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固收专题:赎回潮冲击,债市阶段性调整到位-221120

文本预览:
我们认为,超市场预期的资金利率正常化才是本轮债市调整的根本原因 近期债市因为资金利率收敛、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再发力等因素叠加催化下,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回调。 我们认为,超市场预期的资金利率正常化是本轮债市调整的根本原因。我们前期提示关注 11 月资金利率正常化的可能性,并在 11 月 10 日的报告《关注资金利率收敛的可能性》中给出了近期资产端和负债端债市配置建议。当时市场对资金利率是否将正常化还存在争议,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提高资金利率存在较大压力。但我们认为,中国的货币、信用是两套框架,可以“宽货币+紧信用”,也可以“紧货币+宽信用”,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10 月后,维护流动性过度充裕的必要性下降,而债市加杠杆风险不断积累,已构成资金利率正常化的理由,并不需要经济明显恢复。2020 年 5 月市场利率完全收敛时经济读数并不乐观。近期债市大幅回落后看,主要是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发力等叠加使得市场开始相信央行资金利率正常化的决心。因此我们认为,不应预设央行的行动,而应尊重并盯住资金利率,并随资金利率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当前的理财赎回与 2022 年 8 月 15 日降息后市场偏好超长债类似 近期受债市回调影响,银行理财遭到大额赎回,与 8 月 15 日降息之后市场偏好超长债类似。当时很难判断超长债的行情能持续多久,因为行情已经情绪化,情绪无法预测;至于当时超长债行情如何停下来的,复盘后会发现没有结论。而现在,对于近期银行理财的大额赎回,同样无法预知持续多久,因为情绪化的行情不可预测。 债市策略更应该关注确定性,即债市定价的锚——政策利率和利差 基于政策利率和利差, 1Y 存单利率应当在 1 年 MLF±35bp 范围之内,除了过热期(2020 年末),基本在 1Y 期 MLF-35bp 至 1Y 期 MLF 之间,对应现在 2.4%至 2.75%区间,已经合理。 但合理不代表一定没有超调,因为情绪是不可测的。对于情绪市场,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个:(1)在情绪波动中保持理性;(2)把握住情绪提供的机会。因此,如果之前按照我们的建议采用短久期,现在完全可以关注提高久期的机会,从短久期,提高至中性久期。如果当时仓位是中性久期,则受到冲击较小,同时也可以利用情绪提供的机会。 债市后市策略建议 当下的市场,很像 2016 年末。起点和过程均较为相似,先是资金利率收敛,后债市快速回调。复盘 2016 年底,2016 年末并非利率上行的终点,有很多波段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2016 年末的行情波动很大,在情绪市场中稳住心态,是更大的考验。 我们对当下债市的策略建议: 1、不应预设央行的行动,而应尊重并盯住资金利率; 2、货币市场成交量的快速下降,降杠杆目的初步达到,以及为避免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央行进一步收紧资金利率的必要性降低,且下旬资金利率可能季节性回落; 3、赎回负反馈非理性,无法确定何时结束。面对市场震荡,央行可能会维护流动性稳定; 4、 2023 年是中国经济反转之年,我们对债市较为谨慎。类似 2016 年末-2017 年,收益率趋势性上行阶段并非没有较为理想的机会; 5、我们建议在“短久期-中性久期”之间动态选择。当市场情绪非常悲观,可以提升到中性久期;如果市场再次乐观,则降至短久期。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开源证券-固收专题:赎回潮冲击,债市阶段性调整到位-221120(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源证券-固收专题:赎回潮冲击,债市阶段性调整到位-221120(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固收专题:赎回潮冲击,债市阶段性调整到位》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我们认为,超市场预期的资金利率正常化才是本轮债市调整的根本原因 近期债市因为资金利率收敛、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再发力等因素叠加催化下,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回调。 我们认为,超市场预期的资金利率正常化是本轮债市调整的根本原因。我们前期提示关注 11 月资金利率正常化的可能性,并在 11 月 10 日的报告《关注资金利率收敛的可能性》中给出了近期资产端和负债端债市配置建议。当时市场对资金利率是否将正常化还存在争议,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提高资金利率存在较大压力。但我们认为,中国的货币、信用是两套框架,可以“宽货币+紧信用”,也可以“紧货币+宽信用”,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10 月后,维护流动性过度充裕的必要性下降,而债市加杠杆风险不断积累,已构成资金利率正常化的理由,并不需要经济明显恢复。2020 年 5 月市场利率完全收敛时经济读数并不乐观。近期债市大幅回落后看,主要是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发力等叠加使得市场开始相信央行资金利率正常化的决心。因此我们认为,不应预设央行的行动,而应尊重并盯住资金利率,并随资金利率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当前的理财赎回与 2022 年 8 月 15 日降息后市场偏好超长债类似 近期受债市回调影响,银行理财遭到大额赎回,与 8 月 15 日降息之后市场偏好超长债类似。当时很难判断超长债的行情能持续多久,因为行情已经情绪化,情绪无法预测;至于当时超长债行情如何停下来的,复盘后会发现没有结论。而现在,对于近期银行理财的大额赎回,同样无法预知持续多久,因为情绪化的行情不可预测。 债市策略更应该关注确定性,即债市定价的锚——政策利率和利差 基于政策利率和利差, 1Y 存单利率应当在 1 年 MLF±35bp 范围之内,除了过热期(2020 年末),基本在 1Y 期 MLF-35bp 至 1Y 期 MLF 之间,对应现在 2.4%至 2.75%区间,已经合理。 但合理不代表一定没有超调,因为情绪是不可测的。对于情绪市场,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个:(1)在情绪波动中保持理性;(2)把握住情绪提供的机会。因此,如果之前按照我们的建议采用短久期,现在完全可以关注提高久期的机会,从短久期,提高至中性久期。如果当时仓位是中性久期,则受到冲击较小,同时也可以利用情绪提供的机会。 债市后市策略建议 当下的市场,很像 2016 年末。起点和过程均较为相似,先是资金利率收敛,后债市快速回调。复盘 2016 年底,2016 年末并非利率上行的终点,有很多波段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2016 年末的行情波动很大,在情绪市场中稳住心态,是更大的考验。 我们对当下债市的策略建议: 1、不应预设央行的行动,而应尊重并盯住资金利率; 2、货币市场成交量的快速下降,降杠杆目的初步达到,以及为避免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央行进一步收紧资金利率的必要性降低,且下旬资金利率可能季节性回落; 3、赎回负反馈非理性,无法确定何时结束。面对市场震荡,央行可能会维护流动性稳定; 4、 2023 年是中国经济反转之年,我们对债市较为谨慎。类似 2016 年末-2017 年,收益率趋势性上行阶段并非没有较为理想的机会; 5、我们建议在“短久期-中性久期”之间动态选择。当市场情绪非常悲观,可以提升到中性久期;如果市场再次乐观,则降至短久期。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