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今年地方债有何新变化,明年怎么看?-221113

文本预览:
今年地方债发行基本上接近收官。2022年新增地方债发行基本收官,整体新增债发行进度96.2%,其中一般债进度99.3%,专项债进度95.6%。再融资债对到期地方债的续接率为88%,略高于去年。再融资债用于到期地方债的借新还旧,今年再融资债发行总规模为23892亿元,但需注意其中2200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剔除后剩余的21783亿元用于借新还旧,考虑到今年总到期规模为24862亿元,今年再融资对到期地方债的续接比例约为88%,这一比例略高于去年的84%。从今年地方债来看,存在如下几个明显变化。 第一,期限拉长。长期限项目专项债发行拉伸今年地方债发行期限至13.4年。新增专项债的期限变化是全年地方债发行期限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而其背后是专项债项目生命周期的变化。今年地方债加权平均期限13.4年,较2021年增加1.5年,主要系30年期地方债发行数量增加所致。新增专项债期限与项目期限相匹配,再融资专项债期限则需要与项目剩余期限相匹配。考虑到专项债发行时就要求与期限匹配,因而剩余期限也不会大幅波动。2022年再融资专项债平均发行期限为9.5年,与2021年(9.8年)相比变化也不大。但是2022年新增专项债平均期限为17.3年,与2021年相比增加1.5年,带动全体地方债平均发行期限也同比增加1.5年,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一批交通建设等领域专项债的推升所致。 第二、新增地方债集中在经济强省和经济大省。新增专项债和一般债均用于公益性项目,限额分配上最重要的因素是区域的财力情况,因而新增债限额分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呈现马太效应。全国18个地区新增发行超过千亿,其中广东省发行规模最大,超4000亿元,此外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浙江和湖北省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超过2000亿,江苏、江西、安徽等地区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这18个地区占全国新增地方债规模接近80%。 第三、城投承接地方债比例上升。今年全国有1261家发债城投或其子公司承接2022年度地方专项债资金,共涉及本期694只专项债9000亿元,所对应项目总投资预算规模13.2万亿元,由城投承接的专项债占发行总规模的22.7%,高于去年的16.9%。 第四、依然有部分再融资债置换隐债发行,今年共发行2200亿再融资债置换隐债。2020年12月以来全国一共发行了11170亿元特殊再融资债用于置换各地的隐性债务,这批再融资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1)财政部先前安排的用于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的6128亿元再融资债已于去年9月份发行完毕。从分布来看,这批再融资债明显倾向于重庆(500亿)、天津(484亿)、贵州(397亿)等债务负担较重的省市。(2)去年10月开始,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明显向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倾斜。其目的在于支持优质区域的隐债清零,今年以来发行的2200亿特殊再融资债也依然处于清零示范周期内。但不排除财政部新启动一轮再融资债用于置换弱资质区域存量隐债的可能性。 第五、债务限额出现年内再分配,2021年全国12个区域或被调增债务限额,其余区域调减。我们可以采用公式2021年余额限额=2020年余额限额+2021年下达新增债限额+2021年特殊再融资债发行+2021年区域调节来测算各区域的调节数据。结果显示全国有12个省、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在2021年被调增了债务限额,其中贵州(100亿)、宁夏(58亿)、湖北(39亿)、河北(39亿)、新疆(38亿,不含兵团)调增较多。其余地区2021年都被调减债务限额,其中北京(-1908亿)、广东(-927亿)、内蒙古(-605亿)调减较多。 预计明年新增一般债规模为8200亿元,专项债提前批专项债额度1.8万亿左右,2023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预计在4万亿左右。假设明年预算赤字率提高至3.2%,名义GDP增速为6%,则预算赤字规模约3.9万亿,按照地方占赤字比例21%测算,明年新增一般债规模约为8200亿。而专项债方面,今年实际使用的专项债资金在5万亿以上,其中3.65万亿新增专项债,5000亿盘活余额和限额之间空间,以及1万亿去年发行未使用转到今年使用的规模,合计在5.15万亿。这意味着明年专项债需要继续保持较高规模,而各地债务率同时已经到较高水平,大幅提升也存在一定困难。因而中性假设下预计明年专项债额度为在4万亿左右。 风险提示:地方债发行冲击;预测不合理。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今年地方债有何新变化,明年怎么看?-221113(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今年地方债有何新变化,明年怎么看?