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兆讯传媒-301102-2022Q3业绩点评:业绩边际改善,未来有望持续修复-221026

文本预览:
兆讯传媒(301102) 投资要点 公司2022Q3实现收入1.55亿元,同比下滑9.83%,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下滑18.09%。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8亿元,同比增长0.82%;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滑18.47%。 短期业绩仍受疫情和宏观疲软冲击,客户应收账款增多:铁路媒体是公司的核心业务,2022Q3受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导致旅客出行量降低,铁路站点客流下降,此外宏观经济疲弱也导致广告主投放需求萎靡,疫情和经济下滑都对公司广告排刊造成了较大冲击,广告投放需求有所缩减。与此同时,公司应收账款持续增多,公司应收账款在2022Q3达到2.77亿元,2021年末和2022Q2分别为2.1和2.33亿元,客户回款进度也受到疫情的影响。 裸眼3D广告新业务开始贡献营收,未来有望成为支柱业务:2022年6月,公司新业务裸眼3D业务开启运营,分别在广州和太原运营了2块裸眼3D大屏,公司未在财报中披露具体营收情况,但裸眼3D业务的上线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整体营收同比下滑的幅度,未来公司拟在省会及以上城市取得15块户外裸眼3D大屏,裸眼3D大屏视觉效果震撼,将造成广告的二次传播,媒体价值较高,该项新业务有望全面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毛利率和净利率受商业模式高经营杠杆效应影响有所下滑:本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为56.28%和40.62%,相比2021Q3有2.26pct和4.09pct的下滑,公司营业成本较为固定,具有高经营杠杆属性,未来在营收得到恢复之后其毛利率也有望得到恢复。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绝对值相比过往3个季度都较为稳定,并没有跟随营收产生线性变化,因此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费用率皆有所上升,未来在营收得到恢复之后,其净利率也将得到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2022年疫情的扰动和公司营业成本较为刚性,因此我们将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从2.81/4.57/5.53亿元调整为2.10/3.47/4.50亿元,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23.66/14.28/11.01倍,我们认为公司于高铁数字传媒领域具备垄断性优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数字媒体资源流失风险,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展开>>
收起<<
《东吴证券-兆讯传媒-301102-2022Q3业绩点评:业绩边际改善,未来有望持续修复-221026(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兆讯传媒-301102-2022Q3业绩点评:业绩边际改善,未来有望持续修复-221026(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2022Q3业绩点评:业绩边际改善,未来有望持续修复》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兆讯传媒(301102) 投资要点 公司2022Q3实现收入1.55亿元,同比下滑9.83%,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下滑18.09%。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8亿元,同比增长0.82%;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滑18.47%。 短期业绩仍受疫情和宏观疲软冲击,客户应收账款增多:铁路媒体是公司的核心业务,2022Q3受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导致旅客出行量降低,铁路站点客流下降,此外宏观经济疲弱也导致广告主投放需求萎靡,疫情和经济下滑都对公司广告排刊造成了较大冲击,广告投放需求有所缩减。与此同时,公司应收账款持续增多,公司应收账款在2022Q3达到2.77亿元,2021年末和2022Q2分别为2.1和2.33亿元,客户回款进度也受到疫情的影响。 裸眼3D广告新业务开始贡献营收,未来有望成为支柱业务:2022年6月,公司新业务裸眼3D业务开启运营,分别在广州和太原运营了2块裸眼3D大屏,公司未在财报中披露具体营收情况,但裸眼3D业务的上线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整体营收同比下滑的幅度,未来公司拟在省会及以上城市取得15块户外裸眼3D大屏,裸眼3D大屏视觉效果震撼,将造成广告的二次传播,媒体价值较高,该项新业务有望全面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毛利率和净利率受商业模式高经营杠杆效应影响有所下滑:本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为56.28%和40.62%,相比2021Q3有2.26pct和4.09pct的下滑,公司营业成本较为固定,具有高经营杠杆属性,未来在营收得到恢复之后其毛利率也有望得到恢复。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绝对值相比过往3个季度都较为稳定,并没有跟随营收产生线性变化,因此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费用率皆有所上升,未来在营收得到恢复之后,其净利率也将得到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2022年疫情的扰动和公司营业成本较为刚性,因此我们将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从2.81/4.57/5.53亿元调整为2.10/3.47/4.50亿元,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23.66/14.28/11.01倍,我们认为公司于高铁数字传媒领域具备垄断性优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数字媒体资源流失风险,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