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期货-国债期货周报:价格指标偏弱,期债大幅上涨-221016

文本预览:
策略观点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3470亿,资金面整体平稳。8月以来期债高位震荡整理。下半年国内疫情有所反复,经济恢复过程放缓,基本面预期对期债价格有支撑。另一方面市场担忧持续宽松局面难以延续,普遍认为期债上行空间有限。因此形成了高位震荡的行情。国庆节后公布的9月份金融数据较好而价格指标弱于预期,提供期债价格上行动力。然而若是后期经济继续企稳回升,期债则有回调压力。因此多空因素交织下,期债区间运行的概率较高,央行货币政策动向继续充当债市的方向性指引。震荡思路操作,建议逢高试空。 一、行情回顾 (一)期货市场 本周国债期货涨幅较大。一方面跨季之后资金面平稳宽松,债市的流动性焦虑缓解。国庆期间多地发现疫情,四季度经济增长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本周公布的CPI、PPI等价格指标数据弱于预期提振了市场情绪。后市多空驱动均不十分明朗,大概率延续高位震荡格局,继续关注央行动态。 (二)现券市场 本周国债现券收益率小幅下行。短端: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2年期收益率2.08%,较上日-1.9BP,较上周-2.5BP;中期:5年期国债收益率2.49%,较上日-2.2BP,较上周-5.8BP;长端:10年期国债收益率2.70%,较上日-2.7BP,较上周-4.7BP。8、9月份经济景气逐步小幅改善,不过经济恢复过程偏缓慢,并且在恢复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外部干扰与风险。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中“经济增长”目标的权重提高,货币政策环境对期债形成中长线利多,但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宽信用预期。同时流动性对中短端国债的支撑较为关键,流动性边际收敛对债市有实质与心理上的双重影响。当前影响期债的因素较多,且多空交织的同时市场情绪多变,主导后市行情的驱动因素尚不明确。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在2.70%附近。 (三)行业要闻 1.财政部部长刘昆:G20各方应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应对通胀、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二是广泛动员发展融资,客观分析债务脆弱性问题成因,稳妥开展债务处理。三是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G20凝聚共识和动员资源的作用。四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在发展框架内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五是共建公平、可持续的现代国际税收体系,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各方关切。 2.截至10月14日,全国至少有27个省市已披露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情况,目前披露规模达4581.4亿元。其中山东省规模最大,为610亿元。河北、福建、四川、河南、云南尾随其后,这五省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规模超过300亿元。 3.据证券时报:2022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稳健理财需求持续升温,债基发展迎来黄金时代。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加上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债券型基金数量历史上首次超过3000只,总规模也首次突破8万亿元,超过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之和7.9万亿元。 4.上证报:作为债券市场上“年轻”的品类,绿色债券在今年迎来了快速发展。市场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色债券发行总额接近62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业内称,绿债已成为金融助力经济转型的最佳实践之一,可带来多赢的效果。 5.IMF:俄乌冲突正在给欧洲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俄罗斯输送到欧洲的天然气下降了80%以上,能源价格飙升,企业及生活成本上涨已经导致欧洲面临通胀危机。预测在2023年,欧洲发达经济体的总体通胀率约为6%,新兴经济体的通胀率将达到12%。 6.美联储9月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维持限制性政策;美联储官员赞成近期采取限制性利率;几名与会者认为需要校准美联储紧缩政策来缓解风险;与会者认为,在评估政策调整的累积效应的同时,在某个时候放缓加息步伐将是合适的。美联储很可能在11月和12月的会议上分别加息75个基点和50个基点。市场参与者普遍预计,12月后加息的步伐将进一步放缓,2023年上半年基金利率将达到峰值。 二、资金面分析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开展了100亿7天逆回购,本周共有3570亿逆回购到期,因此本周全口径净回笼3470亿。跨季之后央行回收节前投放的流动性,符合市场预期。资金面整体平稳,资金利率略有上行。 资金利率小幅上行。主要货币市场利率,周五7天回购定盘利率1.60%,较上日-2BP,较上周+20BP;SHIBOR7天报1.59%,较上日-4.4BP,较上周-2.2BP;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1.23%,较上日-4.4BP,较上周+11BP。资金利率小幅上行,季节性因素为主,符合市场预期。 三、综合分析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3470亿,跨季之后资金面平稳宽松。8月降息之后债市冲高,现券收益率创下年内新低,之后9月债市下跌现券收益率回到了7月底8月初的水平。