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燃料电池行业产业链系列报告之十三:绿氢催生新兴市场启动,电解水设备技术路线与成本之争-221217

《国金证券-燃料电池行业产业链系列报告之十三:绿氢催生新兴市场启动,电解水设备技术路线与成本之争-221217(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燃料电池行业产业链系列报告之十三:绿氢催生新兴市场启动,电解水设备技术路线与成本之争-221217(34页).pdf(3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燃料电池行业产业链系列报告之十三:绿氢催生新兴市场启动,电解水设备技术路线与成本之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行业观点 交通、工业与储能领域氢气需求激增背景下,电解制氢设备率先受益。2025年交通、工业、储能领域电解制氢需求量共超50万吨,电解槽装机累计需求超15GW,累计市场规模超310亿元。电力的跨季度、日度调峰储能领域以及对碳排放限制严格的工业和交通领域未来将是电解制氢的主要需求方,我们测算各领域在2021-2025年的累计情况如下: 交通:燃料电池车超10万台,绿氢渗透率12%,绿氢需求21万吨,对应电解槽6.4GW,累计市场规模139亿元。 工业:钢铁产量共超20亿吨,绿氢渗透率1%,绿氢需求10万吨,对应电解槽3GW,累计市场规模达到64亿元。 储能:跨季度和日度储能所需储能超4000亿kWh,绿氢渗透率1%,绿氢需求20万吨,对应电解槽6GW,累计市场规模达到119亿元。 碱式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商业化先行,当前两者混合搭配为成本最优解。主流电解槽技术分为碱式电解槽(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和固态氧化物电解槽(SOEC),前两种已实现商用化,最后一种仍处实验室向产业化过度状态。在当前示范项目推广下,购置成本为首要因素,碱式电解槽优势显著,预计2025年前占比超九成;随着后续项目逐步向运营过度,全生命周期成本为首要因素,当PEM电解槽设备成本为碱式设备成本3-4倍时,两者可实现制氢成本基本持平。假设在0.3元/kwh的电费时,成本:混合方案(80%ALK+20%PEM)<碱式电解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