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证券-三安光电-600703-公司三季报点评报告:传统业务短期承压,看好SiC业务高速增长-221108

《华鑫证券-三安光电-600703-公司三季报点评报告:传统业务短期承压,看好SiC业务高速增长-22110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鑫证券-三安光电-600703-公司三季报点评报告:传统业务短期承压,看好SiC业务高速增长-22110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鑫证券《公司三季报点评报告:传统业务短期承压,看好SiC业务高速增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三安光电(600703) 事件 三安光电发布 2022 年三季度报告: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0.12 亿元,同比增加 5.04%,实现归母净利润9.87 亿元,同比减少 23.27%,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3亿元,同比减少 81.61%。 投资要点 消费市场需求萎缩, 传统业务短期承压 2022 年以来,疫情反复、消费市场需求萎缩,公司传统 LED领域产品销售较弱,公司整体业绩承压。 单季度来看,2022Q3 公司实现营收 32.50 亿元,同比减少 4.90%,环比减少 11.09%,实现归母净利润 0.55 亿元,同比减少 86.36%,环比减少 89.08%。 盈利能力方面, Q3 单季度毛利 15.14%,环比-4.70pct,前三季度毛利率 18.96%,环比-1.84pct,净利率 9.86%,环比-3.92pct,系公司部分新建项目尚处于盈利能力提升期等多重因素影响致净利润减少。 费用方面,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8%、 9.61%、 2.45%, 财务费用有所增加, 系公司整体运营资金需求增加,借款金额随之增加。 研发费用方面,研发费用3.96 亿元,研发费用率达 3.95%,同比增长 18.97%,研发费用及占比逐步提升,主要系公司加大集成电路及 Mini/MicroLED 芯片、红外/紫外 LED 等细分领域的研发投入所致。 传统 LED 短期承压,高端 LED 逆势上涨 公司系国内规模首位、品质领先的全色系超高亮度 LED 外延及芯片产业化生产企业,根据亿渡数据, 2020 年中国 LED 芯片 竞 争 格 局 中 ( 按 销 售 总 收 入 计 算 ) , 三 安 光 电 占 比37.66%,位居首位。受外部环境影响,公司上半年传统 LED业务不及预期,但 Mini/Micro LED、植物照明、车用照明、紫外、红外等 LED 高端领域业务规模及占比持续提升,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84.80%。 细分来看, Mini LED 的应用获得国际龙头客户持续推进,销售规模逐月爬坡,国内客户在电视、笔记本 Mini LED 背光解决方案已进入小批量产;紫外以其卓越的杀菌能力正在快速推进商业化;植物照明大功率高阶产品国内需求稳定,并获得国际客户的青睐;未来泉州三安和湖北三安产能将不断释放。 LED 行业尤其是 Mini LED 等高端应用市场渗透率仍在不断提升,中长期来看技术进步空间和市场空间仍较大,随着行业落后产能逐步出清,公司对下游市场进一步开拓,再加上公司实施控本增效,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供应链协调机制,公司在高端 LED 应用市场的规模和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集成电路产能持续扩充, SiC 车规级业务加速推进 公司从事的射频前端、电力电子、光技术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业务,营收规模正随着产能爬坡不断壮大。公司半年报显示,砷化镓射频产能已扩充到 12,000 片/月、光技术产能2,000 片/月、湖南三安电力电子碳化硅产能 6,000 片/月、电力电子硅基氮化镓产能 1,000 片/月。 SiC 车规级业务正在加速推进中, 2022 年 8 月,湖南三安与理想汽车合资打造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研发和生产基地在江苏苏州启动建设; 9 月, 湖南三安发布了最新的 1200V 碳化硅MOSFET 系列,包含 1200V 80mΩ/20 mΩ/16mΩ,旨在 2023年实现整车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全面突破; 11 月,湖南三安与需求方(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公司)签署《战略采购意向协议》,需求方将自 2024 年至 2027 年向湖南三安每年采购碳化硅芯片,预估金额总数为人民币 38 亿元(含税),将应用于新能源车主驱。我们认为,集成电路是国内大力发展的产业,国产替代强烈,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及公司客户的开拓,加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成长,公司集成电路业务市场规模与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136.15、 156.35、 185.31亿元, EPS 分别为 0.26、 0.36、 0.41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分别为 78、 56、 49 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主要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业景气度下行风险、产能扩充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业政策环境调控风险、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