下半年以来经济逐步小幅回升,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经济景气一般,经济修复过程偏缓慢,价格指标转弱,基本面偏弱支撑期债价格运行在高位。 基本面上,领先指标来看,9月份制造业有所回升、非制造业PMI继续回落,经济景气小幅改善、恢复过程较缓慢。9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较8月回升0.7个百分点,由收缩区间进入扩张区间。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48.1%,较8月下降1.4个百分点,为五个月以来最低。官方与财新PMI走势背离可能与外需回落有关。9月经济较上月好转,符合旺季预期,但受疫情、缺电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修复进程偏缓慢。经济增长恢复进程中压力与风险仍存。 9月份金融数据继续好于预期,但也符合季末冲高的季节性特征。2022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40.65万亿,同比增长10.6%;M2余额262.66万亿,同比增长12.1%;人民币贷款余额210.76万亿,同比增长11.2%。居民信贷仍偏弱;企业信贷转强,中长期贷款增幅较大,实体融资状况有所改善。 2022年9月价格指标弱于预期,CPI上升PPI下行,通胀预期转弱。9月CPI同比增长2.8%,环比上涨0.3%;PPI同比增长0.9%,环比下降0.1%,CPI-PPI剪刀差继续上升。CPI方面,9月核心CPI增速回落,食品价格涨幅扩大,能源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服务与可选消费表现延续弱势。 外部环境来看,美联储9月再次加息75个基点,且对后续货币政策操作的表述较为鹰派,很可能在11月和12月的会议上分别加息75个基点和50个基点。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走弱,欧洲国家的PMI已经进入收缩区间,而其通胀数据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美联储极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剧烈,欧美国家进入衰退也只是时间问题。 四、技术分析及建议 期债明显上行。经济数据上来看我国经济已经见底,但底部回升过程仍有较多的不确定风险。8、9月份经济景气逐步小幅改善。虽然经济修复过程偏缓慢,但市场目前对年内的经济形势尚不悲观。外部环境美联储强硬的加息态度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我国货币当局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外部压力下,依然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方针。当前货币政策稳增长的政策意图比较清晰,货币政策大方向无疑延续偏宽松。技术上,期债强势突破创下新高之后在高位震荡。当前影响期债的因素较多,多空驱动因素不明朗。震荡思路操作,建议暂时观望。
展开>>
收起<<
《国元期货-国债期货周报:价格指标偏弱,期债大幅上涨-221016(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元期货-国债期货周报:价格指标偏弱,期债大幅上涨-221016(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元期货《国债期货周报:价格指标偏弱 期债大幅上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策略观点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3470亿,资金面整体平稳。8月以来期债高位震荡整理。下半年国内疫情有所反复,经济恢复过程放缓,基本面预期对期债价格有支撑。另一方面市场担忧持续宽松局面难以延续,普遍认为期债上行空间有限。因此形成了高位震荡的行情。国庆节后公布的9月份金融数据较好而价格指标弱于预期,提供期债价格上行动力。然而若是后期经济继续企稳回升,期债则有回调压力。因此多空因素交织下,期债区间运行的概率较高,央行货币政策动向继续充当债市的方向性指引。震荡思路操作,建议逢高试空。 一、行情回顾 (一)期货市场 本周国债期货涨幅较大。一方面跨季之后资金面平稳宽松,债市的流动性焦虑缓解。国庆期间多地发现疫情,四季度经济增长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本周公布的CPI、PPI等价格指标数据弱于预期提振了市场情绪。后市多空驱动均不十分明朗,大概率延续高位震荡格局,继续关注央行动态。 (二)现券市场 本周国债现券收益率小幅下行。短端: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2年期收益率2.08%,较上日-1.9BP,较上周-2.5BP;中期:5年期国债收益率2.49%,较上日-2.2BP,较上周-5.8BP;长端:10年期国债收益率2.70%,较上日-2.7BP,较上周-4.7BP。8、9月份经济景气逐步小幅改善,不过经济恢复过程偏缓慢,并且在恢复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外部干扰与风险。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中“经济增长”目标的权重提高,货币政策环境对期债形成中长线利多,但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宽信用预期。同时流动性对中短端国债的支撑较为关键,流动性边际收敛对债市有实质与心理上的双重影响。当前影响期债的因素较多,且多空交织的同时市场情绪多变,主导后市行情的驱动因素尚不明确。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在2.70%附近。 (三)行业要闻 1.财政部部长刘昆:G20各方应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应对通胀、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二是广泛动员发展融资,客观分析债务脆弱性问题成因,稳妥开展债务处理。三是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G20凝聚共识和动员资源的作用。四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在发展框架内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五是共建公平、可持续的现代国际税收体系,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各方关切。 