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晶盛机电-300316-业绩保持高增长,半导体订单加速-221025

文本预览:
晶盛机电(300316) 业绩简评 10月24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1)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63亿元,同比增长86.96%;归母净利润20.09亿元,同比增长80.92%;扣非归母净利润19.09亿元,同比增长81.54%。2)单Q3,营收30.93亿元,同比增长81.52%;归母净利润8.02亿元,同比增长57.21%;扣非归母净利润7.98亿元,同比增长57.70%,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光伏创新性设备加快交付及验收,半导体装备订单量实现同比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237.90亿元,其中半导体设备24.6亿元。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40%、净利率28%。单Q3季度毛利率40%、净利率27.7%。毛利率持续维持高水平,净利率波动主要归因于政府补助。 (1)公司围绕中环等大客户需求进行技术迭代和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推出第五代新型单晶炉,将封闭系统转向开放架构可编程平台,增强公司在光伏长晶设备方面的竞争力。 (2)公司加速半导体装备的市场验证推广,在晶体生长、切片、抛光、CVD等环节已实现8英寸设备全覆盖,12英寸长晶、切片、研磨、抛光等设备实现批量销售,2022年目标实现半导体设备服务新签订单超30亿元。 材料端加快推进石英坩埚、金刚线等先进耗材扩产,首颗8英寸N型SiC晶体成功出炉。石英坩埚方面宁夏基地年产16万只坩埚项目落地,一期4.8万只已投产,二期即将投产,三期正在规划中,已形成大批量供应的能力,进一步推动金刚线产能扩张,提升切片机产品可靠性,预计2022年底将完成厂区建设,2023年逐步放量。公司首颗8英寸(200mm)N型碳化硅晶体成功出炉,宁夏银川年产40万片6英寸以上导电+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产能建设顺利,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2023年6寸碳化硅衬底有望实现规模化销售能力。 盈利调整 预计2022-2024年营收105/143/178亿元,同比增长77%/36%/24%,23/24年上调5%/8%;归母净利润27/37/44亿元,同比增长61%/34%/20%,对应PE为33/24/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半导体设备研发进展、光伏下游扩产、新材料拓展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晶盛机电-300316-业绩保持高增长,半导体订单加速-22102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晶盛机电-300316-业绩保持高增长,半导体订单加速-22102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业绩保持高增长,半导体订单加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晶盛机电(300316) 业绩简评 10月24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1)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63亿元,同比增长86.96%;归母净利润20.09亿元,同比增长80.92%;扣非归母净利润19.09亿元,同比增长81.54%。2)单Q3,营收30.93亿元,同比增长81.52%;归母净利润8.02亿元,同比增长57.21%;扣非归母净利润7.98亿元,同比增长57.70%,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光伏创新性设备加快交付及验收,半导体装备订单量实现同比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237.90亿元,其中半导体设备24.6亿元。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40%、净利率28%。单Q3季度毛利率40%、净利率27.7%。毛利率持续维持高水平,净利率波动主要归因于政府补助。 (1)公司围绕中环等大客户需求进行技术迭代和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推出第五代新型单晶炉,将封闭系统转向开放架构可编程平台,增强公司在光伏长晶设备方面的竞争力。 (2)公司加速半导体装备的市场验证推广,在晶体生长、切片、抛光、CVD等环节已实现8英寸设备全覆盖,12英寸长晶、切片、研磨、抛光等设备实现批量销售,2022年目标实现半导体设备服务新签订单超30亿元。 材料端加快推进石英坩埚、金刚线等先进耗材扩产,首颗8英寸N型SiC晶体成功出炉。石英坩埚方面宁夏基地年产16万只坩埚项目落地,一期4.8万只已投产,二期即将投产,三期正在规划中,已形成大批量供应的能力,进一步推动金刚线产能扩张,提升切片机产品可靠性,预计2022年底将完成厂区建设,2023年逐步放量。公司首颗8英寸(200mm)N型碳化硅晶体成功出炉,宁夏银川年产40万片6英寸以上导电+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产能建设顺利,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2023年6寸碳化硅衬底有望实现规模化销售能力。 盈利调整 预计2022-2024年营收105/143/178亿元,同比增长77%/36%/24%,23/24年上调5%/8%;归母净利润27/37/44亿元,同比增长61%/34%/20%,对应PE为33/24/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半导体设备研发进展、光伏下游扩产、新材料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