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消费电子:市场终将回暖-221229

文本预览:
2022年市场需求受到疫情以及宏观环境影响,相对疲软,其中苹果链龙头公司表现相对优异。但是以5G、云、人工智能、AR/VR、可穿戴等为核心的创新周期仍将继续,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平台化优势持续凸显。我们认为市场后续将更加关注有汽车电子、AR/VR可穿戴等第二成长曲线的消费电子标的。目前消费电子板块处于历史估值底部,2023年随着消费迹象回暖以及新产品的布局落地,有望带来行业拐点。 手机:终端需求疲弱,市场需求终将回暖。在经历2021年的出货量短暂复苏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第二轮出货量走低现象。根据IDC2022年Q4预测数据修正后,从2022年初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6%调整至年末下降约9.1%,出货量总量下降约至12.2-12.4亿部左右。预计2023年随着全球疫情影响缓解,及全球消费能力恢复,将在2023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8%,出货量总量约12.6-12.7亿部。手机终端厂商结构格局稳定,2022年苹果出货量或有望提升,国内安卓厂商出货量有一定下降。存货周转天数有所下降,库存基本回归正常水位。我们认为疫情逐渐恢复,智能手机销量将逐渐回暖。 VR/AR:政策行业双重驱动,元宇宙加速产业创新。根据wellsennXR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全球VR头显出货量为138万台,较去年同比下滑42%,其中Meta出货量为96万台,Pico出货量为23万台,VavleIndex、创维、大朋、NOLO、爱奇艺VR等第二梯队的品牌均取得了一到三万不等的销量。三季度出货量大幅下跌的主因是Meta的销量大幅下滑,Quest2全系涨价100美元叠加欧美消费市场需求下行,造成三季度Quest2销量大幅低于预期。Pico在第三季度销量为23万台,其中PicoNeo3为19万台,此外9月28日正式发售的Pico4三季度销量为2.4万台,截至10月30日全球累计销量6.3万台。根据wellsennXR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全球AR头显出货量为9.7万台,同比增长29%,其中国内3.5万台,海外6.2万台。海外缺乏新消费级AR品牌和新产品出现,三季度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国内投屏显示类的消费级AR眼镜,例如RokidAir、NrealAir/NrealX、雷鸟Air以及影目Air等产品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销量。 折叠屏:折叠屏时代的投资机会。以三星为首的折叠屏设备已引领潮流,新款迭出。三星、华为是最先引领折叠屏热潮的主流品牌之一:三星Flip、Fold,华为MateX系列自2019年11月起持续出新。三星在折叠屏领域出货量占全球寡头地位,华为出货量在国内占比较高。回顾2022年已发布的折叠屏设备,国内厂商如小米、OPPO、VIVO、荣耀等也分别发布了自家高端折叠屏系列,小米MIXFOLD、OPPOFINDN、VIVOXFOLD、荣耀MagicV等系列产品。展望2023年,将有更多折叠屏设备陆续推出,销售价格随产品大规模放量,终将下探到大众消费价位段,价格与销量将形成共振,我们认为2023年折叠屏设备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光学:光学黄金大赛道,车载光学加速渗透。ADAS加速渗透,目前各大车厂已经制定其自动驾驶车辆发展规划,在新能源品牌、奔驰、宝马、大众等全球主流车厂推出高级别ADAS汽车后,将有望带动其余燃油车厂自动驾驶发展的步伐,ADAS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深度利好于车载镜头、激光雷达的市场。 面板:面板厂格局逐步优化,短期价格恢复需求有望回暖。面板厂格局优化,国内厂商寡头地位逐步清晰。面板核心公司(京东方、TCL科技)在2022Q3合计营业收入831.49亿元,同比下降18%。面板企业整体收入、利润虽然在2022年增速减弱或单季度亏损,但主要还是看短期的产能释放与价格修复,长期的扩产尾声与格局优化。行业龙头厂商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其规模效应、盈利中枢有望提高。即使中短期TV面板价格扰动,但是公司依然保持较好的经营性现金流。对于后续产品规划能力保持在一线水平梯队,且研发费用依旧保持高投入,未来还将拥有强有力的核心产品能力及业绩修复能力。 MINILED:苹果MiniLED背光产品持续,市场空间快速打开。2021年全球核心消费电子龙头苹果、三星推出MiniLED背光产品线,引领MiniLED市场,并且越来越多的品牌厂商纷纷导入该技术。2022年,MiniLED有望在电视、笔电、显示器、平板、车载、头戴设备等诸多领域打开渗透局面。大陆光电产业链深耕MiniLED技术、产品,布局积累深厚,有望受益于行业爆发的红利。展望未来3至5年,MiniLED产业有望保持较高行业增速,并为产业链带来足够吸引力的价值增量,2021至2022年将是价值增量释放的起始年份。 被动元件:长期价值显现,库存持续去化。拉长时间维度看,板块公司具备穿越周期能力。自2018年中美贸易景气低谷至2021年电子景气大年的4年中,板块公司归母净利平均CAGR30%,实现较高的复合增速,穿越周期。大陆MLCC厂商持续投入,与台系厂商差距日益缩小,下一个五年大陆企业全球地位有望大幅提升。中短期看,至暗时刻已过,库存持续去化。板块部分公司库存水平已处于2020年以来较低水平。部分公司库存高点已出现在Q2,Q3以来库存持续去化。