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民生证券-9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疲态”的两点启示-221026

上传日期:2022-10-30 15:10:02 / 研报作者:周君芝周恺悦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民生证券-9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疲态”的两点启示-221026.pdf
大小:78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民生证券-9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疲态”的两点启示-221026

民生证券-9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疲态”的两点启示-221026
文本预览:

《民生证券-9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疲态”的两点启示-22102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证券-9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疲态”的两点启示-221026(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9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疲态”的两点启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9月财政数据显现出一定“疲态”,这是我们理解未来财政运行的关键。   先看收入端,税收和土地出让金收入走软,今年大部分专项债收入也在1-8月使用完毕,目前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非税支撑。   再看支出端,地方政府基建支出开始收缩,财政支出更大比重倾向民生领域。结合政策性金融工具来一起做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四季度以来中国财政支出的核心逻辑——基建资金更多诉求预算外体系,预算内资金对基建的拨付比例下降。   126号文规范地方财政收支,呼应了9月财政特征,预算内收支规模维持保守性平衡,避免大收大支。   9月财政或许是未来财政运行的一个开始,蕴含了两点启示:   启示之一,基建融资更多依赖预算外体系,例如政策性工具。这种基建资金拨付方式与上半年依赖专项债的模式极为不同。典型表现是银行间流动性从极宽走向偏宽,企业中长贷规模走高。   启示之二,地方财政收支规模有所收敛,这也与126号文的精神内核一致。或许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加透明也更加规范的地方财政收支,政府性基金收入项目尤其如此。   9月公共财政收入小幅回落,非税收入为最大贡献项。   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达8.4%(剔除退税因素),较前值小幅下行0.9个百分点。   本月收入保持平稳得益于两大因素,其一为非税收入高企,本月同比高达39.7%(前值33.5%);其二为同期房地产相关税收基数走弱,2021年同期增速仅达-22.7%。   排除上述因素,与经济相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均较前值回落。9月经济数据相对平稳,本月与经济锚定的税收走弱,或更多反映当前减税缓税力度较强,政策效果持续释放。   9月土地出让金走弱,城投拿地比重仍在提升,土地市场未见回暖。   9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26.4%(8月,-4.9%),较前值下行21.5个百分点。   7-9月土地出让增速波动较大,主要因为今年与去年集中供地时间错位所致(2021年第二批集中供地时间多延后至9月,今年第二轮土拍多在7-8月结束)。   9月百城住宅用地溢价率仍位于历史低位,且城投拿地比重较前月进一步抬升,可见当前土地市场仍然较为疲软,房企拿地意愿不高。   8-9月增量政策工具快节奏落地,财政支出规模显著收缩。   今年第一、二批6000亿政金债于8-9月投放完毕,基建投资资金得到保障,财政支出诉求减弱,8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下行至0.4%(7月,13.3%),9月进一步下探至-10.0%。   其中,公共财政基建相关支出同比-9.9%(7月,3.6%),拉低公共财政支出增速2.6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专项债发行缩量后,政府性基金支出也大幅回缩,9月同比-40.3%(8月,-8.8%),单月支出节奏创新低。   当前政策约束下,年末财政收支逻辑将有调整。   根据测算,若要完成年初支出预算,仍有2.7万亿资金缺口待补足。   公共财政受疫情冲击、新增退税减税政策影响,全年或减收1.3万亿,政府性基金受地产市场疲软影响,全年或减收1.9万亿。考虑新增5000亿专项债结存额度,还剩余2.7万亿收支缺口,若支出要按年初预算执行,需另外2.7万亿新增收入。   但在当前政策背景下,相较扩收,减支或是后续财政更可能的选择,原因有三:其一,四季度减税降费力度仍然较大,税收收入难扩容。   9月国常会明确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税费再延迟4个月,预计缓缴税款4400亿元。同时加大四季度设备支出、研发费用支出加计扣除力度,制约后续月份税收走强。   其二,受财预126号文约束,未来虚增或不规范的非税收入及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将受压制。   126号文一则明确不得通过国企购地虚增土地出让收入,意味着当前不规范的城投托底拿地规模难以增扩;   二则明确不得巧立名目虚增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意味当前地方通过处置各类公益性资产、增加罚没收入行为也将得到遏制,相应非税收入同样难以扩容。   其三,政策性金融工具启用,稳增长不诉求预算内资金支支持。   截至10月12日,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累积投放政策性金融工具6743亿元,已经超过原定6000亿额度,或意味后续新增基建投资诉求,仍将依赖政策性工具而非预算内资金实现。   总结来说,当前政策性金融工具助力稳增长、126号文规范财政收支预算背景下,减支或是化解年末财政收支矛盾的最优解。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地产政策效果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