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经济热点回顾-2022年10月-2022年第10期,总第16期-221104

文本预览:
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到2030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计划》提出,要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加快完善氢能技术标准、进一步提升能效相关标准、健全完善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等六大重点任务。 10月11日,金融数据显示社融延续改善 10月11日,央行发布2022年9月金融数据。9月新增社融增加3.53万亿,较前值多增1.1万亿元,同比多增6274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较前值上升0.1个百分点至10.6%。从表内融资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2.5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7964亿元,基建相关信贷或是人民币贷款扩张的主要原因。从表外融资看,表外三项合计新增0.14万亿元,同比多增0.36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新增1507亿元,与股东借款形式的政策性金融工具计入委托贷款相关。从直接融资来看,政府债券新增0.55万亿,同比少增0.25万亿,是本月社融的主要拖累项。企业债券融资新增876亿,同比少增261亿,连续4个月同比少增。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95万亿元,其中社融口径新增政府券融资累计多增1.49万亿元,再考虑到项目资本金撬动的委托贷款和其他配套融资,政策性因素是支撑社融改善的主要力量。 10月14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防止虚增财政收入与严控一般性支出一体推进 近日,财政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强调防止虚增财政收入与严控一般性支出要一体推进。通知指出,2023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继续按照“只减不增”安排,地方财政也要按此原则从严从紧安排“三公”经费。同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坚持严控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同时,要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持续整治违规收费行为,坚决防止收过头税,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增加市场主体负担。各项减税退税降费政策确保应减尽减、应退尽退,依法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补等行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进一步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 10月14日,价格走势分化,需求疲弱核心CPI回落 10月14日,统计局发布9月价格数据,食品价格涨幅扩大,9月CPI同比上涨2.8%,较前值回升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9%,较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剔除能源与食品的核心CPI为0.6%,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9月,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回落态势,叠加基数效应以及保供稳价持续发挥作用,PPI同比延续回落走势,较前值回落1.4个百分点至0.9%,环比较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但仍为负值,为-0.1%。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首先对过去五年的工作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进行阐述。同时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外,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0月20日,证监会:允许少量涉房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 近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近期推出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系列措施。10月20日,据媒体报道,对于涉房地产企业,证监会在确保股市融资不投向房地产业务的前提下,允许以下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自身及控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收入、利润占企业当期相应指标的比例不超过10%;参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占企业当期利润的比例不超过10%。 9月出口增速延续回落进口增速继续低位运行,后续外贸继续承压 10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9月及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9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值为847.4亿美元,较上月小幅增加53.9亿美元。外需继续走弱,9月出口3227.6亿美元,同比增长5.7%,较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国内需求仍相对疲弱的背景下,9月进口2380.1亿美元。进口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至0.3%的低位水平。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分别为12.5%和4.1%,均呈逐季回落走势,后续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外需持续走弱的背景下,出口仍存进一步下行压力;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弱修复背景下,短期内进口或仍处于较低水平。 10月24日,三季度经济延续结构性修复态势 10月24日,统计局发布三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供给方面,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二季度小幅回升,且三季度以来当月同比增速亦边际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持续相对低位。从需求端来看,前三季度,稳增长持续发力下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提升,制造业虽较上半年小幅回落,但仍位于较高增速区间,房地产投资延续回落并拖累投资整体走弱;出口短期虽仍具韧性,但持续高增动力不足,后续在全球需求放缓以及错峰优势弱化下,下行压力加大;在就业压力仍较大、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消费信心依旧不足等因素影响下,社零额增速仍位于低位。 10月26日,国常会部署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释放扩消费政策效应 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并部署加快释放扩消费政策效应。会议指出,要通过抓落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努力推动四季度经济好于三季度。一是继续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深入落实退税缓税降费、稳岗补贴等政策。二是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对相关措施要督促检查落地,稳定市场预期。三是各地各方面都要履职尽责保民生,实施好低保扩围、失业补助救助。同时会议指出,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未按时开工的,调整资金用于新项目。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注意与扩消费结合,扩大以工代赈以促就业增收入带消费,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范围。继续落实好支持汽车等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业的政策,等等。 10月27日,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工业企业利润跌幅扩大 10月27日,统计局发布9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1-9月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同比增长8.2%,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同比增长6.8%,较前值回升约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跌幅扩大,由前值-2.1%下滑至-2.3%,其中9月当月同比为-2.7%,跌幅较前值有所收窄。与此同时,本月上游行业利润占比延续回落,1-9月上游利润占比为24.8%,较前值显著回落1.2个百分点。因采矿及原料价格下行,制造业因成本下降出现盈利改善,中游行业利润占比较前值提升1.1个百分点至48.8%。其中铁路船舶运输设备、仪器仪表行业利润分别增长9.5%与2.3%,较1-8月出现一定改善,汽车制造业利润降幅较前值收窄5.4个百分点至-1.9%。下游利润占比则与上月持平至20.5%。
展开>>
收起<<