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消费电子:市场终将回暖-221229(6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消费电子:市场终将回暖-221229(60页).pdf(6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消费电子:市场终将回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2022年市场需求受到疫情以及宏观环境影响,相对疲软,其中苹果链龙头公司表现相对优异。但是以5G、云、人工智能、AR/VR、可穿戴等为核心的创新周期仍将继续,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平台化优势持续凸显。我们认为市场后续将更加关注有汽车电子、AR/VR可穿戴等第二成长曲线的消费电子标的。目前消费电子板块处于历史估值底部,2023年随着消费迹象回暖以及新产品的布局落地,有望带来行业拐点。 手机:终端需求疲弱,市场需求终将回暖。在经历2021年的出货量短暂复苏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第二轮出货量走低现象。根据IDC2022年Q4预测数据修正后,从2022年初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6%调整至年末下降约9.1%,出货量总量下降约至12.2-12.4亿部左右。预计2023年随着全球疫情影响缓解,及全球消费能力恢复,将在2023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8%,出货量总量约12.6-12.7亿部。手机终端厂商结构格局稳定,2022年苹果出货量或有望提升,国内安卓厂商出货量有一定下降。存货周转天数有所下降,库存基本回归正常水位。我们认为疫情逐渐恢复,智能手机销量将逐渐回暖。 VR/AR:政策行业双重驱动,元宇宙加速产业创新。根据wellsennXR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全球VR头显出货量为138万台,较去年同比下滑42%,其中Meta出货量为96万台,Pico出货量为23万台,VavleIndex、创维、大朋、NOLO、爱奇艺VR等第二梯队的品牌均取得了一到三万不等的销量。三季度出货量大幅下跌的主因是Meta的销量大幅下滑,Quest2全系涨价100美元叠加欧美消费市场需求下行,造成三季度Quest2销量大幅低于预期。Pico在第三季度销量为23万台,其中PicoNeo3为19万台,此外9月28日正式发售的Pico4三季度销量为2.4万台,截至10月30日全球累计销量6.3万台。根据wellsennXR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全球AR头显出货量为9.7万台,同比增长29%,其中国内3.5万台,海外6.2万台。海外缺乏新消费级AR品牌和新产品出现,三季度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国内投屏显示类的消费级AR眼镜,例如RokidAir、NrealAir/NrealX、雷鸟Air以及影目Air等产品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销量。 折叠屏:折叠屏时代的投资机会。以三星为首的折叠屏设备已引领潮流,新款迭出。三星、华为是最先引领折叠屏热潮的主流品牌之一:三星Flip、Fold,华为MateX系列自2019年11月起持续出新。三星在折叠屏领域出货量占全球寡头地位,华为出货量在国内占比较高。回顾2022年已发布的折叠屏设备,国内厂商如小米、OPPO、VIVO、荣耀等也分别发布了自家高端折叠屏系列,小米MIXFOLD、OPPOFINDN、VIVOXFOLD、荣耀MagicV等系列产品。展望2023年,将有更多折叠屏设备陆续推出,销售价格随产品大规模放量,终将下探到大众消费价位段,价格与销量将形成共振,我们认为2023年折叠屏设备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光学:光学黄金大赛道,车载光学加速渗透。ADAS加速渗透,目前各大车厂已经制定其自动驾驶车辆发展规划,在新能源品牌、奔驰、宝马、大众等全球主流车厂推出高级别ADAS汽车后,将有望带动其余燃油车厂自动驾驶发展的步伐,ADAS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深度利好于车载镜头、激光雷达的市场。 面板:面板厂格局逐步优化,短期价格恢复需求有望回暖。面板厂格局优化,国内厂商寡头地位逐步清晰。面板核心公司(京东方、TCL科技)在2022Q3合计营业收入831.49亿元,同比下降18%。面板企业整体收入、利润虽然在2022年增速减弱或单季度亏损,但主要还是看短期的产能释放与价格修复,长期的扩产尾声与格局优化。行业龙头厂商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其规模效应、盈利中枢有望提高。即使中短期TV面板价格扰动,但是公司依然保持较好的经营性现金流。对于后续产品规划能力保持在一线水平梯队,且研发费用依旧保持高投入,未来还将拥有强有力的核心产品能力及业绩修复能力。 MINILED:苹果MiniLED背光产品持续,市场空间快速打开。2021年全球核心消费电子龙头苹果、三星推出MiniLED背光产品线,引领MiniLED市场,并且越来越多的品牌厂商纷纷导入该技术。2022年,MiniLED有望在电视、笔电、显示器、平板、车载、头戴设备等诸多领域打开渗透局面。大陆光电产业链深耕MiniLED技术、产品,布局积累深厚,有望受益于行业爆发的红利。展望未来3至5年,MiniLED产业有望保持较高行业增速,并为产业链带来足够吸引力的价值增量,2021至2022年将是价值增量释放的起始年份。 被动元件:长期价值显现,库存持续去化。拉长时间维度看,板块公司具备穿越周期能力。自2018年中美贸易景气低谷至2021年电子景气大年的4年中,板块公司归母净利平均CAGR30%,实现较高的复合增速,穿越周期。大陆MLCC厂商持续投入,与台系厂商差距日益缩小,下一个五年大陆企业全球地位有望大幅提升。中短期看,至暗时刻已过,库存持续去化。板块部分公司库存水平已处于2020年以来较低水平。部分公司库存高点已出现在Q2,Q3以来库存持续去化。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