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期货-10月金融数据点评:住户贷款暂时性减少,政策仍鼓励信用投放-221111

上传日期:2022-11-15 15:32:09 / 研报作者:刘道钰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中信期货-10月金融数据点评:住户贷款暂时性减少,政策仍鼓励信用投放-221111.pdf
大小:56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期货-10月金融数据点评:住户贷款暂时性减少,政策仍鼓励信用投放-221111

中信期货-10月金融数据点评:住户贷款暂时性减少,政策仍鼓励信用投放-221111
文本预览:

《中信期货-10月金融数据点评:住户贷款暂时性减少,政策仍鼓励信用投放-2211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期货-10月金融数据点评:住户贷款暂时性减少,政策仍鼓励信用投放-22111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信期货《10月金融数据点评:住户贷款暂时性减少,政策仍鼓励信用投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中国10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9079亿元,预期16500亿;人民币贷款新增6152亿,预期8242万亿;M2同比增长11.8%,预期12.0%,前值12.1%。   点评:   1、10月新增社融同比少增7097亿元,表现偏弱,主要因为政府债券净融资和人民币贷款表现偏弱。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企业债券融资明显改善。10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9079亿元,显著低于预期值16500亿元,同比少增7097亿元,社融表现偏弱。从分项指标来看,10月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少增3376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4431亿元,同比少增3321亿元,这两项表现偏弱是新增社融同比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10月份企业债券融资新增2325亿元,较此前3个月月均830亿的水平明显改善。这可能与政策对实体经济融资的支持有关。   2、10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显著增加,但国债净融资减少拖累政府债券净融资。10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4279亿元,净融资3572亿元,较过去3个月月均-750亿元的水平显著增加;但是国债偿还额较高,国债净融资仅529亿元,较过去3个月月均3678亿元的水平显著减少。国债净融资的大幅减少拖累了政府债券净融资的规模。   3、10月份住户贷款同比少增4827亿元,是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这可能是偶然的。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表现还可以,反映政策仍鼓励实体企业融资。从10月人民币信贷分项数据来看,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同比少增4827亿元,表现很弱,是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4626亿元,同比多增1525亿元,表现还可以。住户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新增仅332亿元,远低于过去2个月月均3057亿元的水平,同比少增3889亿元;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同比少增938亿元。虽然10月份房地产销售并未进一步改善,但也并未走弱,住户新增中长期贷款大幅减少可能是偶然的。企(事)业单位贷款中,10月份中长期贷款新增4623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表现还可以,反映政策仍鼓励实体企业融资;短期融资(短期贷款加上票据融资)新增62亿元,同比少增820亿元。   4、10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M2同比增速均回落0.3个百分点。10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3%,增速较9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因为10月新增社融增长偏慢。10月M2同比增长11.8%,增速较9月回落0.3个百分点。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844亿元,同比少增9493亿元,表现偏弱;存款增长的放缓拖累了M2增速。   5、考虑到政策鼓励信用投放,未来2个月新增社融的同比表现较10月会显著改善;但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未来2个月新增社融同比增速可能仍不高。5000多亿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大部分已经在10月份发行,预计未来2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小。再考虑到去年11-12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较高,预计未来2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显著减少。为了维护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政策上会加大对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政策上也会鼓励对实体企业的融资;不过,未来几个月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偏弱,实体经济内生融资需求仍不强。预计未来2个月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的增长小幅加快。虽然未来2个月商品房销售的改善不会很显著,但住户贷款10月份异常偏低,未来2个月会有所修复。综合来看,未来2个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同比表现会显著好于10月份,但同比增速可能仍不高。   风险因子:货币政策大幅放松或大幅收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