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总量周观点:弱现实延续,增量政策落地-221219

文本预览:
投资要点: 宏观:上周股市偏弱,债市偏强,市场对于防疫优化政策已经趋于钝化,交易逻辑转向中长期复苏前景。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定调宏观政策与地产政策。财政方面,强调“加力提效,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同时指出“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整体定调中性偏松。货币方面,强调“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中国经济年会上对货币政策定调做出补充“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就是明年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整体上货币政策基调较宽松。地产方面,中央定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指向地产需求政策的温和调整。12月第三周高频数据依然延续回落,结构上钢铁、汽车的产量都有下滑。增量政策定调已经落地,整体宏观政策力度中性偏松,当前疫情传播范围扩大或再次冲击居民部门的消费意愿,叠加全球工业周期下滑,2023年一季度或延续弱复苏,短期市场或重回“弱复苏”的交易主线。 股票:上周,全球指数普遍回调,巴西、俄罗斯指数跌幅最大。国内市场普遍下跌,科创板、创业板跌幅较大,上证50跌幅较小。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8,130亿元,较上周环比-16.7%,成交额大幅回落。上周,行业方面,5个行业上涨,25个行业下跌;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等表现较好;有色金属、新能源、化工、机械等表现较差。概念方面,黄酒、新冠特效药、血液制品、免税店等表现较好;光伏逆变器、锂矿、黄金等表现较差。经济继续放缓,市场短期承压。在疫情冲击、出口放缓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经济继续放缓。疫情防控基本放开,最终将推动经济大幅复苏,但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依然负面。在各个城市陆续迎来感染高峰之际,大家不敢外出消费;由于生病请假,对生产端也会造成影响。据专家预测,这个时间大约在2-3个月左右。因此,短期市场面临社会心理和经济的压力。当然,管理层积极引导预期,中央工作会议在消费、房地产、平台经济等释放积极信号,央行超额投放1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对部分板块形成支撑。建议仓位维持60%,关注消费、房地产、科技等板块。 债券:上周债市总体仍较为动荡,信用债一度大幅下挫,长端利率表现相对平稳,曲线总体走平。具体来看,周初“二永”延续下跌惯性,带动周一周二信用债市场再度出现一轮恐慌性抛售,长端利率债小幅跟随下跌但总体表现平稳。周三周四广义基金情绪企稳,回补部分头寸带动信用债反弹,利率债也在临近MLF操作时点博弈降息的乐观情绪下有所反弹,但人民银行并未有所动作,市场随即再度回落并延续到周五早盘,并于周五日内企稳。MLF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落地,年末主要的不确定性消除。同时理财赎回冲击也逐步缓解,内外环境总体有利于债市情绪企稳。尽管债市的中期调整也应尚未结束。但短期或许不必过于悲观,市场可能阶段性略有利于多头。 资产配置:股票35%、债券15%、商品25%、Reits25%。 风险提示:政策、经济数据预测不及预期,突发风险事件等;大类资产配置模拟组合仅用于回测,过往收益率不代表未来状况。
展开>>
收起<<
《中原证券-总量周观点:弱现实延续,增量政策落地-221219(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证券-总量周观点:弱现实延续,增量政策落地-221219(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原证券《总量周观点:弱现实延续,增量政策落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投资要点: 宏观:上周股市偏弱,债市偏强,市场对于防疫优化政策已经趋于钝化,交易逻辑转向中长期复苏前景。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定调宏观政策与地产政策。财政方面,强调“加力提效,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同时指出“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整体定调中性偏松。货币方面,强调“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中国经济年会上对货币政策定调做出补充“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就是明年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整体上货币政策基调较宽松。地产方面,中央定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指向地产需求政策的温和调整。12月第三周高频数据依然延续回落,结构上钢铁、汽车的产量都有下滑。增量政策定调已经落地,整体宏观政策力度中性偏松,当前疫情传播范围扩大或再次冲击居民部门的消费意愿,叠加全球工业周期下滑,2023年一季度或延续弱复苏,短期市场或重回“弱复苏”的交易主线。 股票:上周,全球指数普遍回调,巴西、俄罗斯指数跌幅最大。国内市场普遍下跌,科创板、创业板跌幅较大,上证50跌幅较小。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8,130亿元,较上周环比-16.7%,成交额大幅回落。上周,行业方面,5个行业上涨,25个行业下跌;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等表现较好;有色金属、新能源、化工、机械等表现较差。概念方面,黄酒、新冠特效药、血液制品、免税店等表现较好;光伏逆变器、锂矿、黄金等表现较差。经济继续放缓,市场短期承压。在疫情冲击、出口放缓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经济继续放缓。疫情防控基本放开,最终将推动经济大幅复苏,但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依然负面。在各个城市陆续迎来感染高峰之际,大家不敢外出消费;由于生病请假,对生产端也会造成影响。据专家预测,这个时间大约在2-3个月左右。因此,短期市场面临社会心理和经济的压力。当然,管理层积极引导预期,中央工作会议在消费、房地产、平台经济等释放积极信号,央行超额投放1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对部分板块形成支撑。建议仓位维持60%,关注消费、房地产、科技等板块。 债券:上周债市总体仍较为动荡,信用债一度大幅下挫,长端利率表现相对平稳,曲线总体走平。具体来看,周初“二永”延续下跌惯性,带动周一周二信用债市场再度出现一轮恐慌性抛售,长端利率债小幅跟随下跌但总体表现平稳。周三周四广义基金情绪企稳,回补部分头寸带动信用债反弹,利率债也在临近MLF操作时点博弈降息的乐观情绪下有所反弹,但人民银行并未有所动作,市场随即再度回落并延续到周五早盘,并于周五日内企稳。MLF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落地,年末主要的不确定性消除。同时理财赎回冲击也逐步缓解,内外环境总体有利于债市情绪企稳。尽管债市的中期调整也应尚未结束。但短期或许不必过于悲观,市场可能阶段性略有利于多头。 资产配置:股票35%、债券15%、商品25%、Reits25%。 风险提示:政策、经济数据预测不及预期,突发风险事件等;大类资产配置模拟组合仅用于回测,过往收益率不代表未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