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银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底部修复,分化延续-221120

文本预览:
核心观点 2022 年回顾:多重利空因素叠加,板块表现承压。 今年以来,受地产、疫情等因素影响,板块表现承压,截至 11 月 18 日,申万银行指数下跌 16.8%。观察上市银行的经营结果, 2 季度以来行业基本面边际下行,主要体现在: 1)地产领域风险暴露,不良生成压力边际抬升; 2)信贷供需矛盾叠加 LPR 调降,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拖累息差表现; 3)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信贷结构性问题突出。展望 23 年,随着经济的企稳和政策的持续宽松,我们认为上述压制要素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量:政策延续托举,信贷投放有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后续文件要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对高端制造、普惠、绿色等融资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展望 23 年,我们认为“宽货币、宽信用”的基调将延续,预计全年新增信贷投放 23 万亿,对应余额增速 10.7%( vs11.2%, 22E) 。结构方面,政策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和中长期成长势能的培育,我们预计基建、制造业、绿色、小微等重点领域信用扩张的确定性较强; 相比之下,零售、地产等领域仍有不确定性,但疫情防控和地产政策的边际变化有望提振市场预期,支撑相关领域融资需求改善。 价:资产摆布和负债管控, 息差收窄压力有望趋缓。 考虑到经济压力、重定价等因素,我们预计明年银行息差仍有收窄的压力,但资负两端存在多方面积极因素支撑息差降幅较 22 年有所收敛。一方面,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宽信用环境下,银行资产结构仍在持续优化,贷款占比提升及信贷结构的改善,能够缓和定价下行的压力。此外,存款成本的节约同样有望为息差提供正向支撑,年内存款利率多次调降将有效改善银行核心负债成本。从个体的角度,我们认为区域优势明显、信贷投放顺畅的中小行息差有望呈现出较强的韧性。 质:“稳地产”政策推进,涉房风险有望改善。 729 政治局会议以来,政策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房地产风险化解。供给端,“保交楼”贷款、民企债券支持、存量融资展期、优化预售资金制度等融资政策接连出台;需求侧,地方因城施策持续加码,认房认贷等核心政策放松已扩大至杭州等核心城市。向后看,短期地产惯性下滑的压力仍然存在,但“稳地产”的政策信号逐步加强,政策的持续宽松,有利于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助力银行风险稳步化解。考虑到行业存量资产夯实、拨备水平处于高位,随着经济的企稳和重点领域政策的推进,我们预计行业的资产质量表现有望保持稳定,信用成本维持在可控水平。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展望 23 年,虽然疫情、地产等负面扰动依然存在,但在稳增长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我们预计行业基本面有望保持稳健,结合前文对量价质的分析,预计 23年上市银行利润同比增长 8.5%( vs7.5%, 22E), 较 22 年有所修复。目前,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截至 11 月 18 日, 上市银行静态 PB 估值仅 0.47x,估值对应隐含不良率在 14%以上,充分反映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和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展望后续,稳增长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建议关注板块预期修复带来的配置机会,我们继续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个股方面,考虑到行业经营压力仍然存在,预计个体间的表现或将进一步分化, 优质中小行区域逻辑仍然坚挺,资本补充诉求下未来业绩持续释放的动力充足, 建议关注江苏银行(600919,买入)、南京银行(601009,买入)、成都银行(601838,未评级)、沪农商行(601825,买入); 此外, 政策持续宽松背景下,不排除零售、地产等领域复苏的可能性,建议关注以邮储银行(601658,买入)、招商银行(600036,未评级)、兴业银行(601166,未评级)为代表的前期估值表现受风险压制的大中型银行。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继续蔓延;疫情反复超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展开>>
收起<<
《东方证券-银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底部修复,分化延续-221120(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银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底部修复,分化延续-221120(34页).pdf(3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银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底部修复,分化延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核心观点 2022 年回顾:多重利空因素叠加,板块表现承压。 今年以来,受地产、疫情等因素影响,板块表现承压,截至 11 月 18 日,申万银行指数下跌 16.8%。观察上市银行的经营结果, 2 季度以来行业基本面边际下行,主要体现在: 1)地产领域风险暴露,不良生成压力边际抬升; 2)信贷供需矛盾叠加 LPR 调降,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拖累息差表现; 3)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信贷结构性问题突出。展望 23 年,随着经济的企稳和政策的持续宽松,我们认为上述压制要素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量:政策延续托举,信贷投放有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后续文件要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对高端制造、普惠、绿色等融资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展望 23 年,我们认为“宽货币、宽信用”的基调将延续,预计全年新增信贷投放 23 万亿,对应余额增速 10.7%( vs11.2%, 22E) 。结构方面,政策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和中长期成长势能的培育,我们预计基建、制造业、绿色、小微等重点领域信用扩张的确定性较强; 相比之下,零售、地产等领域仍有不确定性,但疫情防控和地产政策的边际变化有望提振市场预期,支撑相关领域融资需求改善。 价:资产摆布和负债管控, 息差收窄压力有望趋缓。 考虑到经济压力、重定价等因素,我们预计明年银行息差仍有收窄的压力,但资负两端存在多方面积极因素支撑息差降幅较 22 年有所收敛。一方面,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宽信用环境下,银行资产结构仍在持续优化,贷款占比提升及信贷结构的改善,能够缓和定价下行的压力。此外,存款成本的节约同样有望为息差提供正向支撑,年内存款利率多次调降将有效改善银行核心负债成本。从个体的角度,我们认为区域优势明显、信贷投放顺畅的中小行息差有望呈现出较强的韧性。 质:“稳地产”政策推进,涉房风险有望改善。 729 政治局会议以来,政策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房地产风险化解。供给端,“保交楼”贷款、民企债券支持、存量融资展期、优化预售资金制度等融资政策接连出台;需求侧,地方因城施策持续加码,认房认贷等核心政策放松已扩大至杭州等核心城市。向后看,短期地产惯性下滑的压力仍然存在,但“稳地产”的政策信号逐步加强,政策的持续宽松,有利于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助力银行风险稳步化解。考虑到行业存量资产夯实、拨备水平处于高位,随着经济的企稳和重点领域政策的推进,我们预计行业的资产质量表现有望保持稳定,信用成本维持在可控水平。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展望 23 年,虽然疫情、地产等负面扰动依然存在,但在稳增长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我们预计行业基本面有望保持稳健,结合前文对量价质的分析,预计 23年上市银行利润同比增长 8.5%( vs7.5%, 22E), 较 22 年有所修复。目前,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截至 11 月 18 日, 上市银行静态 PB 估值仅 0.47x,估值对应隐含不良率在 14%以上,充分反映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和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展望后续,稳增长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建议关注板块预期修复带来的配置机会,我们继续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个股方面,考虑到行业经营压力仍然存在,预计个体间的表现或将进一步分化, 优质中小行区域逻辑仍然坚挺,资本补充诉求下未来业绩持续释放的动力充足, 建议关注江苏银行(600919,买入)、南京银行(601009,买入)、成都银行(601838,未评级)、沪农商行(601825,买入); 此外, 政策持续宽松背景下,不排除零售、地产等领域复苏的可能性,建议关注以邮储银行(601658,买入)、招商银行(600036,未评级)、兴业银行(601166,未评级)为代表的前期估值表现受风险压制的大中型银行。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继续蔓延;疫情反复超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