《中诚信国际-经济热点回顾-2022年10月-2022年第10期,总第16期-221104(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经济热点回顾-2022年10月-2022年第10期,总第16期-221104(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诚信国际《经济热点回顾(2022年10月)2022年第10期,总第16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到2030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计划》提出,要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加快完善氢能技术标准、进一步提升能效相关标准、健全完善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等六大重点任务。 10月11日,金融数据显示社融延续改善 10月11日,央行发布2022年9月金融数据。9月新增社融增加3.53万亿,较前值多增1.1万亿元,同比多增6274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较前值上升0.1个百分点至10.6%。从表内融资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2.5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7964亿元,基建相关信贷或是人民币贷款扩张的主要原因。从表外融资看,表外三项合计新增0.14万亿元,同比多增0.36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新增1507亿元,与股东借款形式的政策性金融工具计入委托贷款相关。从直接融资来看,政府债券新增0.55万亿,同比少增0.25万亿,是本月社融的主要拖累项。企业债券融资新增876亿,同比少增261亿,连续4个月同比少增。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95万亿元,其中社融口径新增政府券融资累计多增1.49万亿元,再考虑到项目资本金撬动的委托贷款和其他配套融资,政策性因素是支撑社融改善的主要力量。 10月14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防止虚增财政收入与严控一般性支出一体推进 近日,财政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强调防止虚增财政收入与严控一般性支出要一体推进。通知指出,2023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继续按照“只减不增”安排,地方财政也要按此原则从严从紧安排“三公”经费。同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坚持严控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同时,要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持续整治违规收费行为,坚决防止收过头税,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增加市场主体负担。各项减税退税降费政策确保应减尽减、应退尽退,依法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补等行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进一步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 10月14日,价格走势分化,需求疲弱核心CPI回落 10月14日,统计局发布9月价格数据,食品价格涨幅扩大,9月CPI同比上涨2.8%,较前值回升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9%,较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剔除能源与食品的核心CPI为0.6%,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9月,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回落态势,叠加基数效应以及保供稳价持续发挥作用,PPI同比延续回落走势,较前值回落1.4个百分点至0.9%,环比较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但仍为负值,为-0.1%。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首先对过去五年的工作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进行阐述。同时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外,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0月20日,证监会:允许少量涉房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 近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近期推出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系列措施。10月20日,据媒体报道,对于涉房地产企业,证监会在确保股市融资不投向房地产业务的前提下,允许以下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自身及控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收入、利润占企业当期相应指标的比例不超过10%;参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占企业当期利润的比例不超过10%。 9月出口增速延续回落进口增速继续低位运行,后续外贸继续承压 10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9月及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9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值为847.4亿美元,较上月小幅增加53.9亿美元。外需继续走弱,9月出口3227.6亿美元,同比增长5.7%,较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国内需求仍相对疲弱的背景下,9月进口2380.1亿美元。进口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至0.3%的低位水平。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分别为12.5%和4.1%,均呈逐季回落走势,后续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外需持续走弱的背景下,出口仍存进一步下行压力;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弱修复背景下,短期内进口或仍处于较低水平。 10月24日,三季度经济延续结构性修复态势 10月24日,统计局发布三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供给方面,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二季度小幅回升,且三季度以来当月同比增速亦边际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持续相对低位。从需求端来看,前三季度,稳增长持续发力下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提升,制造业虽较上半年小幅回落,但仍位于较高增速区间,房地产投资延续回落并拖累投资整体走弱;出口短期虽仍具韧性,但持续高增动力不足,后续在全球需求放缓以及错峰优势弱化下,下行压力加大;在就业压力仍较大、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消费信心依旧不足等因素影响下,社零额增速仍位于低位。 10月26日,国常会部署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释放扩消费政策效应 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并部署加快释放扩消费政策效应。会议指出,要通过抓落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努力推动四季度经济好于三季度。一是继续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深入落实退税缓税降费、稳岗补贴等政策。二是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对相关措施要督促检查落地,稳定市场预期。三是各地各方面都要履职尽责保民生,实施好低保扩围、失业补助救助。同时会议指出,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未按时开工的,调整资金用于新项目。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注意与扩消费结合,扩大以工代赈以促就业增收入带消费,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范围。继续落实好支持汽车等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业的政策,等等。 10月27日,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工业企业利润跌幅扩大 10月27日,统计局发布9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1-9月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同比增长8.2%,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同比增长6.8%,较前值回升约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跌幅扩大,由前值-2.1%下滑至-2.3%,其中9月当月同比为-2.7%,跌幅较前值有所收窄。与此同时,本月上游行业利润占比延续回落,1-9月上游利润占比为24.8%,较前值显著回落1.2个百分点。因采矿及原料价格下行,制造业因成本下降出现盈利改善,中游行业利润占比较前值提升1.1个百分点至48.8%。其中铁路船舶运输设备、仪器仪表行业利润分别增长9.5%与2.3%,较1-8月出现一定改善,汽车制造业利润降幅较前值收窄5.4个百分点至-1.9%。下游利润占比则与上月持平至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