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上机数控-603185-上机数控点评报告:碳化硅衬底+设备重大突破-221106

文本预览:
上机数控(603185) 投资要点 SiC 碳化硅:6 英寸衬底研制成功;碳化硅切片机市占率超 90%、边缘倒角机投入试用据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 1)SiC 衬底:6 英寸碳化硅衬底成功试制。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碳化硅衬底项目历时 7 个月,10 月两炉晶体均成功长出,延续“上机速度”。研发成功的 6 英寸碳化硅晶体,有效厚度达 20毫米,经加工后衬底片的微管、位错等各项指标均达国内领先水平。 2)SiC 设备:公司半导体碳化硅切片机、边缘倒角机开辟“碳化硅设备国产替代进口”先河,已覆盖天科合达、同光科技、露笑科技、东尼电子等优质客户。其中碳化硅切片机订单量已接近 150 台,在国产市场占有率超 90%,碳化硅边缘倒角机研制成功、已发往客户试用。 3)SiC 行业:新能源车+光伏需求潜力巨大,国内外技术差距逐步缩小、国产替代可期。公司一体化布局 SiC 碳化硅材料+设备,迈向光伏+碳化硅平台型材料/设备龙头。 徐州 25GW 切片+24GW N 型电池项目建设加速,迈向 N 型一体化光伏龙头 据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司弘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体化项目(徐州 25GW 切片+24GW N 型电池)8 月 16 号破土动工,经过短短 80 天时间,11 月 6 日首批设备已进驻试生产,刷新了徐州经开区项目建设的新速度。公司已与一道签 32 亿 N 型硅材料订单,迈向 N 型一体化光伏龙头。 迈向一体化程度最高光伏龙头之一:“工业硅+硅料+硅片/硅片设备+N 型电池片+电站” 公司依托光伏装备业务优势,切入光伏产业链,致力于成为产品线最全、一体化程度最高、产能最新、成本最低、核心竞争力最强的光伏企业之一。 1)工业硅+硅料(自建):拟建 15 万吨高纯工业硅+10 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其中 8 万吨高纯工业硅+5 万吨多晶硅料正在建设中,一期 5 万吨多晶硅将于 2023 年 4 月投产(据公司新闻) 。同时政府将予公司配备 3.8GW 光伏+1.7GW 风电电站指标,预计将保障公司低电价优势。 2)工业硅+颗粒硅(参股 27%):已增资 10.2 亿元共同投资年产 10 万吨颗粒硅+15 万吨高纯纳米硅项目,参股 27%。投产后公司将获得不低于 70%比例的颗粒硅(对应 7 万吨),满足 25GW 硅片的硅料需求,强化硅料保障、硅片竞争力。 3)硅片拉晶+切片:目前投产产能已达 35GW 拉晶+25GW 切片。计划在包头投建 40GW 硅片产能+徐州 25GW 切片产能,产能迈向 75GW 拉晶+50GW 切片。 4)N 型电池:拟投建 24GW N 型高效电池产能。其中二期 14GW 高效电池正在建设中,三期规划10GW。电池技术选择包括 TOPCon、HJT 等 N 型电池。已与一道签 32 亿 N 型硅材料订单。 5)新能源电站:公司规划 5.5GW 新能源电站,目前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投资建议:高成长、低估值;一体化程度最高、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光伏龙头之一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37/68/84 亿元,同比增长 115%/85%/23%;考虑 25 亿可转债,对应 PE 为 16/9/7 倍。公司 PE 估值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幅扩产导致竞争格局恶化、硅料涨价影响终端需求、技术迭代风险。
展开>>
收起<<
《浙商证券-上机数控-603185-上机数控点评报告:碳化硅衬底+设备重大突破-221106(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上机数控-603185-上机数控点评报告:碳化硅衬底+设备重大突破-221106(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上机数控点评报告:碳化硅衬底+设备重大突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上机数控(603185) 投资要点 SiC 碳化硅:6 英寸衬底研制成功;碳化硅切片机市占率超 90%、边缘倒角机投入试用据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 1)SiC 衬底:6 英寸碳化硅衬底成功试制。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碳化硅衬底项目历时 7 个月,10 月两炉晶体均成功长出,延续“上机速度”。研发成功的 6 英寸碳化硅晶体,有效厚度达 20毫米,经加工后衬底片的微管、位错等各项指标均达国内领先水平。 2)SiC 设备:公司半导体碳化硅切片机、边缘倒角机开辟“碳化硅设备国产替代进口”先河,已覆盖天科合达、同光科技、露笑科技、东尼电子等优质客户。其中碳化硅切片机订单量已接近 150 台,在国产市场占有率超 90%,碳化硅边缘倒角机研制成功、已发往客户试用。 3)SiC 行业:新能源车+光伏需求潜力巨大,国内外技术差距逐步缩小、国产替代可期。公司一体化布局 SiC 碳化硅材料+设备,迈向光伏+碳化硅平台型材料/设备龙头。 徐州 25GW 切片+24GW N 型电池项目建设加速,迈向 N 型一体化光伏龙头 据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司弘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体化项目(徐州 25GW 切片+24GW N 型电池)8 月 16 号破土动工,经过短短 80 天时间,11 月 6 日首批设备已进驻试生产,刷新了徐州经开区项目建设的新速度。公司已与一道签 32 亿 N 型硅材料订单,迈向 N 型一体化光伏龙头。 迈向一体化程度最高光伏龙头之一:“工业硅+硅料+硅片/硅片设备+N 型电池片+电站” 公司依托光伏装备业务优势,切入光伏产业链,致力于成为产品线最全、一体化程度最高、产能最新、成本最低、核心竞争力最强的光伏企业之一。 1)工业硅+硅料(自建):拟建 15 万吨高纯工业硅+10 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其中 8 万吨高纯工业硅+5 万吨多晶硅料正在建设中,一期 5 万吨多晶硅将于 2023 年 4 月投产(据公司新闻) 。同时政府将予公司配备 3.8GW 光伏+1.7GW 风电电站指标,预计将保障公司低电价优势。 2)工业硅+颗粒硅(参股 27%):已增资 10.2 亿元共同投资年产 10 万吨颗粒硅+15 万吨高纯纳米硅项目,参股 27%。投产后公司将获得不低于 70%比例的颗粒硅(对应 7 万吨),满足 25GW 硅片的硅料需求,强化硅料保障、硅片竞争力。 3)硅片拉晶+切片:目前投产产能已达 35GW 拉晶+25GW 切片。计划在包头投建 40GW 硅片产能+徐州 25GW 切片产能,产能迈向 75GW 拉晶+50GW 切片。 4)N 型电池:拟投建 24GW N 型高效电池产能。其中二期 14GW 高效电池正在建设中,三期规划10GW。电池技术选择包括 TOPCon、HJT 等 N 型电池。已与一道签 32 亿 N 型硅材料订单。 5)新能源电站:公司规划 5.5GW 新能源电站,目前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投资建议:高成长、低估值;一体化程度最高、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光伏龙头之一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37/68/84 亿元,同比增长 115%/85%/23%;考虑 25 亿可转债,对应 PE 为 16/9/7 倍。公司 PE 估值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幅扩产导致竞争格局恶化、硅料涨价影响终端需求、技术迭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