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期货-期债:安全边际不足-221031

文本预览:
【报告导读】 本周债市持续上涨,现券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下行(除1年期收益率与上周持平外,中短端收益率下行2-4BP,长端收益率下行6.5BP左右),国债期货全线收涨(T和TF、TS分别收涨0.519%、0.378%和0.183%)。海外方面:美股全周收涨、美债收益率转而下行、美元指数延续回落、商品表现分化(原油和农产品走强,有色金属偏弱),总体上本周海外继续交易非美国家风险弱化、美联储加息软化等,风险偏好有所好转,但目前做出美国的基本面将弱于非美国家的判断可能为时尚早,美元指数中期仍将面临反复;国内方面,本周股市大幅下跌、内盘商品表现疲弱、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唯有债市一枝独秀,总体表现与上周的四杀局面基本相似,只是月末资金面转松,叠加国内预期显著转弱,债市表现偏强。后续来看:首先,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可能是市场关注或者交易的重点,就美元指数而言,自9月份美国核心CPI环比超预期的数据公布以来,美元指数非但没有突破前高,反而在欧洲能源危机暂时弱化、英国首相和政策风波逐步退却以及日本财政部的干预下出现明显走弱的情况,这可能会让人觉得美元指数可能已经见顶了,甚至更进一步会觉得美元指数将步入下行通道。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是美元指数短暂的回调,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美元指数的走势依然是由美国与非美国家基本面的相对强弱所决定的(包括说近期非美国家的有关风险的消退和美国国内基本面数据的走弱等),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或者说主要国家的制造业PMI才刚刚掉入荣枯线附近或者以下的时候就认为主要风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这可能是市场交易的短视化行为,即眼前的风险才是风险,眼前的风险弱化就是全部风险的弱化,而这与海外基本面依然处于下滑的过程中,潜在的更大的风险并未出清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为从欧元区制造业PMI高点到低点经历的时长来看,历史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3和21个月,而本轮自2021年6月的高点以来还只经历了16个月的时间,未来5-8个月可能才是风险集中释放的时段)。因此,我们暂时还是认为美元指数只是阶段性的回调,当然这并不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出现一轮修复性的交易(有可能还是月度级别的),甚至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短期可能也会弱化。但即使是这样货币宽松仍然不会是政策层的首选,因为8月15日的降息其实是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开端或者说是直接诱因,所以央行应该不会这么快又踏入同一条河流,而且还是在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处于7.2以上的情况下。其次,在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债的支持下基建拖底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同时房地产销售端因面临较低基数,同比下滑幅度也将有所缩窄,这种情况下四季度基本面下滑的斜率是有望趋缓的,债市基本面的支撑得不到进一步的强化。因此包括汇率掣肘和基本面两方面因素可能都不支持国债期货明显上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强调,当前国内仍处于三周期分析框架下的第5向第6个阶段的过渡期和库存周期中的主动去库存阶段,债券仍然是大类资产中相对占优的配置标的,大跌的基础显然也不充分。因此,国债期货可能会继续维持一种上、下空间都较有限的区间震荡行情。 中期趋势角度而言,海外衰退抑或是危机的爆发可能是国内债市最后一波利好(时间点不好把握),而利空方面需关注房地产高频销售数据改善的持续性(本周商品房成交面积小幅回升);海外方面,欧央行与美联储紧缩力度差的变化以及风险偏好的演变可能是影响大类资产表现的重要宏观因子。
展开>>
收起<<
《国泰期货-期债:安全边际不足-221031(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泰期货-期债:安全边际不足-221031(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泰期货《期债:安全边际不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报告导读】 本周债市持续上涨,现券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下行(除1年期收益率与上周持平外,中短端收益率下行2-4BP,长端收益率下行6.5BP左右),国债期货全线收涨(T和TF、TS分别收涨0.519%、0.378%和0.183%)。海外方面:美股全周收涨、美债收益率转而下行、美元指数延续回落、商品表现分化(原油和农产品走强,有色金属偏弱),总体上本周海外继续交易非美国家风险弱化、美联储加息软化等,风险偏好有所好转,但目前做出美国的基本面将弱于非美国家的判断可能为时尚早,美元指数中期仍将面临反复;国内方面,本周股市大幅下跌、内盘商品表现疲弱、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唯有债市一枝独秀,总体表现与上周的四杀局面基本相似,只是月末资金面转松,叠加国内预期显著转弱,债市表现偏强。后续来看:首先,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可能是市场关注或者交易的重点,就美元指数而言,自9月份美国核心CPI环比超预期的数据公布以来,美元指数非但没有突破前高,反而在欧洲能源危机暂时弱化、英国首相和政策风波逐步退却以及日本财政部的干预下出现明显走弱的情况,这可能会让人觉得美元指数可能已经见顶了,甚至更进一步会觉得美元指数将步入下行通道。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是美元指数短暂的回调,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美元指数的走势依然是由美国与非美国家基本面的相对强弱所决定的(包括说近期非美国家的有关风险的消退和美国国内基本面数据的走弱等),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或者说主要国家的制造业PMI才刚刚掉入荣枯线附近或者以下的时候就认为主要风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这可能是市场交易的短视化行为,即眼前的风险才是风险,眼前的风险弱化就是全部风险的弱化,而这与海外基本面依然处于下滑的过程中,潜在的更大的风险并未出清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为从欧元区制造业PMI高点到低点经历的时长来看,历史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3和21个月,而本轮自2021年6月的高点以来还只经历了16个月的时间,未来5-8个月可能才是风险集中释放的时段)。因此,我们暂时还是认为美元指数只是阶段性的回调,当然这并不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出现一轮修复性的交易(有可能还是月度级别的),甚至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短期可能也会弱化。但即使是这样货币宽松仍然不会是政策层的首选,因为8月15日的降息其实是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开端或者说是直接诱因,所以央行应该不会这么快又踏入同一条河流,而且还是在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处于7.2以上的情况下。其次,在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债的支持下基建拖底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同时房地产销售端因面临较低基数,同比下滑幅度也将有所缩窄,这种情况下四季度基本面下滑的斜率是有望趋缓的,债市基本面的支撑得不到进一步的强化。因此包括汇率掣肘和基本面两方面因素可能都不支持国债期货明显上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强调,当前国内仍处于三周期分析框架下的第5向第6个阶段的过渡期和库存周期中的主动去库存阶段,债券仍然是大类资产中相对占优的配置标的,大跌的基础显然也不充分。因此,国债期货可能会继续维持一种上、下空间都较有限的区间震荡行情。 中期趋势角度而言,海外衰退抑或是危机的爆发可能是国内债市最后一波利好(时间点不好把握),而利空方面需关注房地产高频销售数据改善的持续性(本周商品房成交面积小幅回升);海外方面,欧央行与美联储紧缩力度差的变化以及风险偏好的演变可能是影响大类资产表现的重要宏观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