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政策研究系列-二-:十年回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21220

文本预览: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尘埃落定。我们对这次会议精神的理解为全力稳增长。 我们回顾过去十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数会议定下主基调之后,后续政策的落地情况。进而回答目前市场一个困惑:2023年将跟进哪些稳增长政策? 过去十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围绕两大主线展开:稳增长和调结构。 首先需要强调,每年末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年度经济主题词是为针对第二年。例如2014年会议提到“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为2015年奠定经济政策主基调。 经济平稳年份,政策重心向调结构倾斜,旨在解决长期发展面临的潜在障碍。 2015年,当年宏观经济通缩风险化解,地产已有明显修复,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例如2020年,经历下半年出口和地产上行之后,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双碳”和“防范资本无序扩张”。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年份,政策重心明显偏向稳增长,旨在缓解当下经济增长压力。 2014年,当年内需低迷,经济面临深度通缩风险,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类似还有2018年,当年对内经历了去杠杆,对外受中美贸易摩擦压制,经济面临较大增长压力,故而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 侧重调结构的年份,后续结构调整政策悉数跟进兑现。 2013年首次提出“着力防控债务风险”,2014年出台43号文以及新预算法,将存量债务置换,新增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2015年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出台多项政策明确产能压降规模目标,同时地产开启去库进程。 2016年首次提出“房住不炒”,2017年一二线城市开始密集收紧地产需求端政策。 2017年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2018年迎来企业、政府、金融去杠杆进程。 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防资本扩张”,2021年互联网迎来强监管,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运动式“减碳”。 侧重稳增长的年份,稳增长政策的形式及力度均会超预期。 2014、2018、2019、2021年会议提示下一年重心略向稳增长倾斜,来年财政和货币政策便都明显放宽。 甚至来年出台形式非常新颖的稳增长政策,形式之新,超过之前年份的想象。 例如:2015年启用棚改货币化,站在2015年之前难以预料;2019年推进LPR定价机制改革,2019年之前也较难预料; 2020年年中启用特别国债、2022年央行利润上缴支持增值税留抵退税、使用结存专项债限额,也难以提前预判。 可以期待2023年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和新形式。 不论是调结构还是稳增长,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旦定下基调,来年便会跟进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或在传统政策框架之内,或者完全以预期外形式落地,最终效果是上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的主基调,均会在第二年落地实现。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而且罕见定调扩大内需的战略高度。那么未来与内需修复相关的政策,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风险提示:经济修复节奏超预期,疫情发展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
展开>>
收起<<
《民生证券-政策研究系列-二-:十年回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21220(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证券-政策研究系列-二-:十年回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21220(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政策研究系列(二):十年回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报附件原文摘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尘埃落定。我们对这次会议精神的理解为全力稳增长。 我们回顾过去十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数会议定下主基调之后,后续政策的落地情况。进而回答目前市场一个困惑:2023年将跟进哪些稳增长政策? 过去十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围绕两大主线展开:稳增长和调结构。 首先需要强调,每年末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年度经济主题词是为针对第二年。例如2014年会议提到“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为2015年奠定经济政策主基调。 经济平稳年份,政策重心向调结构倾斜,旨在解决长期发展面临的潜在障碍。 2015年,当年宏观经济通缩风险化解,地产已有明显修复,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例如2020年,经历下半年出口和地产上行之后,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双碳”和“防范资本无序扩张”。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年份,政策重心明显偏向稳增长,旨在缓解当下经济增长压力。 2014年,当年内需低迷,经济面临深度通缩风险,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类似还有2018年,当年对内经历了去杠杆,对外受中美贸易摩擦压制,经济面临较大增长压力,故而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 侧重调结构的年份,后续结构调整政策悉数跟进兑现。 2013年首次提出“着力防控债务风险”,2014年出台43号文以及新预算法,将存量债务置换,新增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2015年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出台多项政策明确产能压降规模目标,同时地产开启去库进程。 2016年首次提出“房住不炒”,2017年一二线城市开始密集收紧地产需求端政策。 2017年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2018年迎来企业、政府、金融去杠杆进程。 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防资本扩张”,2021年互联网迎来强监管,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运动式“减碳”。 侧重稳增长的年份,稳增长政策的形式及力度均会超预期。 2014、2018、2019、2021年会议提示下一年重心略向稳增长倾斜,来年财政和货币政策便都明显放宽。 甚至来年出台形式非常新颖的稳增长政策,形式之新,超过之前年份的想象。 例如:2015年启用棚改货币化,站在2015年之前难以预料;2019年推进LPR定价机制改革,2019年之前也较难预料; 2020年年中启用特别国债、2022年央行利润上缴支持增值税留抵退税、使用结存专项债限额,也难以提前预判。 可以期待2023年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和新形式。 不论是调结构还是稳增长,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旦定下基调,来年便会跟进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或在传统政策框架之内,或者完全以预期外形式落地,最终效果是上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的主基调,均会在第二年落地实现。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而且罕见定调扩大内需的战略高度。那么未来与内需修复相关的政策,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风险提示:经济修复节奏超预期,疫情发展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