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可转债年度策略:2023,转债市场如何展望?-221226

文本预览:
2022 年市场回顾 年初至今, 权益和转债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年初至 4 月底, 国际地缘冲突+疫情冲击,权益、转债市场深度回调;(2) 4 月底至 7 月,国内疫情可控,供应链修复支撑权益和转债市场回弹; (3) 8 月初至 10 月初,“内忧外患”再现, 权益市场转跌;(4) 10 月初至今, 地产“三支箭”救市,防疫政策博弈放开,权益反弹; 近期在新冠确诊人数激增之下, 权益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 但转债市场受债市负反馈影响,表现相对低迷。 转债市场供需分析 转债供给依旧充足。 截至 2022-12-23,年内净供给 1496.76 亿元。截至2022-12-23,转债市场存量债券余额合计 8551.64 亿元,较 2021 年底增长14.51%。 从当下预案转债数量来看,预计明年转债供给依旧充足。 基金依然是转债市场的配置主力, 但持仓规模随市场行情波动。截至2022Q3 末,公募基金持有转债占存量转债余额的比为 34.30%,较上季度末下降 0.69pct,整体低于 2021 年年末水平,公募基金对转债的参与度持续回落。 分市场来看,沪市转债持续扩容, 基金和自然人投资者贡献大部分增量资金;深交所中, 基金、绝对收益产品在年内减持转债, 自然人投资者贡献增量资金。 转债估值怎么看? 结合对宏观经济走势和货币、财政政策的预判,明年债市整体预计维持高波动,利率中枢或有所抬升。 综合考虑,当前债券市场调整压力犹存,负债端压力当下还未完全释放,赎回导致的理财产品和基金抛售高流动性资产的行为或将进一步持续;结合明年利率表现, 预计转债市场估值将呈现温和压缩趋势。 明年行业怎么选? 权益市场: 当下 A 股市场风险释放相对充分。 从当前万得全 A 市盈率来看,目前估值已经下行至 2018 年年末水平,来到相对底部区间。当下疫情防控政策转向;地产纾困政策频出,房地产板块也迎来预期的好转。当下来看,压制 A 股的两大重要因素均已出现边际好转,预期拐点已至, 或可静待明年实质性拐点的出现。 结合明年 A 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展望 2023 年,我们认为转债市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机会: (1) 二十大定调“国家安全”、“自主可控”。 看好军工、半导体国产替代未来发展趋势;(2) 关注地产链修复之下的银行板块机会。 当下,银行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在地产政策边际放宽之下,看好当下银行转债的配置价值;(3) 疫情政策放开后的消费、医药。 疫情防控政策转向,利好消费板块修复; 医药底部反转,明年有望延续行情。(4) 困境反转逻辑下的消费电子。 估值低位,消费电子或将迎来上升新周期。从下游需求来看, 2023 年智能手机或对消费电子行程一定支撑; VR/AR 有望成为继手机之后,消费电子新的增长极。(5) 景气赛道的结构性机会。 光伏硅料瓶颈缓解,全产业链有望受益; 风电明年或迎来装机大年; 储能国内外需求共振,大储、户储放量可期。 风险提示: 1)权益市场波动加剧的风险; 2)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民生证券-可转债年度策略:2023,转债市场如何展望?-221226(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证券-可转债年度策略:2023,转债市场如何展望?-221226(34页).pdf(3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可转债年度策略:2023,转债市场如何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2022 年市场回顾 年初至今, 权益和转债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年初至 4 月底, 国际地缘冲突+疫情冲击,权益、转债市场深度回调;(2) 4 月底至 7 月,国内疫情可控,供应链修复支撑权益和转债市场回弹; (3) 8 月初至 10 月初,“内忧外患”再现, 权益市场转跌;(4) 10 月初至今, 地产“三支箭”救市,防疫政策博弈放开,权益反弹; 近期在新冠确诊人数激增之下, 权益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 但转债市场受债市负反馈影响,表现相对低迷。 转债市场供需分析 转债供给依旧充足。 截至 2022-12-23,年内净供给 1496.76 亿元。截至2022-12-23,转债市场存量债券余额合计 8551.64 亿元,较 2021 年底增长14.51%。 从当下预案转债数量来看,预计明年转债供给依旧充足。 基金依然是转债市场的配置主力, 但持仓规模随市场行情波动。截至2022Q3 末,公募基金持有转债占存量转债余额的比为 34.30%,较上季度末下降 0.69pct,整体低于 2021 年年末水平,公募基金对转债的参与度持续回落。 分市场来看,沪市转债持续扩容, 基金和自然人投资者贡献大部分增量资金;深交所中, 基金、绝对收益产品在年内减持转债, 自然人投资者贡献增量资金。 转债估值怎么看? 结合对宏观经济走势和货币、财政政策的预判,明年债市整体预计维持高波动,利率中枢或有所抬升。 综合考虑,当前债券市场调整压力犹存,负债端压力当下还未完全释放,赎回导致的理财产品和基金抛售高流动性资产的行为或将进一步持续;结合明年利率表现, 预计转债市场估值将呈现温和压缩趋势。 明年行业怎么选? 权益市场: 当下 A 股市场风险释放相对充分。 从当前万得全 A 市盈率来看,目前估值已经下行至 2018 年年末水平,来到相对底部区间。当下疫情防控政策转向;地产纾困政策频出,房地产板块也迎来预期的好转。当下来看,压制 A 股的两大重要因素均已出现边际好转,预期拐点已至, 或可静待明年实质性拐点的出现。 结合明年 A 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展望 2023 年,我们认为转债市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机会: (1) 二十大定调“国家安全”、“自主可控”。 看好军工、半导体国产替代未来发展趋势;(2) 关注地产链修复之下的银行板块机会。 当下,银行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在地产政策边际放宽之下,看好当下银行转债的配置价值;(3) 疫情政策放开后的消费、医药。 疫情防控政策转向,利好消费板块修复; 医药底部反转,明年有望延续行情。(4) 困境反转逻辑下的消费电子。 估值低位,消费电子或将迎来上升新周期。从下游需求来看, 2023 年智能手机或对消费电子行程一定支撑; VR/AR 有望成为继手机之后,消费电子新的增长极。(5) 景气赛道的结构性机会。 光伏硅料瓶颈缓解,全产业链有望受益; 风电明年或迎来装机大年; 储能国内外需求共振,大储、户储放量可期。 风险提示: 1)权益市场波动加剧的风险; 2)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