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国产电子测量仪器龙头,产品向高端化&综合化发展-221120

文本预览:
同惠电子(833509) 投资要点 同惠电子:电子元器件测量仪器龙头,深耕行业二十余载 同惠电子成立于 1994 年,专注于电子元器件测量仪器领域, 在精密阻抗测量领域具有 20 多年理论和实践积累。目前高端产品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毛利率稳定于 75%左右),与是德科技等国际巨头直面竞争。受益于高端产品逐步放量以及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2017-2021年营收从 0.8亿元提升至 1.5亿元, CAGR=21%;归母净利润从 0.3 亿元提升至 0.4 亿元, CAGR=10%。 千亿市场大而不强,国产替代进行时: 根据 Frost&Sullivan, 2021 年全球测量仪器市场达 1023 亿元,随着5G 的商用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预计 2025 年市场空间将达 1257亿元, CAGR=5.3%。相较国际市场,国内电子测量行业增速更快,预计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 363 亿元提升至 2025 年的 467 亿元 , CAGR=6.5%。然而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起步较晚,再加上芯片等核心元件受海外隐形技术制约,中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 电子测量仪器作为基础科研工具,是国家科研自主可控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家政策加速出台利好国产替代。 2020 年以来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高端电子测量仪器自主化。 2022 年 9 月起国务院、教育部、央行分别出台政策,以政策贴息、专项再贷款的方式支持教育新基建,总体规模达 1.7万亿元, 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 0.7%,增强了企业购置国产高端设备的意愿, 国内高端仪器仪表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高端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募投项目打破产能瓶颈: 近年来公司已成功推出二十余款新品,涵盖元器件参数测试仪器、电子安规测试仪器等领域。此外公司多年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向中高端领域迈进, 2017-2020H1 高端产品收入占比由 21.1%升至 29.0%。产能方面, 2017-2020H1,公司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维持在 90%以上,即将进入产能释放期的募投项目将打破公司产能瓶颈。 公司“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生产制造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各类测试仪器 6.5 万台年产能。 预计实现不含税年销售收入 38,546.90 万元,年税前利润总额10,268.54 万元,项目经济效益良好。 目前该项目基建工程已于 2021 年 10月完工并转固。部分设备受新冠疫情影响,仍处于安装调试阶段,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预计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将进入产能释放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 0.51/0.66/0.87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 PE分别为 29/22/17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核心器件依赖进口、 宏观经济波动、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展开>>
收起<<
《东吴证券-国产电子测量仪器龙头,产品向高端化&综合化发展-221120(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国产电子测量仪器龙头,产品向高端化&综合化发展-221120(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国产电子测量仪器龙头,产品向高端化&综合化发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同惠电子(833509) 投资要点 同惠电子:电子元器件测量仪器龙头,深耕行业二十余载 同惠电子成立于 1994 年,专注于电子元器件测量仪器领域, 在精密阻抗测量领域具有 20 多年理论和实践积累。目前高端产品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毛利率稳定于 75%左右),与是德科技等国际巨头直面竞争。受益于高端产品逐步放量以及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2017-2021年营收从 0.8亿元提升至 1.5亿元, CAGR=21%;归母净利润从 0.3 亿元提升至 0.4 亿元, CAGR=10%。 千亿市场大而不强,国产替代进行时: 根据 Frost&Sullivan, 2021 年全球测量仪器市场达 1023 亿元,随着5G 的商用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预计 2025 年市场空间将达 1257亿元, CAGR=5.3%。相较国际市场,国内电子测量行业增速更快,预计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 363 亿元提升至 2025 年的 467 亿元 , CAGR=6.5%。然而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起步较晚,再加上芯片等核心元件受海外隐形技术制约,中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 电子测量仪器作为基础科研工具,是国家科研自主可控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家政策加速出台利好国产替代。 2020 年以来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高端电子测量仪器自主化。 2022 年 9 月起国务院、教育部、央行分别出台政策,以政策贴息、专项再贷款的方式支持教育新基建,总体规模达 1.7万亿元, 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 0.7%,增强了企业购置国产高端设备的意愿, 国内高端仪器仪表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高端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募投项目打破产能瓶颈: 近年来公司已成功推出二十余款新品,涵盖元器件参数测试仪器、电子安规测试仪器等领域。此外公司多年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向中高端领域迈进, 2017-2020H1 高端产品收入占比由 21.1%升至 29.0%。产能方面, 2017-2020H1,公司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维持在 90%以上,即将进入产能释放期的募投项目将打破公司产能瓶颈。 公司“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生产制造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各类测试仪器 6.5 万台年产能。 预计实现不含税年销售收入 38,546.90 万元,年税前利润总额10,268.54 万元,项目经济效益良好。 目前该项目基建工程已于 2021 年 10月完工并转固。部分设备受新冠疫情影响,仍处于安装调试阶段,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预计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将进入产能释放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 0.51/0.66/0.87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 PE分别为 29/22/17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核心器件依赖进口、 宏观经济波动、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