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锂电池行业深度报告:消费电池巨头的动力储能成长之路-221027

文本预览:
锂离子电池凭借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逐步替代铅酸电池,在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加深,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根据 EVTank,2021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 562.4GWh,同比大幅增长 90.64%。锂电池根据应用领域分为消费型、动力型和储能型三大类,其中消费电池已历经相对完整的产业发展周期,动力电池近十年来异军突起,储能电池未来放量可期。在消费电池渐趋饱和、动力与储能电池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众多传统消费电池厂商选择转换产品方向,进军动力和储能领域。消费电池:发展空间仍足,格局演变与国产化利好国内二线厂商。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终端应用场景多元化扩展,传统领域需求稳定、新兴领域增量显著,带动消费电池行业持续向好发展。根据 GGII,2020 年中国 3C 数码电池出货量达36.6GWh,同比增长 8.8%。消费锂电市场集中度较高,随三星 SDI、LG 化学、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生产重心转向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向一超多强演变,国内珠海冠宇、欣旺达等企业有望逐步替代日韩厂商的市场份额。细分赛道来看,电动工具领域无绳化、锂电化与国产化红利逐渐显现。 动力电池:需求持续旺盛,龙头地位稳固、第二梯队竞争激烈。“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政策利好与供需两旺持续驱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增长,打开动力电池市场空间。根据 GGII,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 220GWh,相比 2020 年增长 175%;动力电池装机量 140GWh,相比 2020 年增长 165%。GGII 预计 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到 600 万辆,带动动力电池出货超 450GWh;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20%以上,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迈入 TWh 时代。动力电池龙头格局趋于稳定,国内二线厂商总体装机量与市场份额上升,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电池厂商有望胜出。 储能电池:市场加速扩张,政策利好频出,逐步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得益于国内外市场刚需、政策红利、技术进步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驱动因素,锂电池储能行业由起步期迈入高速扩张阶段,未来仍有广阔成长空间。储能锂电市场集中度较高,动力电池厂商积极入局,未来随锂电池产业链国产化加速、成本优势凸显,国内厂商的全球份额将进一步扩张。 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建议:消费升级与“双碳”政策推进下,随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锂电行业需求将持续旺盛。我们持续看好锂电池广阔的成长空间,给予锂离子电池行业“买入”评级。展望消费型电池厂商的成长路径,格局优化和国产化驱动手机等消费电池业务快速成长,动力和储能打开了相关公司广阔成长空间。重点推荐欣旺达、蔚蓝锂芯、德赛电池、鹏辉能源、珠海冠宇等。 风险分析: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展开>>
收起<<
《光大证券-锂电池行业深度报告:消费电池巨头的动力储能成长之路-221027(7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锂电池行业深度报告:消费电池巨头的动力储能成长之路-221027(71页).pdf(7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锂电池行业深度报告:消费电池巨头的动力储能成长之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锂离子电池凭借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逐步替代铅酸电池,在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加深,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根据 EVTank,2021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 562.4GWh,同比大幅增长 90.64%。锂电池根据应用领域分为消费型、动力型和储能型三大类,其中消费电池已历经相对完整的产业发展周期,动力电池近十年来异军突起,储能电池未来放量可期。在消费电池渐趋饱和、动力与储能电池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众多传统消费电池厂商选择转换产品方向,进军动力和储能领域。消费电池:发展空间仍足,格局演变与国产化利好国内二线厂商。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终端应用场景多元化扩展,传统领域需求稳定、新兴领域增量显著,带动消费电池行业持续向好发展。根据 GGII,2020 年中国 3C 数码电池出货量达36.6GWh,同比增长 8.8%。消费锂电市场集中度较高,随三星 SDI、LG 化学、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生产重心转向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向一超多强演变,国内珠海冠宇、欣旺达等企业有望逐步替代日韩厂商的市场份额。细分赛道来看,电动工具领域无绳化、锂电化与国产化红利逐渐显现。 动力电池:需求持续旺盛,龙头地位稳固、第二梯队竞争激烈。“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政策利好与供需两旺持续驱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增长,打开动力电池市场空间。根据 GGII,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 220GWh,相比 2020 年增长 175%;动力电池装机量 140GWh,相比 2020 年增长 165%。GGII 预计 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到 600 万辆,带动动力电池出货超 450GWh;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20%以上,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迈入 TWh 时代。动力电池龙头格局趋于稳定,国内二线厂商总体装机量与市场份额上升,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电池厂商有望胜出。 储能电池:市场加速扩张,政策利好频出,逐步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得益于国内外市场刚需、政策红利、技术进步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驱动因素,锂电池储能行业由起步期迈入高速扩张阶段,未来仍有广阔成长空间。储能锂电市场集中度较高,动力电池厂商积极入局,未来随锂电池产业链国产化加速、成本优势凸显,国内厂商的全球份额将进一步扩张。 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建议:消费升级与“双碳”政策推进下,随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锂电行业需求将持续旺盛。我们持续看好锂电池广阔的成长空间,给予锂离子电池行业“买入”评级。展望消费型电池厂商的成长路径,格局优化和国产化驱动手机等消费电池业务快速成长,动力和储能打开了相关公司广阔成长空间。重点推荐欣旺达、蔚蓝锂芯、德赛电池、鹏辉能源、珠海冠宇等。 风险分析: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