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前海证券-江淮汽车-600418-第三季度营收上升,商用车业务继续承压-221031

文本预览:
江淮汽车(600418)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276.01 亿元,同比减少 10.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4 亿元,同比减少 502.26%。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97.88 亿元,同比上升 17.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2 亿元,同比增加 74.65%。 核心观点 受行业因素影响,商用车业务压力较大。前三季度受疫情、物流等因素影响,公司商用车板块业务整体承压。根据中汽协数据,前三季度国内商用车销量整体同比下降 34.19%,其中重型货车销量同比下降40.74%。根据公司产销数据,前三季度公司商用车销量为 155804 辆,同比下降 27%。其中重型货车销量为 9413 辆,同比下降 70.49%。乘用车不断起量,公司盈利能力边际改善。公司当前积极发展乘用车业务,根据公司产销数据,前三季度公司乘用车销量为 21.59 万辆,同比增长 17.93%。其中轿车前三季度销量为 4.28 万辆,同比增长130.57%;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 13.70 辆,同比增长 52.11%。从盈利能力上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边际改善明显。Q3 单季度公司毛利率为8.42%,同比增长 0.73pct;净利率为-0.69%,同比收窄 2.90pct。随着公司对乘用车板块的持续投入,公司的盈利能力或将继续改善。 深化外部合作,公司长期成长确定性高。公司积极与外部伙伴加深合作,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与蔚来合作方面,公司与蔚来于 2021年 5 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 2021 年至 2024 年继续生产蔚来车型,并将把年生产能力扩大到 24 万辆。与大众汽车集团合作方面,公司与大众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预计在 2025 年产量可达 25 万辆,2029年达到 35-40 万辆,对应 2025/2029 年收入增量分别为 300/500 亿元。 投资建议 随着公司发力新能源乘用车以及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成长空间。我们预计 2022/2023/2024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4.67/624.94/716.0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3/5.07/6.83 亿元,EPS分别为 0.10/0.23/0.31 元,基于 2022 年 10 月 31 日收盘价 12.88 元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31.98/55.48/41.2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超预期波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行;转型效果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东亚前海证券-江淮汽车-600418-第三季度营收上升,商用车业务继续承压-22103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前海证券-江淮汽车-600418-第三季度营收上升,商用车业务继续承压-22103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亚前海证券《第三季度营收上升,商用车业务继续承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江淮汽车(600418)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276.01 亿元,同比减少 10.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4 亿元,同比减少 502.26%。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97.88 亿元,同比上升 17.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2 亿元,同比增加 74.65%。 核心观点 受行业因素影响,商用车业务压力较大。前三季度受疫情、物流等因素影响,公司商用车板块业务整体承压。根据中汽协数据,前三季度国内商用车销量整体同比下降 34.19%,其中重型货车销量同比下降40.74%。根据公司产销数据,前三季度公司商用车销量为 155804 辆,同比下降 27%。其中重型货车销量为 9413 辆,同比下降 70.49%。乘用车不断起量,公司盈利能力边际改善。公司当前积极发展乘用车业务,根据公司产销数据,前三季度公司乘用车销量为 21.59 万辆,同比增长 17.93%。其中轿车前三季度销量为 4.28 万辆,同比增长130.57%;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 13.70 辆,同比增长 52.11%。从盈利能力上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边际改善明显。Q3 单季度公司毛利率为8.42%,同比增长 0.73pct;净利率为-0.69%,同比收窄 2.90pct。随着公司对乘用车板块的持续投入,公司的盈利能力或将继续改善。 深化外部合作,公司长期成长确定性高。公司积极与外部伙伴加深合作,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与蔚来合作方面,公司与蔚来于 2021年 5 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 2021 年至 2024 年继续生产蔚来车型,并将把年生产能力扩大到 24 万辆。与大众汽车集团合作方面,公司与大众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预计在 2025 年产量可达 25 万辆,2029年达到 35-40 万辆,对应 2025/2029 年收入增量分别为 300/500 亿元。 投资建议 随着公司发力新能源乘用车以及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成长空间。我们预计 2022/2023/2024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4.67/624.94/716.0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3/5.07/6.83 亿元,EPS分别为 0.10/0.23/0.31 元,基于 2022 年 10 月 31 日收盘价 12.88 元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31.98/55.48/41.2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超预期波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行;转型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