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策略周报:聚焦中游,把握结构-221030

文本预览:
中游制造和科技有望成为新一轮中周期的主导产业,符合政策支持方面,潜在未来能得到系统性重估,明年全球将进入第二库存周期,中游制造膨胀将更加受益。 聚焦中游,把握结构。从基金3季报的数据看,上游资源减仓明显,中游制造是加仓的主要方向。从中周期资本开支的视角,制造和科技有望成为新一轮中周期的主导产业,符合政策支持方面,是潜在未来能得到系统性重估的两大方向。一方面,23年全球将进入第二库存周期,它的特征是量升价平,中游制造膨胀更加受益,特别是海外营收占比高的制造公司,产能扩张配合渗透率需求提升,业绩端更快的增长有望得到更强的重估。另一方面,在经历19-21年的市场培育、估值修复,22年周期性估值挤压和突围,科技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业绩主导上涨行情,期间硬科技与软科技有望形成闭环,形成正反馈的业绩螺旋上升。 需求弱+政策宽,国内仍处衰退后期。本周统计局披露了9月经济数据,整体来看,9月经济数据并未提供太多超出市场预期的信息,国内需求底部形态较为平稳,边际上行信号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9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仍处下行趋势之中,作为A股盈利的前瞻指标,三季度A股业绩恐难出现超预期改观。从基本面角度来看,当前国内需求仍处于下行中后期。宏观政策方面,政策宽松趋势不改。周期定位角度,当前国内仍处于基本面弱势而宏观政策相对宽松的衰退后期,进入扩张前期的拐点需要密切关注需求端的边际回暖信号。往后看,随着国内信用环境的逐步企稳回温,市值风格的均衡化有望持续。 基金三季报反映上游减仓明显,中游制造业仍是主要加仓方向。22Q3大类仓位变动主要趋势为增配中游制造成长及地产公用稳定大类行业,周期资源和消费类行业有所减仓。代表性的中游制造一级行业如军工、机械,汽车等整体仍保持小幅加仓趋势,市场较为关心的电新、电子行业在剔除行业涨跌幅因素后,仓位也未录得下行,但一级行业内部子行业配置出现分化,新能源动力系统/医药医疗/稀有金属是减仓幅度最大的子行业,反映出此前配置比例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所涉及的上游、中游领域都遭到明显减仓,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的电源设备行业仍获得持续加仓。 Q4基本面与海外紧缩不确定性仍高,景气确定性高、估值合理的成长板块仍是最优选择。9月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延续走弱趋势,周期行业业绩有所回落,而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绩与投资相对较优,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进程与政策发力仍待进一步明确,而海外通胀与货币政策节奏也仍然存在较高不确定性,而成长板块多个细分领域景气确定性高、业绩维持高增速,估值也处于较合理水平,仍是最优选择。成长板块中关注:1)“自主可控”驱动的信创、国防军工、半导体设备;2)内外装机需求旺盛拉动行业业绩的光伏、风电和储能;3)前期压制因素接触,行业景气度转好,具备困境反转逻辑的CRO、医疗器械和面板。 跨境防疫政策逐步优化,航空、酒店、旅游板块或受益。外事方面逐步恢复,下周将有两位外国领导人访华。国际航班层面,10月以来多家航司已陆续在新航季开始前宣布新开航线以及加密航班,许多国际航线得到恢复。从确诊人数看,目前国内疫情情况基本稳定,防疫严格指数降到了70以下,为年内最低水平。预计本轮航班恢复叠加防疫优化的新一轮出行潮将进一步带来航空、酒店服务、旅游景区等相应板块的补偿性增长。 风险提示:逆周期政策不及预期,疫情发展超预期恶化。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策略周报:聚焦中游,把握结构-221030(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策略周报:聚焦中游,把握结构-221030(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策略周报:聚焦中游,把握结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中游制造和科技有望成为新一轮中周期的主导产业,符合政策支持方面,潜在未来能得到系统性重估,明年全球将进入第二库存周期,中游制造膨胀将更加受益。 聚焦中游,把握结构。从基金3季报的数据看,上游资源减仓明显,中游制造是加仓的主要方向。从中周期资本开支的视角,制造和科技有望成为新一轮中周期的主导产业,符合政策支持方面,是潜在未来能得到系统性重估的两大方向。一方面,23年全球将进入第二库存周期,它的特征是量升价平,中游制造膨胀更加受益,特别是海外营收占比高的制造公司,产能扩张配合渗透率需求提升,业绩端更快的增长有望得到更强的重估。另一方面,在经历19-21年的市场培育、估值修复,22年周期性估值挤压和突围,科技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业绩主导上涨行情,期间硬科技与软科技有望形成闭环,形成正反馈的业绩螺旋上升。 需求弱+政策宽,国内仍处衰退后期。本周统计局披露了9月经济数据,整体来看,9月经济数据并未提供太多超出市场预期的信息,国内需求底部形态较为平稳,边际上行信号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9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仍处下行趋势之中,作为A股盈利的前瞻指标,三季度A股业绩恐难出现超预期改观。从基本面角度来看,当前国内需求仍处于下行中后期。宏观政策方面,政策宽松趋势不改。周期定位角度,当前国内仍处于基本面弱势而宏观政策相对宽松的衰退后期,进入扩张前期的拐点需要密切关注需求端的边际回暖信号。往后看,随着国内信用环境的逐步企稳回温,市值风格的均衡化有望持续。 基金三季报反映上游减仓明显,中游制造业仍是主要加仓方向。22Q3大类仓位变动主要趋势为增配中游制造成长及地产公用稳定大类行业,周期资源和消费类行业有所减仓。代表性的中游制造一级行业如军工、机械,汽车等整体仍保持小幅加仓趋势,市场较为关心的电新、电子行业在剔除行业涨跌幅因素后,仓位也未录得下行,但一级行业内部子行业配置出现分化,新能源动力系统/医药医疗/稀有金属是减仓幅度最大的子行业,反映出此前配置比例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所涉及的上游、中游领域都遭到明显减仓,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的电源设备行业仍获得持续加仓。 Q4基本面与海外紧缩不确定性仍高,景气确定性高、估值合理的成长板块仍是最优选择。9月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延续走弱趋势,周期行业业绩有所回落,而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绩与投资相对较优,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进程与政策发力仍待进一步明确,而海外通胀与货币政策节奏也仍然存在较高不确定性,而成长板块多个细分领域景气确定性高、业绩维持高增速,估值也处于较合理水平,仍是最优选择。成长板块中关注:1)“自主可控”驱动的信创、国防军工、半导体设备;2)内外装机需求旺盛拉动行业业绩的光伏、风电和储能;3)前期压制因素接触,行业景气度转好,具备困境反转逻辑的CRO、医疗器械和面板。 跨境防疫政策逐步优化,航空、酒店、旅游板块或受益。外事方面逐步恢复,下周将有两位外国领导人访华。国际航班层面,10月以来多家航司已陆续在新航季开始前宣布新开航线以及加密航班,许多国际航线得到恢复。从确诊人数看,目前国内疫情情况基本稳定,防疫严格指数降到了70以下,为年内最低水平。预计本轮航班恢复叠加防疫优化的新一轮出行潮将进一步带来航空、酒店服务、旅游景区等相应板块的补偿性增长。 风险提示:逆周期政策不及预期,疫情发展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