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容百科技-688005-深度报告:正极全产品加速覆盖,前沿产品行业领先-221102

文本预览: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正极全产品加速覆盖,前沿产品行业领先 目前公司核心产品为NCM811系列、NCA系列、Ni90及以上三元正极及前驱体材料,并加速布局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等材料,高镍三元正极市占率多年国内第一。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02.59亿元,同比增长170.36%,其中三元材料占比93.33%;归母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327.59%。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92.8亿元,同比增长208.41%;归母净利润9.18亿元,同比增长67.32%。 三元高镍有望加速,公司持续领跑行业 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领域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量有望达到144万吨,四年CAGR达38%。三元正极正在向高镍化、高电压、单晶化的技术方向加速,行业技术壁垒持续增高,有望带来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有望受益。公司是全球高镍正极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稳定,超高镍产品研发领先,具有更好性价比和盈利能力,且兼容8系产线,目前月出货超过500吨,预计2023年大规模起量。 绑定头部客户,加速扩产和一体化 公司已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电池厂深入合作,在2023-2025年,公司成为宁德时代三元正极粉料的第一供应商,产能消化有保障。目前公司湖北鄂州高镍基地产能12万吨,另外韩国忠州2万吨、贵州8万吨、仙桃3万吨有望22年内投产,2022年底名义产能25万吨,前驱体9.6万吨,全球化和一体化布局加速。公司规划到2025年,高镍产能60万吨、磷酸锰铁锂30万吨、钠电正极10万吨。 拓展锰铁锂和钠电正极,一体两翼雏形显现 磷酸锰铁锂:2022年7月,公司公告将收购业内领先企业斯科兰德,目前月出货量200+吨,现有年产能6200吨,与三元掺混产品有望年内量产认证,2023年批量应用并初步规划产能10万吨;钠电正极:公司全面布局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和聚阴离子三条路线,产品综合开发能力和量产进度处行业领先,产品已达到吨级以上月出货,已有两轮车和家储订单,预计2023年底月出货近千吨。 盈利预测与估值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三元高镍龙头,积极布局全市场覆盖的产品矩阵。考虑到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出于审慎态度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0、23.09、32.36亿元(下调前分别为20.64、30.89、43.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31、5.12、7.18元/股(下调前分别为4.61、6.90、9.68元/股),对应PE分别为25、16、12倍。我们选取锂电池板块的亿纬锂能、振华新材、恩捷股份、天力锂能作为可比公司,2023年同行业平均PE为20倍,考虑到公司技术领先规模占优,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PE20倍,对应当前市值有24%的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消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展开>>
收起<<
《浙商证券-容百科技-688005-深度报告:正极全产品加速覆盖,前沿产品行业领先-221102(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容百科技-688005-深度报告:正极全产品加速覆盖,前沿产品行业领先-221102(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深度报告:正极全产品加速覆盖,前沿产品行业领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正极全产品加速覆盖,前沿产品行业领先 目前公司核心产品为NCM811系列、NCA系列、Ni90及以上三元正极及前驱体材料,并加速布局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等材料,高镍三元正极市占率多年国内第一。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02.59亿元,同比增长170.36%,其中三元材料占比93.33%;归母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327.59%。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92.8亿元,同比增长208.41%;归母净利润9.18亿元,同比增长67.32%。 三元高镍有望加速,公司持续领跑行业 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领域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量有望达到144万吨,四年CAGR达38%。三元正极正在向高镍化、高电压、单晶化的技术方向加速,行业技术壁垒持续增高,有望带来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有望受益。公司是全球高镍正极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稳定,超高镍产品研发领先,具有更好性价比和盈利能力,且兼容8系产线,目前月出货超过500吨,预计2023年大规模起量。 绑定头部客户,加速扩产和一体化 公司已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电池厂深入合作,在2023-2025年,公司成为宁德时代三元正极粉料的第一供应商,产能消化有保障。目前公司湖北鄂州高镍基地产能12万吨,另外韩国忠州2万吨、贵州8万吨、仙桃3万吨有望22年内投产,2022年底名义产能25万吨,前驱体9.6万吨,全球化和一体化布局加速。公司规划到2025年,高镍产能60万吨、磷酸锰铁锂30万吨、钠电正极10万吨。 拓展锰铁锂和钠电正极,一体两翼雏形显现 磷酸锰铁锂:2022年7月,公司公告将收购业内领先企业斯科兰德,目前月出货量200+吨,现有年产能6200吨,与三元掺混产品有望年内量产认证,2023年批量应用并初步规划产能10万吨;钠电正极:公司全面布局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和聚阴离子三条路线,产品综合开发能力和量产进度处行业领先,产品已达到吨级以上月出货,已有两轮车和家储订单,预计2023年底月出货近千吨。 盈利预测与估值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三元高镍龙头,积极布局全市场覆盖的产品矩阵。考虑到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出于审慎态度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0、23.09、32.36亿元(下调前分别为20.64、30.89、43.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31、5.12、7.18元/股(下调前分别为4.61、6.90、9.68元/股),对应PE分别为25、16、12倍。我们选取锂电池板块的亿纬锂能、振华新材、恩捷股份、天力锂能作为可比公司,2023年同行业平均PE为20倍,考虑到公司技术领先规模占优,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PE20倍,对应当前市值有24%的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消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