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策略周报:地产链的几个推演-221211

文本预览:
年末,三大贝塔推动A股全面回暖,如果说大盘指数是阶梯式爬升,那么地产链就是拾级而上。本期,我们再来谈谈对于后市地产链的几点思考。 攻守转换继续,结构分化继续。11月报告《攻守之势,异也》中,我们明确提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基本面三大贝塔(美元、地产、疫情)是A股熊牛转换的根本;——从负反馈到正循环,三大贝塔排序应是【地产】>【美元】>【疫情】;——二次筑底后,A股在年末进入攻守转换,进攻的方向应押注在低位反转:港股>A股,地产链>核心资产>出行链。 关于地产链,我们的几个推演: 首先,本轮地产的恢复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相较于传统次序,本轮地产重启多了一环【信用重塑】。过往地产链条的传导次序,是由需求端发起:销售→拿地→开工→施工→竣工;而本轮地产修复路径可能是:【房企信用修复→竣工重启→新房信心恢复→房企资金回笼】→传统路径… 第二,本轮地产链恢复时间将显著拉长,且竣工景气会提前于开工施工到来。截至目前,地产政策仍是围绕“保交付”、“保房企”进行,竣工链行业在本轮周期中受益程度相对较大。考虑房企信用风险向上游产业的扩散,我们基于各竣工链行业应收账款及其周转率恶化程度进行排序,装修建材、厨卫电器以及白色家电在竣工端修复后有望展现出更强弹性。 第三,地产链会经历先“自己涨”。(风险再定价,房企抽其他板块的水)后“大家涨”(量价齐升,市场转向需求拉动)的过程。现阶段的流动性环境是融资需求趋向活跃,但央行货币端保持克制。由此,虽然没有真实需求好转,但房企的资金需求对其他主体形成挤占,进而会形成地产链强,而其他板块弱(先“自己涨”)。居民和房企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是需要时间的,需求端的趋势性改善需要经济活动正常化、收入预期和房价预期的配合,这一时间或出现在一季度(或更后),届时才会见到“大家涨”。 攻守转换,饵兵勿食——结构不变,节奏从缓。再次重申我们的结论:三大贝塔【地产、美元、疫情】负反馈结束,A股进入攻守转换。几个大的配置原则:1、内需博弈>外需依赖,2、大盘蓝筹>中小市值,3、来年增长>即期业绩,到目前为止,依然奏效。过去的一个半月,我们看到三条清晰主线:房企纾困、疫情优化、来年增长预期改善。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当前“空间、预期到位,而现实缺位”的事实。 因此,攻守转换的第一阶段,还需要增加一条纪律:饵兵勿食。现阶段,驱动市场的核心动力,来自于风险的再定价,而不是真实需求的转好。这会使得股价呈现出“拉升快、波动高”的特征;同时,由于缺乏实际需求的配合,就意味着当下的行情,“低吸”可能比“追高”更合适。 总之,攻守转换的大势已经形成,所谓饵兵勿食,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追高而受挫,并不是要系统性调整思路。总结下来,我们将11月“以矛为主”的进攻型策略,重新转换为12月“矛盾结合”的哑铃型策略: 矛——贝塔反转:地产/保险/建材(信用纾困、低位反转)、医疗器械/服务(疫情优化受益)、黄金/恒生科技。(“西落”盼“东升”) 盾——景气&安全:储能、工业母机、计算机。 风险提示:1、疫情发展失控;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策略周报:地产链的几个推演-221211(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策略周报:地产链的几个推演-221211(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策略周报:地产链的几个推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年末,三大贝塔推动A股全面回暖,如果说大盘指数是阶梯式爬升,那么地产链就是拾级而上。本期,我们再来谈谈对于后市地产链的几点思考。 攻守转换继续,结构分化继续。11月报告《攻守之势,异也》中,我们明确提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基本面三大贝塔(美元、地产、疫情)是A股熊牛转换的根本;——从负反馈到正循环,三大贝塔排序应是【地产】>【美元】>【疫情】;——二次筑底后,A股在年末进入攻守转换,进攻的方向应押注在低位反转:港股>A股,地产链>核心资产>出行链。 关于地产链,我们的几个推演: 首先,本轮地产的恢复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相较于传统次序,本轮地产重启多了一环【信用重塑】。过往地产链条的传导次序,是由需求端发起:销售→拿地→开工→施工→竣工;而本轮地产修复路径可能是:【房企信用修复→竣工重启→新房信心恢复→房企资金回笼】→传统路径… 第二,本轮地产链恢复时间将显著拉长,且竣工景气会提前于开工施工到来。截至目前,地产政策仍是围绕“保交付”、“保房企”进行,竣工链行业在本轮周期中受益程度相对较大。考虑房企信用风险向上游产业的扩散,我们基于各竣工链行业应收账款及其周转率恶化程度进行排序,装修建材、厨卫电器以及白色家电在竣工端修复后有望展现出更强弹性。 第三,地产链会经历先“自己涨”。(风险再定价,房企抽其他板块的水)后“大家涨”(量价齐升,市场转向需求拉动)的过程。现阶段的流动性环境是融资需求趋向活跃,但央行货币端保持克制。由此,虽然没有真实需求好转,但房企的资金需求对其他主体形成挤占,进而会形成地产链强,而其他板块弱(先“自己涨”)。居民和房企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是需要时间的,需求端的趋势性改善需要经济活动正常化、收入预期和房价预期的配合,这一时间或出现在一季度(或更后),届时才会见到“大家涨”。 攻守转换,饵兵勿食——结构不变,节奏从缓。再次重申我们的结论:三大贝塔【地产、美元、疫情】负反馈结束,A股进入攻守转换。几个大的配置原则:1、内需博弈>外需依赖,2、大盘蓝筹>中小市值,3、来年增长>即期业绩,到目前为止,依然奏效。过去的一个半月,我们看到三条清晰主线:房企纾困、疫情优化、来年增长预期改善。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当前“空间、预期到位,而现实缺位”的事实。 因此,攻守转换的第一阶段,还需要增加一条纪律:饵兵勿食。现阶段,驱动市场的核心动力,来自于风险的再定价,而不是真实需求的转好。这会使得股价呈现出“拉升快、波动高”的特征;同时,由于缺乏实际需求的配合,就意味着当下的行情,“低吸”可能比“追高”更合适。 总之,攻守转换的大势已经形成,所谓饵兵勿食,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追高而受挫,并不是要系统性调整思路。总结下来,我们将11月“以矛为主”的进攻型策略,重新转换为12月“矛盾结合”的哑铃型策略: 矛——贝塔反转:地产/保险/建材(信用纾困、低位反转)、医疗器械/服务(疫情优化受益)、黄金/恒生科技。(“西落”盼“东升”) 盾——景气&安全:储能、工业母机、计算机。 风险提示:1、疫情发展失控;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