-221113(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今年地方债有何新变化,明年怎么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今年地方债发行基本上接近收官。2022年新增地方债发行基本收官,整体新增债发行进度96.2%,其中一般债进度99.3%,专项债进度95.6%。再融资债对到期地方债的续接率为88%,略高于去年。再融资债用于到期地方债的借新还旧,今年再融资债发行总规模为23892亿元,但需注意其中2200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剔除后剩余的21783亿元用于借新还旧,考虑到今年总到期规模为24862亿元,今年再融资对到期地方债的续接比例约为88%,这一比例略高于去年的84%。从今年地方债来看,存在如下几个明显变化。 第一,期限拉长。长期限项目专项债发行拉伸今年地方债发行期限至13.4年。新增专项债的期限变化是全年地方债发行期限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而其背后是专项债项目生命周期的变化。今年地方债加权平均期限13.4年,较2021年增加1.5年,主要系30年期地方债发行数量增加所致。新增专项债期限与项目期限相匹配,再融资专项债期限则需要与项目剩余期限相匹配。考虑到专项债发行时就要求与期限匹配,因而剩余期限也不会大幅波动。2022年再融资专项债平均发行期限为9.5年,与2021年(9.8年)相比变化也不大。但是2022年新增专项债平均期限为17.3年,与2021年相比增加1.5年,带动全体地方债平均发行期限也同比增加1.5年,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一批交通建设等领域专项债的推升所致。 第二、新增地方债集中在经济强省和经济大省。新增专项债和一般债均用于公益性项目,限额分配上最重要的因素是区域的财力情况,因而新增债限额分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呈现马太效应。全国18个地区新增发行超过千亿,其中广东省发行规模最大,超4000亿元,此外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浙江和湖北省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超过2000亿,江苏、江西、安徽等地区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这18个地区占全国新增地方债规模接近80%。 第三、城投承接地方债比例上升。今年全国有1261家发债城投或其子公司承接2022年度地方专项债资金,共涉及本期694只专项债9000亿元,所对应项目总投资预算规模13.2万亿元,由城投承接的专项债占发行总规模的22.7%,高于去年的16.9%。 第四、依然有部分再融资债置换隐债发行,今年共发行2200亿再融资债置换隐债。2020年12月以来全国一共发行了11170亿元特殊再融资债用于置换各地的隐性债务,这批再融资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1)财政部先前安排的用于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的6128亿元再融资债已于去年9月份发行完毕。从分布来看,这批再融资债明显倾向于重庆(500亿)、天津(484亿)、贵州(397亿)等债务负担较重的省市。(2)去年10月开始,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明显向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倾斜。其目的在于支持优质区域的隐债清零,今年以来发行的2200亿特殊再融资债也依然处于清零示范周期内。但不排除财政部新启动一轮再融资债用于置换弱资质区域存量隐债的可能性。 第五、债务限额出现年内再分配,2021年全国12个区域或被调增债务限额,其余区域调减。我们可以采用公式2021年余额限额=2020年余额限额+2021年下达新增债限额+2021年特殊再融资债发行+2021年区域调节来测算各区域的调节数据。结果显示全国有12个省、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在2021年被调增了债务限额,其中贵州(100亿)、宁夏(58亿)、湖北(39亿)、河北(39亿)、新疆(38亿,不含兵团)调增较多。其余地区2021年都被调减债务限额,其中北京(-1908亿)、广东(-927亿)、内蒙古(-605亿)调减较多。 预计明年新增一般债规模为8200亿元,专项债提前批专项债额度1.8万亿左右,2023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预计在4万亿左右。假设明年预算赤字率提高至3.2%,名义GDP增速为6%,则预算赤字规模约3.9万亿,按照地方占赤字比例21%测算,明年新增一般债规模约为8200亿。而专项债方面,今年实际使用的专项债资金在5万亿以上,其中3.65万亿新增专项债,5000亿盘活余额和限额之间空间,以及1万亿去年发行未使用转到今年使用的规模,合计在5.15万亿。这意味着明年专项债需要继续保持较高规模,而各地债务率同时已经到较高水平,大幅提升也存在一定困难。因而中性假设下预计明年专项债额度为在4万亿左右。 风险提示:地方债发行冲击;预测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