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开源证券-2022年1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221213

上传日期:2022-12-13 17:14:20 / 研报作者:陈曦张维凡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开源证券-2022年1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221213.pdf
大小:60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开源证券-2022年1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221213

开源证券-2022年1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221213
文本预览:

《开源证券-2022年1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22121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源证券-2022年1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221213(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2022年1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1月金融数据中的五个重点信息   第一,受疫情持续扩散、债市大幅回调等多因素影响,11月社融几乎各分项均有不同程度少增。11月新增社融19900亿,同比少增6083亿,其中,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是主要拖累项。首先,11月疫情持续扩散,每日新增人数不断创下国内2020年以来最高值,受此影响,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621亿;其次,受资金利率上升、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地方政策再发力等因素影响,债市出现快速回调,部分企业债取消发行;再次,2022年与2021年地方债发行节奏错位,本月政府债发行规模面临高基数。我们曾在8月的金融数据点评中指出,2022年下半年来,由于受政府债券融资缩量而财政支出依然积极的影响,社融指标可能并不能精准的反映实体经济所获得的资金量,我们认为社融增速下行并不会对经济产生向下拉力,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政府融资能否在后续落实,实物工作量的形成进展。   第二,企业部门信贷延续亮眼趋势,宽信用政策支持力度依然强劲。受重点领域设备改造贷款投放、房企保交楼加大支持力度、PSL等宽信用政策影响,企业部门中长贷同比多增3950亿。同时,银行票据冲量规模同比有所下降。   第三,居民融资则延续低迷趋势,修复需稳增长落地见效。11月疫情对广州、重庆、北京等经济重镇产生较大冲击,对居民的生活和消费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居民户短期贷款同比减少992亿;房地产销量仍在底部徘徊,拖累居民中长贷同比减少3718亿。11月居民存款与贷款之差再创新高,已连续10个月攀升,除理财赎回流行存款因素外,指向居民依然有较强的预防性需求。但目前防疫政策和地产这两个稳增长的核心变量都已经出现转向,居民融资偏好的修复或亦为期不远。   第四,居民存款放量多增是推升M2的主要原因。11月M2快速回升,录得12.4%,居民存款放量多增是主要原因。11月债市出现大幅回调,伴随银行理财赎回负向循环,我们认为居民赎回的资金主要流向银行存款,导致居民存款同比多增1.52万亿,推动M2快速回升。   第五,M1-M2剪刀差负向走阔,经济活化率进一步下降。11月M1与M2剪刀差录得-7%,环比进一步下降,11月疫情持续多地发散影响了居民和企业对高流动性资金的需求,实体经济活化率连续两月下降,后续需进一步修复。   稳增长约束已大幅放松,宽信用已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   总体而言,11月在各地疫情持续发散的情况下,社融各分项几乎都有一定程度下滑。企业融资强劲、居民融资疲软的格局延续。   目前,疫情和地产“两座大山”对宽信用和稳增长的制约均已大幅松绑。疫情方面,11月11日国内发布防疫20条,12月6日政治局会议未提“动态清零”,12月7日防疫新十条发布,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地产端,11月稳地产“三箭齐发”,托底房企融资和保交楼,随着居民对地产的信心逐步扭转,地产销售端也将迎来复苏。   可以看出,中央的重心已经全面转向稳增长,外需回落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扩大内需将成为未来经济重点。二十大报告中对经济增长的要求发生转向,重新强调“经济的量”、“扩大内需”;政治局会议中,时隔两年重提“稳增长”,强调“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预计会有更多提振内需政策释出。   国内经济思路正在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新阶段,虽然疫情放松后短期居民和市场仍有波动,但疫情影响缓和后,经济有望加速恢复,社融在内需主导阶段中预计会有较为积极的表现。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