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瑞可达-688800-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5%,在手订单持续增长-221023

文本预览:
瑞可达(688800) 核心观点 2022年三季度高增长持续。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64亿元,同比+94.2%;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175.7%。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69.3%;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104.8%。受益于新能源需求高景气,公司业绩维持高增长态势。 盈利能力同比增强。22Q3公司毛利率为28.2%,同比+3.5pct,环比+0.3pct。费用率方面,22Q3公司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2.3%/5.3%,合计环比提升1pct,但同比仍呈下降趋势,同比-0.9pct。受此影响,公司三季度净利率达16.6%,同比+2.9pct。整体来看,在规模效应和提效控费趋势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在手订单持续增长,不断受益新能源赛道红利。据公司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签订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订单13.6亿元,较22H1披露新能源在手订单8.8亿元增长约4.8亿元,需求持续旺盛;通信及其他在手订单共约2.1亿元,合计订单同比增长94%至15.74亿元。公司已形成高压、换电、高速连接器等丰富产品线,主要客户包括玖行能源、美国T公司、蔚来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赛力斯、江淮汽车、江铃汽车、宁德时代、安波福、华为技术等,有望持续受益新能源汽车赛道红利。 定增扩产、加强研发,蓄力长期成长。公司定增项目已发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6.8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分别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预计定增项目达产后将新增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年产1200万套产能,强化产能布局。除此以外,据公司公告,公司拟在西安市筹建研发中心,加快产品迭代创新,并配合主要客户实现就近参与研发。研发中心建设体现出公司对研发的重视,公司也已在新品研发等取得进展,例如公司实现车载高速连接器产品的完全自研,并已取得项目定点。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渗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反复影响供应链和下游需求。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增长,且受益于规模效应和控费提效,盈利能力整体增强。基于此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由2.5/3.7/5.3亿元上调至2.9/4.4/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52/34/25倍。看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的布局,并不断扩充产能满足需求,有望充分受益赛道景气红利,维持“增持”评级。
展开>>
收起<<
《国信证券-瑞可达-688800-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5%,在手订单持续增长-22102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瑞可达-688800-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5%,在手订单持续增长-221023(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5%,在手订单持续增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瑞可达(688800) 核心观点 2022年三季度高增长持续。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64亿元,同比+94.2%;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175.7%。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69.3%;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104.8%。受益于新能源需求高景气,公司业绩维持高增长态势。 盈利能力同比增强。22Q3公司毛利率为28.2%,同比+3.5pct,环比+0.3pct。费用率方面,22Q3公司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2.3%/5.3%,合计环比提升1pct,但同比仍呈下降趋势,同比-0.9pct。受此影响,公司三季度净利率达16.6%,同比+2.9pct。整体来看,在规模效应和提效控费趋势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在手订单持续增长,不断受益新能源赛道红利。据公司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签订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订单13.6亿元,较22H1披露新能源在手订单8.8亿元增长约4.8亿元,需求持续旺盛;通信及其他在手订单共约2.1亿元,合计订单同比增长94%至15.74亿元。公司已形成高压、换电、高速连接器等丰富产品线,主要客户包括玖行能源、美国T公司、蔚来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赛力斯、江淮汽车、江铃汽车、宁德时代、安波福、华为技术等,有望持续受益新能源汽车赛道红利。 定增扩产、加强研发,蓄力长期成长。公司定增项目已发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6.8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分别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预计定增项目达产后将新增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年产1200万套产能,强化产能布局。除此以外,据公司公告,公司拟在西安市筹建研发中心,加快产品迭代创新,并配合主要客户实现就近参与研发。研发中心建设体现出公司对研发的重视,公司也已在新品研发等取得进展,例如公司实现车载高速连接器产品的完全自研,并已取得项目定点。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渗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反复影响供应链和下游需求。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增长,且受益于规模效应和控费提效,盈利能力整体增强。基于此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由2.5/3.7/5.3亿元上调至2.9/4.4/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52/34/25倍。看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的布局,并不断扩充产能满足需求,有望充分受益赛道景气红利,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