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华依科技-688071-华依科技点评报告:定增审核通过,扩产释放在即-221122

文本预览:
华依科技(688071) 投资要点 事件: 公司公告 2022 年 11 月 21 日收到上交所通知,定增符合要求,上交所将履行相关程序并收到公司申请文件后提交证监会注册。 测试设备向新能源测试服务业务转型,迎接主业高成长 公司计划投资以下项目,“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测试基地建设项目”(拟投 3.2亿元); “德国新能源汽车测试中心建设项目”(拟投 0.9 亿元); “氢能源燃料电池测试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 0.6 亿元)。 我们认为:公司具备“资质+订单”双支持,定增扩产后,检测业务将迎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在资质方面,公司相继获得 CNAS 实验室认可、 CMA 资质认定、工信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机)强检认证;在订单方面,与比亚迪签订 DM-i 混动车型 0.5 亿元设备订单,2022 年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同时公司率先布局氢燃料电池检测,卡位新技术。 IMU 放量在即, 实现从 0 到 1 突破 公司计划投入“组合惯导研发及生产项目”(拟投 0.97 亿元)。车载惯导在 L2+级别车型上快速渗透,小鹏 P5/P7、理想 L9、蔚来 ET7、哪吒 S 等车型均开始装配惯导,目前车用惯导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预计到 2024 年车载惯导市场空间有望达 120 亿。公司在惯导领域大力投入, 2020 年与上汽合作开始研发惯导,为发展惯导针对性设置股权激励计划, 2022 年触发值为组合惯导产品获得 1 张订单,配套 3 个车型, 10 月公司获得奇瑞平台化项目, 公司将惯导定位于战略发展地位,作为行业的先进入者,有望在未来车载惯导领域享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估值 华依科技设备向服务转型顺利,获得新能源强检认证, 2022 年开始相继获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年框协议; IMU 惯导放量在即, 预计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4、 7、 9 亿元,同比增长 26%、 63%、 38%。归母净利为 0.7、 1.5、 2.5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3%、 121%、 69%, EPS 为 0.90、 1.99、 3.36 元/股,现价对应PE 为 74、 33、 20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等
展开>>
收起<<
《浙商证券-华依科技-688071-华依科技点评报告:定增审核通过,扩产释放在即-22112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华依科技-688071-华依科技点评报告:定增审核通过,扩产释放在即-221122(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华依科技点评报告:定增审核通过,扩产释放在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华依科技(688071) 投资要点 事件: 公司公告 2022 年 11 月 21 日收到上交所通知,定增符合要求,上交所将履行相关程序并收到公司申请文件后提交证监会注册。 测试设备向新能源测试服务业务转型,迎接主业高成长 公司计划投资以下项目,“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测试基地建设项目”(拟投 3.2亿元); “德国新能源汽车测试中心建设项目”(拟投 0.9 亿元); “氢能源燃料电池测试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 0.6 亿元)。 我们认为:公司具备“资质+订单”双支持,定增扩产后,检测业务将迎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在资质方面,公司相继获得 CNAS 实验室认可、 CMA 资质认定、工信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机)强检认证;在订单方面,与比亚迪签订 DM-i 混动车型 0.5 亿元设备订单,2022 年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同时公司率先布局氢燃料电池检测,卡位新技术。 IMU 放量在即, 实现从 0 到 1 突破 公司计划投入“组合惯导研发及生产项目”(拟投 0.97 亿元)。车载惯导在 L2+级别车型上快速渗透,小鹏 P5/P7、理想 L9、蔚来 ET7、哪吒 S 等车型均开始装配惯导,目前车用惯导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预计到 2024 年车载惯导市场空间有望达 120 亿。公司在惯导领域大力投入, 2020 年与上汽合作开始研发惯导,为发展惯导针对性设置股权激励计划, 2022 年触发值为组合惯导产品获得 1 张订单,配套 3 个车型, 10 月公司获得奇瑞平台化项目, 公司将惯导定位于战略发展地位,作为行业的先进入者,有望在未来车载惯导领域享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估值 华依科技设备向服务转型顺利,获得新能源强检认证, 2022 年开始相继获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年框协议; IMU 惯导放量在即, 预计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4、 7、 9 亿元,同比增长 26%、 63%、 38%。归母净利为 0.7、 1.5、 2.5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3%、 121%、 69%, EPS 为 0.90、 1.99、 3.36 元/股,现价对应PE 为 74、 33、 20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