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专用设备行业HJT商业化系列专题报告(二):复盘Perc发展历程,看HJT商业化进程-210702

《华安证券-专用设备行业HJT商业化系列专题报告(二):复盘Perc发展历程,看HJT商业化进程-210702(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专用设备行业HJT商业化系列专题报告(二):复盘Perc发展历程,看HJT商业化进程-210702(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萌芽、扩产、爆发、迭代四个主要阶段,复盘Perc替代BSF的发展历程,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下降是Perc技术进入扩产和爆发阶段最为关键的要素。 类比异质结,目前HJT电池量产效率能够稳定超过Perc瓶颈24%,我们认为其规模化扩产条件已经成熟,加之未来降本路径清晰,HJT电池产能有望加速爆发,中观预计2023年HJT渗透率达到30%,未来五年设备市场累计规模将达到643亿元,在产业链长期景气背景下,设备端率先受益。 Perc替代BSF的关键基础,其一在于光电转换效率突破BSF瓶颈(20%),其二在于成本优势的显现。 复盘Perc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有两个关键时间节点:①2015年,Perc完成商业化验证,正式进入扩产阶段,标志性事件就是Perc电池量产效率超过BSF瓶颈(20%)。 2015-2017年间,随着Perc技术进步,Perc黑硅多晶、Perc单晶电池量产效率陆续突破20%,非硅成本下降,经济效益优势逐步显现;②2018年,Perc迎来爆发期,后续新建产线已经基本全部采用Perc技术,单位设备投资额大幅下降。 2018-2020年,Perc单GW设备投资额分别约4.2、3.0、2.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约26%、29%、23%,已经具备明显成本优势。 类比异质结,经过行业实践,HJT电池量产效率能够稳定超过Perc瓶颈24%,我们认为,其规模化生产条件已经成熟,清晰的降本路径奠定爆发基础。 HJT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前夕,扩产条件成熟,未来降本路径清晰。 HJT电池量产效率已经突破Perc实验室效率瓶颈(24%),2021年以来,晋能、东方日升、通威、华晟的HJT中试、量产线陆续公布了自己的电池转换效率,平均效率均超过24%,最高单片超过25%的分水岭,大幅提振市场信心,我们认为HJT商业化扩产的条件已经成熟。 未来HJT爆发主要看降本――①设备方面:单GW设备投资进一步下降,根据金刚玻璃1.2GW异质结电池&组件投资公告推算,单GWHJT设备投资额已降至4.4亿(较2020年8月华晟招标价格下降0.8亿元)。 ②硅片方面:N型硅片相对P型溢价有望随着电池片薄型化发展和规模化效应而消失。 ③银浆方面:新一代低温银浆含银量已降至50%以下,同时低温银浆国产化进程加速,HJT生产成本下降趋势明显。 华晟预计采用的“SMBB+半片+银铜浆料”技术组合,将在2022年追平PERC成本,我们认为,HJT扩产和爆发期的间隔有望随着成本的快速下降而缩短。 产业链利好不断,长期来看,景气度向上趋势不改,2022年HJT扩产有望超预期。 以渗透率为核心变量,我们分情景讨论HJT扩产与爆发:(1)稳步扩产――2024年HJT渗透率达到30%,未来五年设备市场累计规模达到487亿元;(2)蓄势腾飞――2023年HJT渗透率达到30%,未来五年设备市场累计规模达到643亿元;(3)加速爆发――2022年HJT渗透率达到30%,未来五年设备市场累计规模达到777亿元。 目前来看,产业链利好频出,HJT中试、量产效率不断提升;市场参与者增多,新老玩家投资规划陆续落地;硅料价格企稳,随着未来新建产能释放,供应链矛盾缓解确定性高,因此,我们认为,产业链景气度将长期向上,有助于设备企业订单落地。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电池片核心设备企业迈为股份、捷佳纬创、金辰股份;激光、硅片、组件设备龙头企业帝尔激光、晶盛机电、奥特维。 风险提示硅料、其他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压制中游扩产、下游装机;新型高效电池技术商业化降本不及预期;异质结电池量产光电转化效率提升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