亿,净融资1033亿,较上年同期少减1181亿。资本补充工具方面,月内13支二级债发行,额度共计597.5亿;4支永续债发行,额度共计82亿。月内共19支二级债到期,额度累计1132亿,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净融资为-453亿。 金融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维持80%分位以上。截至12月30日,商业银行3年期AAA级普通债收益率为2.85%,较上周下行5bp,与同期限国开债利差为31bp,较上周小幅收窄1bp。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基本持平,信用利差小幅收窄,期限利差小幅走阔。截至12月30日,商业银行AAA-等级5Y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利率分别录得3.73%、4.08%,较上周变动0、-3bp;与同期限国开债信用利差分别为90、125bp,较上周收窄3、6bp,分别位于88%、97%分位水平。期限利差方面,截至12月30日AAA-级二级债5Y-3Y利差录得32bp,较上周走阔3bp,处于31%分位水平。 2.2.3、银行自营债券投资 11月银行利率债配置力度有所提升。11月银行增持利率债1.2万亿,其中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分别增持7470、451、4058亿。信用债方面,11月商业银行债、中票为主要增持品种,额度分别为888、936亿。 2.3、外汇市场 2.3.1、人民币汇率 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走跌至6.95。截至12月3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较上周走升356点收至6.95。即期汇率收盘价与中间价汇差为-132点,较上周下行192点。 2.3.2、美元指数与美债利率 10Y美债利率上行至3.88%。本周(12月27-30日,12月26日休市)10Y美债利率升至3.88%,较上周上行13bp。周内名义利率上行4bp,其中实际利率不变,通胀预期上行4bp。中美利差较上周走阔12bp至-104bp。 美债10Y-3M期限利差倒挂程度有所收窄。截至12月30日,10Y、2Y、3M美债收益率分别录得3.88%、4.41%、4.42%,分别较上周上行13、10、38bp。10Y-3M利差-54bp,倒挂程度较上周收窄5bp。 3、风险分析 疫情对经济冲击加大,信贷景气度下滑。
展开>>
收起<<
《光大证券-银行业流动性周报:2023年信贷能开门红吗?-230102(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银行业流动性周报:2023年信贷能开门红吗?-230102(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银行业流动性周报:2023年信贷能开门红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本周观点: 2022年已过去,随着全国疫情的快速达峰、平稳度峰,经济活动遭受短暂冲击,市场对2023年经济走势怀有期待,但又必须直面现实。在此情况下,2023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如何?信贷能否实现开门红? 一、12月票据年内第六次出现“零利率”,临近月末再度反转 12月份以来,票据继2、4、5、7和10月份之后,年内第六次上演“零利率”行情。表现为: 1、1M票据转贴利率进入12月份持续维持在1%以下,12月5日即接近零利率水平,较2021年12月提前了10个工作日,且后续17个工作日连续维持零利率状态,全月均值约0.19%,同比下降28bp。 2、3M票据转贴同样步入零利率,而该期限能够跨春节,反映出有部分银行开门红项目储备不足,通过提前收购3M票据占据信贷额度。 3、12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票据利率明显反弹。这一情况在过去几轮零利率行情之时都曾出现过。例如,2021年12月末、2022年5月末。票据转贴由零利率反转,既有银行月末信贷适度冲量的影响,也与票据“高卖低买”形成的套利有一定关系。在票据达到零利率之时,若部分银行认为当月信贷数据能够满足央行的要求,会抛出一部分票源,从而形成交易获利。在跨月之后,由于月初银行收票需求并不大,票据利率会趋于上行,价格回落,此时再以低价买回,这其中存在100-200bp的“套利”空间。 从12月份的票据利率运行趋势看:一方面,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凸显。另一方面,从资金供给看,临近年末银行不太愿意过多消耗项目储备,来支撑12月份信贷投放。在收票主体方面,除国有大行外,股份制银行在12月中旬也适度收票,且较10月份票据零利率时期的力度有所加大,也反映出其信贷投放意愿不强。 二、预计12月份信贷总量一般,结构上延续对公优于零售 对于12月份的信贷数据,我们判断总体表现一般,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小幅少增。结构方面: 1、料信贷投放仍以政策驱动为主,主要驱动力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制造业领域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提款。