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三孚股份-603938-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三氯氢硅高景气延续-221116

文本预览:
三孚股份(603938) 投资逻辑 公司是国内高端硅材料的细分龙头,规模扩张和产业链延伸同步推进。公司目前拥有 11.5 万吨三氯氢硅(新投产 5 万吨)和 3 万吨高纯四氯化硅产能,为两大细分行业龙头,同时还有 7.22 万吨三氯氢硅在建。硅烷偶联剂项目的 1.5 万吨中间体和 7.3 万吨系列产品也在今年正式投产,并在 2 季度开始贡献业绩,预计两期项目满产后年均利润总额为 2.71 亿元,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两硅两钾”循环经济生产系统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氯氢硅开启景气周期,量价齐升助力业绩高增。国内多晶硅产能大幅扩张带动对光伏级三氯氢硅和需求快速增长,除去部分多晶硅企业的自供产能预计 2022-2024 年行业需要外采三氯氢硅 14.8、20.8、23 万吨,3 年复合增速为 44%;供给端实际能外售的光伏级产品有限,预计未来 3 年行业供需缺口分别为-2.2、-0. 7、3 万吨。当多晶硅产能快速投放时行业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紧张进一步推动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去年光伏级三氯氢硅从 8 月的 1.7万元/吨一路上涨至 10 月的 3.6 万元/吨,目前产品价格已经回落至 2.2 万元/吨,随着今年底到明年初的硅料大幅放量,新一轮涨价周期或将再度袭来。 硅系列深加工产品专注高端产品技术突破,钾系列产品在稳增长背景下贡献稳定业绩。公司的高端硅基材料包括 3 万吨高纯四氯化硅、1000 吨电子级三氯氢硅和 500 吨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在光纤和半导体行业长期向好背景下,公司产品将逐渐实现进口替代。钾系列产品包含 5.6 万吨氢氧化钾和 10万吨硫酸钾,氢氧化钾历史收入在 4-5 亿元之间,考虑到产品涨价预计未来收入贡献在 6 亿元左右;硫酸钾收入预计和过去一样在 2.7 亿元左右波动。 投资建议 公司为国内高端硅基材料细分龙头企业,未来 3 年随着三氯氢硅规模扩张和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带动公司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较高。我们预测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 、10.3 、12.8 亿元,对应的 EPS 分别为3.01、3.78、4.68 元,给予公司 2023 年 16 倍的 PE,对应目标价为 60.5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原料价格上升、多晶硅产能投放低于预期、建筑交运等需求下滑、董监高减持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三孚股份-603938-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三氯氢硅高景气延续-221116(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三孚股份-603938-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三氯氢硅高景气延续-221116(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三氯氢硅高景气延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三孚股份(603938) 投资逻辑 公司是国内高端硅材料的细分龙头,规模扩张和产业链延伸同步推进。公司目前拥有 11.5 万吨三氯氢硅(新投产 5 万吨)和 3 万吨高纯四氯化硅产能,为两大细分行业龙头,同时还有 7.22 万吨三氯氢硅在建。硅烷偶联剂项目的 1.5 万吨中间体和 7.3 万吨系列产品也在今年正式投产,并在 2 季度开始贡献业绩,预计两期项目满产后年均利润总额为 2.71 亿元,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两硅两钾”循环经济生产系统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氯氢硅开启景气周期,量价齐升助力业绩高增。国内多晶硅产能大幅扩张带动对光伏级三氯氢硅和需求快速增长,除去部分多晶硅企业的自供产能预计 2022-2024 年行业需要外采三氯氢硅 14.8、20.8、23 万吨,3 年复合增速为 44%;供给端实际能外售的光伏级产品有限,预计未来 3 年行业供需缺口分别为-2.2、-0. 7、3 万吨。当多晶硅产能快速投放时行业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紧张进一步推动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去年光伏级三氯氢硅从 8 月的 1.7万元/吨一路上涨至 10 月的 3.6 万元/吨,目前产品价格已经回落至 2.2 万元/吨,随着今年底到明年初的硅料大幅放量,新一轮涨价周期或将再度袭来。 硅系列深加工产品专注高端产品技术突破,钾系列产品在稳增长背景下贡献稳定业绩。公司的高端硅基材料包括 3 万吨高纯四氯化硅、1000 吨电子级三氯氢硅和 500 吨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在光纤和半导体行业长期向好背景下,公司产品将逐渐实现进口替代。钾系列产品包含 5.6 万吨氢氧化钾和 10万吨硫酸钾,氢氧化钾历史收入在 4-5 亿元之间,考虑到产品涨价预计未来收入贡献在 6 亿元左右;硫酸钾收入预计和过去一样在 2.7 亿元左右波动。 投资建议 公司为国内高端硅基材料细分龙头企业,未来 3 年随着三氯氢硅规模扩张和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带动公司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较高。我们预测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 、10.3 、12.8 亿元,对应的 EPS 分别为3.01、3.78、4.68 元,给予公司 2023 年 16 倍的 PE,对应目标价为 60.5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原料价格上升、多晶硅产能投放低于预期、建筑交运等需求下滑、董监高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