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2022年11月权益基金投资策略报告:布局自主可控+医药生物基金-221106

文本预览:
基本结论 市场多次寻底,各主要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无差别下跌的行情告一段落,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板块或者主题呈现反弹。逢低布局依旧是中长期的核心策略,把握成长反弹是当前配置的主要思路。此前市场中对于国内经济的悲观预期随着经济数据的出炉有所淡化,统计局发布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经济运行回稳,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优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美联储11月加息75BP,符合市场预期,鲍威尔的发言中也暗含了鸽派态度,随着市场长期以来对美联储加息事件的消化,边际影响在逐步减弱。短期内大盘的探底回升难以一蹴而就,但从中长期来看四季度是较好的逢低布局时机,配置上建议紧紧围绕政策支持且行业未来景气的板块进行布局。 基金表现回顾:10月权益型基金表现分化。截至到10月31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分别下跌2.57%、2.99%、1.92%、4.33%、0.96%。从行业主题基金来看,军工主题基金、医药主题基金、科技主题基金平均表现居前,涨幅分别为11.99%、6.78%、5.41%,消费主题基金、金融主题基金、资源主题基金平均跌幅相对较大,分别为10.11%、9.39%、6.83%。 基金经理观点:大家普遍认为经过前期的调整,市场估值已经处于较低的位置,对于防疫和稳经济的政策预期,部分基金经理持乐观态度,风格相对左侧的基金经理已然开始布局,仓位保持中性甚至显著提高;也有相对谨慎的基金经理,更偏向于从短期的维度来解读市场。对于成长板块,部分基金经理明确表示估值目前再次回到了历史低位,性价比已经非常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市场的一些悲观预期有可能会逐步得到扭转,中长期来看这个位置的市场胜率和赔率都已经不错。 基金投资策略:整体来看,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在,配置方向建议紧紧围绕“二十大”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的内容。其中,在“二十大”报告中,突出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定位,指向了大科技和大制造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可重点关注相关配置的产品。除了自主可控主题投资机会,医药生物行业基金可低位布局。当前医药生物(申万)行业的平均PE约22.7倍,CRO等子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值已跌至1%以下。从机构持仓来看,公募基金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比例也处于历史低位。与此同时,近期集采政策呈现出温和化趋势,医疗机构可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等政策出台,给本就呈现了较高安全边际的医药生物行业增加了催化剂,投资信心有所恢复,板块收益风险比显著。 基金经理/基金产品推荐: 刘潇(华安医疗创新)中观层面出发自上而下在顺应产业逻辑的前提下精选长期看好的五六个子行业并持续跟踪,结合行业本身特性和估值水平,选取质地优秀的龙头公司和中小市值公司搭配完成组合构建。 张帆(华夏经济转型)自我定位为成长赛道的价值型选手。看重风险管理,追求较高的风险调整收益。投资中重点布局于新兴产业领域,把握行业beta和个股alpha机会,较少涉及短期主题类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海外加息进程、新冠疫情控制情况、国内政策变化等带来的股票市场大幅波动风险。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2022年11月权益基金投资策略报告:布局自主可控+医药生物基金-221106(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2022年11月权益基金投资策略报告:布局自主可控+医药生物基金-221106(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2022年11月权益基金投资策略报告:布局自主可控+医药生物基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基本结论 市场多次寻底,各主要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无差别下跌的行情告一段落,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板块或者主题呈现反弹。逢低布局依旧是中长期的核心策略,把握成长反弹是当前配置的主要思路。此前市场中对于国内经济的悲观预期随着经济数据的出炉有所淡化,统计局发布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经济运行回稳,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优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美联储11月加息75BP,符合市场预期,鲍威尔的发言中也暗含了鸽派态度,随着市场长期以来对美联储加息事件的消化,边际影响在逐步减弱。短期内大盘的探底回升难以一蹴而就,但从中长期来看四季度是较好的逢低布局时机,配置上建议紧紧围绕政策支持且行业未来景气的板块进行布局。 基金表现回顾:10月权益型基金表现分化。截至到10月31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分别下跌2.57%、2.99%、1.92%、4.33%、0.96%。从行业主题基金来看,军工主题基金、医药主题基金、科技主题基金平均表现居前,涨幅分别为11.99%、6.78%、5.41%,消费主题基金、金融主题基金、资源主题基金平均跌幅相对较大,分别为10.11%、9.39%、6.83%。 基金经理观点:大家普遍认为经过前期的调整,市场估值已经处于较低的位置,对于防疫和稳经济的政策预期,部分基金经理持乐观态度,风格相对左侧的基金经理已然开始布局,仓位保持中性甚至显著提高;也有相对谨慎的基金经理,更偏向于从短期的维度来解读市场。对于成长板块,部分基金经理明确表示估值目前再次回到了历史低位,性价比已经非常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市场的一些悲观预期有可能会逐步得到扭转,中长期来看这个位置的市场胜率和赔率都已经不错。 基金投资策略:整体来看,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在,配置方向建议紧紧围绕“二十大”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的内容。其中,在“二十大”报告中,突出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定位,指向了大科技和大制造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可重点关注相关配置的产品。除了自主可控主题投资机会,医药生物行业基金可低位布局。当前医药生物(申万)行业的平均PE约22.7倍,CRO等子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值已跌至1%以下。从机构持仓来看,公募基金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比例也处于历史低位。与此同时,近期集采政策呈现出温和化趋势,医疗机构可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等政策出台,给本就呈现了较高安全边际的医药生物行业增加了催化剂,投资信心有所恢复,板块收益风险比显著。 基金经理/基金产品推荐: 刘潇(华安医疗创新)中观层面出发自上而下在顺应产业逻辑的前提下精选长期看好的五六个子行业并持续跟踪,结合行业本身特性和估值水平,选取质地优秀的龙头公司和中小市值公司搭配完成组合构建。 张帆(华夏经济转型)自我定位为成长赛道的价值型选手。看重风险管理,追求较高的风险调整收益。投资中重点布局于新兴产业领域,把握行业beta和个股alpha机会,较少涉及短期主题类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海外加息进程、新冠疫情控制情况、国内政策变化等带来的股票市场大幅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