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二十大解读:统筹发展与安全-221016

文本预览:
核心观点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认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将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将持续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特别是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二十大是政治领域长期重要会议, 2023 年经济问题需关注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主线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认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将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外交等多个领域。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将逐步补齐制约发展与安全的短板,重点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综合考虑我国面临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提示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特别是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俄乌危机等外部风险尚未缓解,全球范围内的极端气候现象显著增多,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方面,完善农产品供给体系,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降低重要农副产品的进口依赖度。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种源“卡脖子〞 技术攻坚,提高良种自主可控能力。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 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大国博弈、能源危机不断演绎,凸显能源安全重要性,我们认为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本次会议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对此,十四五规划有明确部署,重点在于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并进一步完善能源风险应急管控体系、拓宽进口来源并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提升储备安保能力和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维护能源安全的同时推进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先立后破推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十四五实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 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转型的着力点 我们认为,自主创新是构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根本,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关键,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在逆全球化加剧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中断关键领域的技术、零部件等方面合作的风险加大,解决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卡脖子”问题根本上需要依靠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从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加快制造业强链补链,提升经济潜在增速。一方面,制造业补链强链需要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另一方面,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有利于区域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我们继续提示,链长制是加快制造业强链补链的重要机制,在供给短缺和内循环补短板背景下,持续看好制造业强链补链(半导体和机床母机)机遇。 信息技术安全也是国家安全重要内容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各领域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各国均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发展,此领域也将成为国际竞争制高点,而信息技术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从信息技术安全的角度,重点关注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及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我们认为随着半导体、芯片等核心高技术领域及电力、电信、交通、金融等领域国产化的推进,将有助于持续强化我国信息技术安全。 二十大是政治领域长期重要会议, 23 年经济问题需关注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十大是政治领域长期重要会议,对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2035 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要长期目标进行规划定调。在未来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将进一步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平衡。 二十大更侧重于重要的顶层政治规划和长期路径展望。对于 2023 年具体经济政策的定位和规划仍需关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
展开>>
收起<<
《浙商证券-二十大解读:统筹发展与安全-221016(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二十大解读:统筹发展与安全-221016(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二十大解读:统筹发展与安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核心观点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认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将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将持续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特别是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二十大是政治领域长期重要会议, 2023 年经济问题需关注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主线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认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将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外交等多个领域。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将逐步补齐制约发展与安全的短板,重点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综合考虑我国面临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提示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特别是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俄乌危机等外部风险尚未缓解,全球范围内的极端气候现象显著增多,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方面,完善农产品供给体系,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降低重要农副产品的进口依赖度。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种源“卡脖子〞 技术攻坚,提高良种自主可控能力。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 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大国博弈、能源危机不断演绎,凸显能源安全重要性,我们认为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本次会议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对此,十四五规划有明确部署,重点在于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并进一步完善能源风险应急管控体系、拓宽进口来源并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提升储备安保能力和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维护能源安全的同时推进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先立后破推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十四五实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 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转型的着力点 我们认为,自主创新是构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根本,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关键,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在逆全球化加剧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中断关键领域的技术、零部件等方面合作的风险加大,解决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卡脖子”问题根本上需要依靠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从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加快制造业强链补链,提升经济潜在增速。一方面,制造业补链强链需要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另一方面,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有利于区域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我们继续提示,链长制是加快制造业强链补链的重要机制,在供给短缺和内循环补短板背景下,持续看好制造业强链补链(半导体和机床母机)机遇。 信息技术安全也是国家安全重要内容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各领域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各国均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发展,此领域也将成为国际竞争制高点,而信息技术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从信息技术安全的角度,重点关注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及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我们认为随着半导体、芯片等核心高技术领域及电力、电信、交通、金融等领域国产化的推进,将有助于持续强化我国信息技术安全。 二十大是政治领域长期重要会议, 23 年经济问题需关注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十大是政治领域长期重要会议,对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2035 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要长期目标进行规划定调。在未来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将进一步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平衡。 二十大更侧重于重要的顶层政治规划和长期路径展望。对于 2023 年具体经济政策的定位和规划仍需关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