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49期-总第446期-: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研判与应对*-221031

文本预览:
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逐步呈现出常态化特征,债券违约金额逐步增加,并呈现出行业轮动的特点,尤其是房地产业已成为违约的重灾区。同时,民营企业整体违约规模较高,债券评级虚高现象也较为突出。通过归纳分析,经济下行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叠加绿色转型、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制度建设存在短板等是债券违约金额逐步扩大的主要原因。建议:维持稳健偏宽的流动性环境,满足企业合理债券发行需求;加强对重点行业的风险监测,确保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优化地区信用环境,谨防区域信用风险蔓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展开>>
收起<<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49期-总第446期-: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研判与应对*-221031(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49期-总第446期-: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研判与应对*-221031(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49期(总第446期):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研判与应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逐步呈现出常态化特征,债券违约金额逐步增加,并呈现出行业轮动的特点,尤其是房地产业已成为违约的重灾区。同时,民营企业整体违约规模较高,债券评级虚高现象也较为突出。通过归纳分析,经济下行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叠加绿色转型、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制度建设存在短板等是债券违约金额逐步扩大的主要原因。建议:维持稳健偏宽的流动性环境,满足企业合理债券发行需求;加强对重点行业的风险监测,确保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优化地区信用环境,谨防区域信用风险蔓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