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Optimus亮点及未来进步点并存,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221212

上传日期:2022-12-13 12:03:20 / 研报作者:陈睿彬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Optimus亮点及未来进步点并存,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221212.pdf
大小:1.0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Optimus亮点及未来进步点并存,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221212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Optimus亮点及未来进步点并存,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221212
文本预览: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Optimus亮点及未来进步点并存,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22121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Optimus亮点及未来进步点并存,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221212(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Optimus亮点及未来进步点并存,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特斯拉Optimus首次亮相,预计3-5年内实现量产。   2022年9月30日,特斯拉举行第二届“人工智能日”,并发布最新版本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全身包含28个执行器、双手、大脑和电池组等部件,驱动方式采用减速机+电机,可实现直立行走、搬运、洒水等复杂动作。相较于原型机,Optimus在体重、行走速度和载重等方面存在优化空间,但也在自由度和执行器数量方面取得进步。尽管目前特斯拉与波士顿动力等老牌人形机器人厂商相比技术还稍显落后,但考虑综合实力和发展速度,我们仍十分看好Optimus未来在工厂、物流和智慧康养等领域的应用。   Optimus亮点及未来进步点并存,看好人形机器人长期成长性。   (1)Optimus亮点:电动车和人形机器人在底层技术有共通之处。特斯拉作为汽车龙头,将诸多汽车技术融合到人形机器人上,例如自动驾驶技术转化为视觉识别+自主导航技术,车祸安全模拟技术转化为硬件安保技术。(2)Optimus未来进步点:①降低成本:新版Optimus仍使用减速器+电机的驱动模式,尽管执行器数量有所减少(较概念机减少12个),但硬件成本依旧较为昂贵。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乐观/中性/悲观情况下,人形机器人执行器的硬件成本达到3.6/6.9/10.1万元;②运控能力有待提升:据会场技术人员披露,Optimus平衡性问题可能需要18-36个月才能解决,主要系机器人在实际情况下不可避免会受到外力干扰,面对特殊情况机器人需要在数据库中调用已有的指令。目前特斯拉已建立机器人数据库,还需要时间来扩充数据样本。③应用场景需拓展:此次Optimus推出的同时明确给出应用场景为工厂内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性价比”不足,期待后续特斯拉在落地应用方面的进一步拓展。   综合而言,尽管Optimus距离真正实现产业化仍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我们仍十分看好,若其能在未来明确市场需求,并且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水平之间形成有效平衡,就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仅考虑单机)将从2022年的15亿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亿美元,CAGR=63.5%。   产业链视角:核心零部件重要性凸显。   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核心软硬件(硬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软件包括机器视觉、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系统控制等);中游本体制造商和下游应用(包括迎宾接待、高校科研等)。其中核心零部件重要性十分突出,一方面高性能的零部件是实现机器人感知与运动的基础;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较高。以传统工业机器人为例,核心零部件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整机70%以上的成本。   ①减速器:主要包括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目前被日本企业所垄断,近年来在绿的谐波和双环传动等带领下国产化率逐步提升。考虑到人形机器人将带来较大增量,根据测算2025年全球谐波减速器市场空间有望达147.5亿元,2022-2025年CAGR=59.5%。②控制器:主要控制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外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算法,今年汇川、埃斯顿等国产机器人龙头正逐步追赶。③伺服系统:主要包括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国内外差距较大,近年来汇川、埃斯顿等国产品牌迅速发展,在中低端伺服领域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并不断投入研发向高端伺服系统迈进。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绿的谐波、埃斯顿、汇川技术(东吴电新组覆盖);建议关注双环传动。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不及预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或存在舆论阻力。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