2.截至10月14日,全国至少有27个省市已披露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情况,目前披露规模达4581.4亿元。其中山东省规模最大,为610亿元。河北、福建、四川、河南、云南尾随其后,这五省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规模超过300亿元。 3.据证券时报:2022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稳健理财需求持续升温,债基发展迎来黄金时代。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加上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债券型基金数量历史上首次超过3000只,总规模也首次突破8万亿元,超过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之和7.9万亿元。 4.上证报:作为债券市场上“年轻”的品类,绿色债券在今年迎来了快速发展。市场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色债券发行总额接近62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业内称,绿债已成为金融助力经济转型的最佳实践之一,可带来多赢的效果。 5.IMF:俄乌冲突正在给欧洲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俄罗斯输送到欧洲的天然气下降了80%以上,能源价格飙升,企业及生活成本上涨已经导致欧洲面临通胀危机。预测在2023年,欧洲发达经济体的总体通胀率约为6%,新兴经济体的通胀率将达到12%。 6.美联储9月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维持限制性政策;美联储官员赞成近期采取限制性利率;几名与会者认为需要校准美联储紧缩政策来缓解风险;与会者认为,在评估政策调整的累积效应的同时,在某个时候放缓加息步伐将是合适的。美联储很可能在11月和12月的会议上分别加息75个基点和50个基点。市场参与者普遍预计,12月后加息的步伐将进一步放缓,2023年上半年基金利率将达到峰值。 二、资金面分析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开展了100亿7天逆回购,本周共有3570亿逆回购到期,因此本周全口径净回笼3470亿。跨季之后央行回收节前投放的流动性,符合市场预期。资金面整体平稳,资金利率略有上行。 资金利率小幅上行。主要货币市场利率,周五7天回购定盘利率1.60%,较上日-2BP,较上周+20BP;SHIBOR7天报1.59%,较上日-4.4BP,较上周-2.2BP;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1.23%,较上日-4.4BP,较上周+11BP。资金利率小幅上行,季节性因素为主,符合市场预期。 三、综合分析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3470亿,跨季之后资金面平稳宽松。8月降息之后债市冲高,现券收益率创下年内新低,之后9月债市下跌现券收益率回到了7月底8月初的水平。下半年以来经济逐步小幅回升,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经济景气一般,经济修复过程偏缓慢,价格指标转弱,基本面偏弱支撑期债价格运行在高位。 基本面上,领先指标来看,9月份制造业有所回升、非制造业PMI继续回落,经济景气小幅改善、恢复过程较缓慢。9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较8月回升0.7个百分点,由收缩区间进入扩张区间。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48.1%,较8月下降1.4个百分点,为五个月以来最低。官方与财新PMI走势背离可能与外需回落有关。9月经济较上月好转,符合旺季预期,但受疫情、缺电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修复进程偏缓慢。经济增长恢复进程中压力与风险仍存。 9月份金融数据继续好于预期,但也符合季末冲高的季节性特征。2022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40.65万亿,同比增长10.6%;M2余额262.66万亿,同比增长12.1%;人民币贷款余额210.76万亿,同比增长11.2%。居民信贷仍偏弱;企业信贷转强,中长期贷款增幅较大,实体融资状况有所改善。 2022年9月价格指标弱于预期,CPI上升PPI下行,通胀预期转弱。9月CPI同比增长2.8%,环比上涨0.3%;PPI同比增长0.9%,环比下降0.1%,CPI-PPI剪刀差继续上升。CPI方面,9月核心CPI增速回落,食品价格涨幅扩大,能源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服务与可选消费表现延续弱势。 外部环境来看,美联储9月再次加息75个基点,且对后续货币政策操作的表述较为鹰派,很可能在11月和12月的会议上分别加息75个基点和50个基点。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走弱,欧洲国家的PMI已经进入收缩区间,而其通胀数据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美联储极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剧烈,欧美国家进入衰退也只是时间问题。 四、技术分析及建议 期债明显上行。经济数据上来看我国经济已经见底,但底部回升过程仍有较多的不确定风险。8、9月份经济景气逐步小幅改善。虽然经济修复过程偏缓慢,但市场目前对年内的经济形势尚不悲观。外部环境美联储强硬的加息态度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我国货币当局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外部压力下,依然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方针。当前货币政策稳增长的政策意图比较清晰,货币政策大方向无疑延续偏宽松。技术上,期债强势突破创下新高之后在高位震荡。当前影响期债的因素较多,多空驱动因素不明朗。震荡思路操作,建议暂时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