预计全年制造业贷款增速有望达到22%左右,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能够维持30%以上,但其中不排除存在一定“以短转长”虚增指标情况。同时,由于信贷的市场化需求依然偏弱,不排除在临近月末时点,银行虚增冲量,满足央行狭义信贷考核要求。在机构上,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以及优质股份制银行发挥头雁效应,其他中小银行投放力度相对较弱,其中政策性银行预计全年新增贷款2.6-2.8万亿,较2021年多增约1万亿,占对公中长期贷款比重约27%,较2021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2、季节性因素导致开发性金融工具形成的配套融资提款进度依然偏慢,7400亿的工具对应2700个项目,料银行参与项目比重在25%-30%,形成的配套融资约3.6万亿左右,但实际提款进度依然偏慢。一是当前北方正处于冬季,导致工程开工施工和提款进度相对滞后。但从12月PMI数据可观测到,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环比提升1.9个百分点,稳投资效果有望在开年表现。二是疫情管控放松之后,感染率会在2022年12月份-2023年1月份有序达峰,疫情对劳动力供给、物流体系和施工形成一定冲击。 3、对于房地产贷款而言,第一批2000亿保交房专项借款在2022年10月已落地,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完成。11月份,房地产融资政策持续回暖,金融支持地产16条、支持地产融资“三支箭”相继推出。对涉房类融资增量信用投放来说,政策聚焦以下领域:①“保交楼”工作是重中之重,其后仍有1500亿二批保交楼专项借款、2000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央行提供零息再贷款)将在23Q1陆续落地;②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截至2022年末存在6000+4000亿新增融资要求,但从现实信贷投放看,22Q4按揭贷款恐整体维持负增长、开发贷款亦因为新开工需求不足而难以正增长。虽然“11.21”信贷形势工作会上对涉房类融资提出了诸多要求,但在11-12月份实际信用扩张难以达标,会导致融资进程相应后置。另一方面,除需求问题外,在涉房类融资的授信条件上,银行将依然坚持“核心区域、优质客户”的基本原则,严控授信准入风险,重点支持股东背景和公司治理机制良好、财务可持续性强的优质房企,信用下沉依然较为审慎。 4、对于零售贷款而言,预计12月份新发放按揭规模依然较弱,但在早偿方面,部分银行通过上收审批权、适度延长审批期限等方面,尽量让早偿时点跨过年末,实现对按揭贷款的“应留尽留”。整体按揭贷款增量不排除继续负增长。信用卡、消费贷等场景化融资较按揭贷款略好,但仍弱于去年同期水平。 三、2023年信贷开门红料“中规中矩”,1月份相对偏弱,3月份或出现信贷脉冲 2022年已过去,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2023年信贷投放能否实现开门红?我们初步判断是“中规中矩”,具体而言: 1、疫情扰动短期信贷需求。目前全国仍处于疫情感染的高峰期,率先达峰地区正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南方发达省市相对滞后。数据显示:2022年12月PMI进一步降至47%,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连续3个月出现回落,期间降幅达3.1个百分点,超过上半年疫情期间(2022年2-4月)的2.8个百分点。其中,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4.8%,意味着本轮疫情冲击对劳动力到岗影响显著。基于此,在春节前夕,综合考虑疫情感染、居民治疗、物流运转、冬季施工等因素,料市场化需求仍处于相对疲软状态。 2、项目储备强度较往年偏弱。其中政策性银行和国有行对公项目储备,更多涉及发改委重大中长期项目清单,市场化需求储备跟往年相比改善有限。股份制银行和非江浙地区的城农商行压力更大一些,这类银行受定价和流动性约束,参与重大项目的意愿和能力都不足,且部分银行因2022年四季度监管要求和政策驱动,存在透支来年开门红项目储备的情况。 3、春节因素扰动不容忽视。2023年属于早春,根据过往规律,早春会使得信贷投放有所前置,预计在1月中上旬即会完成大部分增量计划。与之对应的是,2022年春节位于2月属于晚春,存在一定春节错位,工作日减少,这会导致信贷投放的错峰。今年疫情叠加早春很可能导致出现“猫冬”现象。 4、早放贷早受益的固有思维仍会延续。一季度是全年对公贷款营销旺季,一般而言也是全年利率的相对高点。目前,银行对于优质客户的竞争程度较之前更激烈,在对公贷款投放上,预计一季度会有所提速,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和六大行,以及少部分优质股份制银行,大概率会应投尽投,抢占市场份额。 5、零售贷款开门红或偏弱,但后续不悲观。当前许多城市疫情感染还处在高峰期,在零售贷款安排上,料银行会在二三季度给予更多额度,因为届时随着疫情高峰期的消退,消费需求会有所恢复,加之有五一和十一长假的红利,料消费类贷款投放会出现明显回暖。 6、受利率上行影响债券融资减少。经过此轮调整,信用债利率已出现大幅上行,22Q4信用债净融资规模受到一定抑制。但这并不代表信用债与对公贷款之间,在短期内会形成较强的“跷跷板效应”。企业重新制融资计划需要一定时间,由于信用债发行利率抬升而导致融资渠道变迁的传导效应相对偏慢。 