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四川:“天府之国”的烦恼-221102

上传日期:2022-11-02 17:02:44 / 研报作者:罗志恒贺晨牛琴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四川:“天府之国”的烦恼-221102.pdf
大小:2.0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四川:“天府之国”的烦恼-221102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四川:“天府之国”的烦恼-221102
文本预览: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四川:“天府之国”的烦恼-221102(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四川:“天府之国”的烦恼-221102(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四川:“天府之国”的烦恼》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四川地处我国西南部长江上游,西依青藏高原,东接湘鄂西山地,南临云贵高原,地貌复杂多变、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少数民族聚集,素有“天符之国”的美誉。大山大江哺育下的四川依托资源桌赋优势、“三线建设”奠定的产业基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强的“拼劲“韧劲:2021年四川GDP逼近5.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西部第一,为全国经济大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复杂的地貌也带来了限险的交通条件和省内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位于四川盆地的省会成都作为四川的金名片,是四川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以全省四分之一的人口责献了省内近四成的经济总量。自然地理、产业政策等因素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向蓉城集中,导致四川省内发展失衡问题较为突出。也因此,四川省的财政具有鲜明的特点,集中表现为:省级财政相对集权、中央净补助规模大、制造业创造税收占比低、大部分地市财政自给率低、对土地财政依赖度高、部分地市债务风险较大等。   在当前东部地区产业链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水电等清洁能源发展、人才回流的背景下,四川经济正焕发新的活力。一是四川迎来“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深入实施的历史机遇,有望加快对外推动进出口贸易、对内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二是四川地势起伏落差大、水电资源丰裕,同时锂辉石矿、稀土、天然气等资源富饶。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的优势将进一步上升,并吸引清洁能源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投资,为四川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三是经济产业带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使得人才回流,进一步巩固四川发展基础。   但机遇之下四川经济财政也存在隐忧:一是成都作为“一干多支”的主干,首位度过高、虹吸效应明显。四川缺乏副中心城市,难以形成多点带动经济推进共同富裕。二是近年以成都为代表的部分地市大力推进都市圈建设与交通基建,发展较为依赖城投平台融资、部分地市隐性债务化解压力较大。三是2021年巴中、南充等部分地市专项债务付息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比重已达到7.4%和6.4%。随着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政府性基金收入对专项债务利息的覆盖能力进一步下降,或触发财政重整条件。事实上早在2018年四川省资阳市下辖的雁江区、安岳县两地会因债务风险突出启动财政重整,影响当地政府运转。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需突破制约经济活力因素,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实现共同富裕。短期来看,面对部分地区财政重整风险上升的挑战,应在加强省级统筹的基础上,通过展期、债务重组、债务置换、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缓解债务付息压力,并通过节支进一步巩固成果。中长期来看,四川应充分发挥财政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发掘地方特色经济、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当地产业转型、持续吸引人口流入来优化税基进而提高财政的可持续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