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浙商证券-磷酸锰铁锂行业深度报告:技术驱动性能升级,产业化放量在即-221212

上传日期:2022-12-14 08:49:27 / 研报作者:张雷2022年新能源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黄华栋虞方林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浙商证券-磷酸锰铁锂行业深度报告:技术驱动性能升级,产业化放量在即-221212.pdf
大小:2.4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浙商证券-磷酸锰铁锂行业深度报告:技术驱动性能升级,产业化放量在即-221212

浙商证券-磷酸锰铁锂行业深度报告:技术驱动性能升级,产业化放量在即-221212
文本预览:

《浙商证券-磷酸锰铁锂行业深度报告:技术驱动性能升级,产业化放量在即-221212(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磷酸锰铁锂行业深度报告:技术驱动性能升级,产业化放量在即-221212(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磷酸锰铁锂行业深度报告:技术驱动性能升级,产业化放量在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LMFP:单瓦时性价比突出,改性技术不断成熟   据德方纳米公告,与LFP相比,LMFP的实际能量密度可以提升15%-20%,可降低相同电量的电池包整体成本10%-15%;与NCM相比,LMFP则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以及更低成本,其主要劣势在于低的电导率及离子扩散系数,充放电倍率特性较差、锰的溶出问题等。LMFP制备方式主要有固相法和液相法,比较适合工业生产的制备方法包括高温固相法、共沉淀法、喷雾干燥法,拥有反应条件或设备要求相对宽松、或反应速度快、或一次性制备量大等优点;品质方面,固相法产品颗粒的纯度、均匀度和分散性、倍率和放电效率等电化学性能不如液相法产品,但液相法的工艺难度和过程控制难度较大。随着离子掺杂、碳包覆、纳米化、补锂剂、导电剂等改性技术和三元材料等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成熟,LMFP的性能和成本有望优化,贡献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空间:动力市场放量在即,技术驱动渗透提速   随着工艺优化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LMFP材料将在动力市场实现对LFP的部分替代和与三元掺混使用。在全球动力市场上,(1)电池环节:根据我们测算,中性假设下,我们预计到2025年LMFP电池在LFP电池系列中的渗透率约为22%,LMFP电池需求量达174GWh,2022-2025年的三年CAGR约为207%。(2)正极材料环节:由于Mn和Fe的分子量十分接近,因而LMFP正极材料的单耗与LFP正极接近,据此估算在中性假设下,到2025年LMFP正极材料需求量将达到38万吨,2022-2025年的三年CAGR约为207%。   供给:产业化程度是推广关键,技术壁垒高筑   2021年以来,LFP电池装机火爆,但实际能量密度临近理论瓶颈,使得LMFP材料再次成为行业布局重点。在投资强度上,德方纳米LMFP正极投资额约为2-2.4亿元/万吨,接近LFP正极的投资强度,而LMFP具有性能优势,后续业内相关项目有望增多。(1)正极材料环节:德方纳米的技术储备和产能建设走在前列,拥有独特的液相法,可解决锰的溶出问题,2022年9月公司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项目投产,33万吨产能项目紧跟其后;力泰锂能主营LMFP正极材料,已小批量供货给天能和星恒,2021年获宁德时代入股,规划了数千吨级产能;容百科技收购天津斯科兰德及旗下主体,产能及出货进度均为国内第一梯队,公司规划到2023年产能达到10万吨;当升科技目前已完成产品开发,处于客户认证阶段。(2)电池环节:比亚迪的专利储备国内最多,关键技术的覆盖面广;宁德时代2015年便申请相关专利,并入股力泰锂能,持股60%;国轩高科的专利储备相对丰富,覆盖固相法和液相法,多款产品适用于动力电池领域。   投资分析建议   磷酸锰铁锂是新一代铁锂材料,性价比优势突出,技术驱动市场前景广阔,建议关注三大投资主线:1)材料:建议关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或补锂剂布局领先的德方纳米、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搭配使用材料碳纳米管的天奈科技;2)电池:建议关注专利技术和产业化布局领先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3)锰源:磷酸锰铁锂产业化带来对锰需求增量,建议关注红星发展、湘潭电化。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业化水平不及预期,企业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