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金证券-10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商业银行增配力度减弱,广义基金由加仓变减仓-221118

上传日期:2022-11-22 12:02:23 / 研报作者:吴雪梅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国金证券-10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商业银行增配力度减弱,广义基金由加仓变减仓-221118.pdf
大小:85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金证券-10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商业银行增配力度减弱,广义基金由加仓变减仓-221118

国金证券-10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商业银行增配力度减弱,广义基金由加仓变减仓-221118
文本预览:

《国金证券-10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商业银行增配力度减弱,广义基金由加仓变减仓-221118(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10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商业银行增配力度减弱,广义基金由加仓变减仓-221118(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10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商业银行增配力度减弱,广义基金由加仓变减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基本结论   供给端:地方债发行融资环比增加,信用债融资明显改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抬升。10月地方债发行量环比大幅增加,净融资环比增加六倍以上,主因5000多亿元结存限额“开闸”助力专项债迎来发行高峰;国债、政金债净融资同比环比均回落。信用债净融资由负转正,同比环比均显著增加,短融净融资额近6个月首次为正,与上月相比企业债和定向工具净融资缺口变小,中期票据净融资额增加,公司债净融资额由正转负。10月利率债发行利率上升,信用债发行利率持续下降,利率债发行期限变长,信用债发行期限缩短。同业存单发行融资环比缩量,受到配置端广义基金净减持的影响,存单发行利率持续上升。   需求端:商业银行增持力度减弱,广义基金开始减仓。10月债券托管增量环比回落,分券种来看,利率债加仓量环比回落,信用债总托管量由减转增,同业存单托管量环比明显减少。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加仓量环比下降,广义基金开始减持,保险机构和证券公司加仓力度有所减弱,境外机构连续9个月减仓,减持力度环比变小。具体来看:   商业银行增持力度明显减弱。利率券种中,国债和政金债增持力度均减弱,地方债由减持转为增持;信用债中短融超短融和中期票据增持力度明显变小,企业债由增持转为减持,公司债和定向工具减持力度均变小;同业存单由增持转为减持;商业银行债由减持转为增持。   广义基金由增持转为减持,主要减持同业存单。利率债中国债由增持转为减持,地方政府债和政金债增持力度减小;信用券种中,短融超短融减持力度环比减弱,中期票据加仓量有所增加,公司债和定向工具均持续减持,减仓力度有所减小;同业存单由增持转为减持;商业银行债增持力度加大。   保险公司整体增持力度减弱。利率债中国债和政金债均由增持转为减持,地方债增持力度有所变大;各信用券种均为增持;同业存单和商业银行债均由增持转为减持。   证券公司增持力度减小。利率券种中,国债由增持转为减持,地方债和政金债由减仓转为加仓;信用债中,除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外其他券种均减持,短融超短融由增持转为减持,企业债和定向工具维持减持;同业存单由增持转为减持;商业银行债由减持转为增持。   境外机构连续9个月减持境内债券,但减仓量环比下降。各利率券种均持续减持,国债减仓力度明显变弱;信用券种中,定向工具继续小幅增持,公司债由减持转为小幅增持,其他券种均维持减持;同业存单由减持转为增持;商业银行债减仓量小幅增加。   从供给情况来看,10月利率债净融资同比环比均下降,其中专项债结存限额政策带动地方债发行融资环比回升,信用债融资情况环比明显改善,同业存单融资为负。具体来看,利率券种中,国债、政金债净融资同比环比均有所回落;受5000多亿元结存限额“开闸”助力,专项债迎来发行高峰,地方债净融资环比显著增加。信用债融资情况环比明显改善,净融资额由负转正,除公司债外其他信用券种净融资额均环比增加。同业存单融资为负,同比、环比均显著下降,存单发行利率持续抬升,主因配置端广义基金净减持。   从配置情况来看,10月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增持力度均减弱,广义基金开始减持,境外公司减仓量环比下降。具体来看,商业银行主要增持利率债,减持同业存单;广义基金大幅减持同业存单;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对地方债的加仓力度上升;境外机构已连续9个月减持境内债券,但减仓量环比下降,主要减持政金债。   风险提示   1)信用风险;2)宏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3)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