基于上述情况,预计Q1开门红或维持“中规中矩”表现,总量规模或同比小幅多增。但在节奏上: 料1月份大概率同比少增,新增规模维持在3.5万亿左右,且央行会在临近春节前夕再度投放大量跨春节资金,存贷款资金来源与运用基本匹配,1月份流动性变盘风险不大。 进入2月份,随着疫情高峰期逐步消退,加之春节错位影响,信贷景气度边际恢复,且不排除央行降息的可能,以进一步刺激融资需求恢复。 3月份考虑到气候逐渐变暖,加之两会召开之后新一届政府履职,以及疫情感染进一步消退,预计有望出现“信贷脉冲”。 1、下周要点梳理 下周(1月2日-1月6日)提请市场关注要点事件: (1)央行OMO累计到期16580亿,预计央行维持减量续作模式对冲,逐步回笼跨年流动性支持。 (2)重要数据、信息公布: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纪要(1月5日)、美国12月季调非农就业人数(1月6日)等。 2、一周回顾 2.1、货币市场 2.1.1、资金市场 央行大量投放跨年资金。本周央行延续7D+14DOMO投放模式,维护跨年资金面平稳充裕,周内共投放10140亿,7D-OMO累计投放9440亿,到期390亿;14D-OMO投放700亿,暂无到期,本周基础货币净投放9750亿。截至12月30日,OMO存量余额17280亿,升至年内峰值。 短端资金利率显著上行。截至12月30日,DR001、DR007分别录得2.03%、2.36%,分别较上周上行148bp、85bp。12月DR001均值为1.01%,R001日均成交量回落至4.4万亿,较上月减少1500亿。 2.1.2、同业存单 1Y国股NCD利率回落至2.60%。截至12月30日,1Y国股行NCD利率录得2.6%,较上周下行5bp;NCD-MLF利差为-15bp,倒挂幅度较上周收窄2bp,利差接近2021年来90%分位水平。 备案额度使用方面,本周NCD净融资规模合计1397亿,较上周多增249亿。截至12月30日,月内NCD净融资规模约3432亿。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年内存单备案额度使用进度分别为77%、66%、64%。 2.2、债券市场 2.2.1、政府债券 周内政府债发行规模有所回落。本周政府债净融资规模-194亿,较上周少增2210亿,其中,国债、地方债净融资分别为-201、7亿。下周政府债计划净融资约213亿,国债、地方债分别为0、213亿。 10Y国债收益率为2.84%,较上周上行1bp。截至12月30日,国债1Y、3Y、5Y、7Y、10Y期收益率分别录得2.1%、2.4%、2.64%、2.82%和2.84%,分别较上周变动-13、-6、3、0、1bp。 截至2022年12月30日,各地支持中小银行发展补充资本专项债共计发行2577亿,其中2022年发行630亿,年内辽宁、大连、甘肃、河南发行规模分别为200、50、300、80亿。 2.2.2、金融债 截至12月30日,月内预计有26支商业银行债发行,发行额共计1696亿,到期663亿,净融资1033亿,较上年同期少减1181亿。资本补充工具方面,月内13支二级债发行,额度共计597.5亿;4支永续债发行,额度共计82亿。月内共19支二级债到期,额度累计1132亿,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净融资为-453亿。 金融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维持80%分位以上。截至12月30日,商业银行3年期AAA级普通债收益率为2.85%,较上周下行5bp,与同期限国开债利差为31bp,较上周小幅收窄1bp。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基本持平,信用利差小幅收窄,期限利差小幅走阔。截至12月30日,商业银行AAA-等级5Y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利率分别录得3.73%、4.08%,较上周变动0、-3bp;与同期限国开债信用利差分别为90、125bp,较上周收窄3、6bp,分别位于88%、97%分位水平。期限利差方面,截至12月30日AAA-级二级债5Y-3Y利差录得32bp,较上周走阔3bp,处于31%分位水平。 2.2.3、银行自营债券投资 11月银行利率债配置力度有所提升。11月银行增持利率债1.2万亿,其中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分别增持7470、451、4058亿。信用债方面,11月商业银行债、中票为主要增持品种,额度分别为888、936亿。 2.3、外汇市场 2.3.1、人民币汇率 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走跌至6.95。截至12月3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较上周走升356点收至6.95。即期汇率收盘价与中间价汇差为-132点,较上周下行192点。 2.3.2、美元指数与美债利率 10Y美债利率上行至3.88%。本周(12月27-30日,12月26日休市)10Y美债利率升至3.88%,较上周上行13bp。周内名义利率上行4bp,其中实际利率不变,通胀预期上行4bp。中美利差较上周走阔12bp至-104bp。 美债10Y-3M期限利差倒挂程度有所收窄。截至12月30日,10Y、2Y、3M美债收益率分别录得3.88%、4.41%、4.42%,分别较上周上行13、10、38bp。10Y-3M利差-54bp,倒挂程度较上周收窄5bp。 3、风险分析 疫情对经济冲击加大,信贷景气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