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九阳股份-002242-Q3业绩承压,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221029

文本预览:
九阳股份(002242) 事件: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5亿元,同比-3.23%,实现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25.2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19.3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25亿元,同比-1.52%,实现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23.9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8亿元,同比-16.12%。 Q3公司业绩承压,重点发展抖音、快手等直播渠道。Q3公司收入和业绩降幅较Q2(-4.76/-33.60%)小幅缩窄。今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和拓展线上线下新兴渠道,把握内容电商发展机遇,重点发展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搭建起较为完整的直播矩阵。传统电商平台方面,根据鲸参谋数据,Q3京东平台销量额分别同比+2.53/+0.37%。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九阳通过全面布局中高端产品线,积极推出太空系列、破壁机、空气炸锅、0涂层电饭煲等热门产品,有望推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加大销售费用投入,盈利能力承压。Q3公司实现毛利率28.66%,较去年同期小幅提升0.25pct达到28.41%。费用率方面,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2.19/+0.21/+0.14/-0.84pct,公司加大了销售费用的投入。受费用率提升拖累,Q3公司归母净利润率同比下滑2.11pct达到7.14%。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增加。1)Q3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22.60亿元,较期初-8.86%;Q3期末应收账款和票据合计1.67亿元,较期初-29.21%;Q3期末存货合计6.93亿元,较期初-33.90%,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前期库存消化所致;Q3期末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29.63亿元,较期初-13.57%。2)Q3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46亿元,去年同期为-1.27亿元,主要系去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少所致。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4.47/118.37/130.20亿元,分别同比-0.9/+13.3/+10.0%;归母净利润7.26/8.38/9.50亿元,分别同比-2.6/+15.4/+13.4%,对应PE为22.02/19.02/16.8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外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新品开拓不及预期等。
展开>>
收起<<
《信达证券-九阳股份-002242-Q3业绩承压,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22102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九阳股份-002242-Q3业绩承压,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221029(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Q3业绩承压,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九阳股份(002242) 事件: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5亿元,同比-3.23%,实现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25.2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19.3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25亿元,同比-1.52%,实现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23.9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8亿元,同比-16.12%。 Q3公司业绩承压,重点发展抖音、快手等直播渠道。Q3公司收入和业绩降幅较Q2(-4.76/-33.60%)小幅缩窄。今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和拓展线上线下新兴渠道,把握内容电商发展机遇,重点发展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搭建起较为完整的直播矩阵。传统电商平台方面,根据鲸参谋数据,Q3京东平台销量额分别同比+2.53/+0.37%。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九阳通过全面布局中高端产品线,积极推出太空系列、破壁机、空气炸锅、0涂层电饭煲等热门产品,有望推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加大销售费用投入,盈利能力承压。Q3公司实现毛利率28.66%,较去年同期小幅提升0.25pct达到28.41%。费用率方面,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2.19/+0.21/+0.14/-0.84pct,公司加大了销售费用的投入。受费用率提升拖累,Q3公司归母净利润率同比下滑2.11pct达到7.14%。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增加。1)Q3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22.60亿元,较期初-8.86%;Q3期末应收账款和票据合计1.67亿元,较期初-29.21%;Q3期末存货合计6.93亿元,较期初-33.90%,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前期库存消化所致;Q3期末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29.63亿元,较期初-13.57%。2)Q3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46亿元,去年同期为-1.27亿元,主要系去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少所致。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4.47/118.37/130.20亿元,分别同比-0.9/+13.3/+10.0%;归母净利润7.26/8.38/9.50亿元,分别同比-2.6/+15.4/+13.4%,对应PE为22.02/19.02/16.8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外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新品开拓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