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三祥新材-603663-三祥新材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关注镁铝合金业务放量-221017

文本预览:
三祥新材(603663) 事件: 公司发布公告: 公司预计 2022Q1-3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4 亿元, 同比增长 72%-98%。 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 Q3 实现归母净利润 0.4-0.6 亿元。取业绩中值 0.5亿元,同比增 60%、环比微增。 锆业务:景气高增。 公司主营电熔氧化锆业务价格维持高位,且公司为行业龙头,享有一定定价权, 进一步拓宽利润空间。 公司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发展锆领域中下游产品, 新业务海绵锆、纳米氧化锆逐步扩产;海绵锆以公司自产电熔锆为原料,自给自足,优势明显;纳米氧化锆广泛应用于 5G 基站滤波器、手机背板和种植牙领域,带动利润增长, 未来贡献客观业绩增量。 2022 年 H1 因与锆材应用有关的几个大型化工项目陆续开工,推动下游对海绵锆产品需求不断加大,订单数量上涨,海绵锆市场价格上涨。子公司辽宁华锆时刻站在国内外海绵锆市场最前沿,抓住市场契机,上半年所签的订单量已排产至下半年 9~10 月份,始终占据着国内工业级海绵锆市场的龙头地位。 压铸五金件业务:放量可期。 公司的合资公司宁德文达镁铝(公司股权35%、宁德时代 25%),致力于轻量化精密压铸件的研制和生产,合作产品铝镁合金,在汽车、电子通信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营压铸工艺的新能源车的电池包五金件, 有强度高、质量轻、可回收等优势; 在汽车轻量化的浪潮中,铝镁合金电池包有望突出重围,产品销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新产品研发进度加快,推出时间提前,届时能提供新的收入增长点; 2022 年为合作元年, 当前各项项目进展顺利, 进展预期达标, 预计 23 年开始贡献显著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公司 2022-2024 年的收入为 13/16.8/19.7 亿元,同比增速为 65%/29%/17%;基于 Q1-3 业绩预增公告,我们将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从 1.8//2.6 亿元上调至 1.8/2.8 亿元, 即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1.8/2.8/3.5 亿元, 同比增速为 79%/56%/25%; 对应 PE 分别为 25/16/13x。考虑公司新业务利润空间较大,估值较低, 因此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业务增量不及预期; 上游价格波动;市场竞争风险。
展开>>
收起<<
《东吴证券-三祥新材-603663-三祥新材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关注镁铝合金业务放量-221017(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三祥新材-603663-三祥新材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关注镁铝合金业务放量-221017(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三祥新材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关注镁铝合金业务放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三祥新材(603663) 事件: 公司发布公告: 公司预计 2022Q1-3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4 亿元, 同比增长 72%-98%。 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 Q3 实现归母净利润 0.4-0.6 亿元。取业绩中值 0.5亿元,同比增 60%、环比微增。 锆业务:景气高增。 公司主营电熔氧化锆业务价格维持高位,且公司为行业龙头,享有一定定价权, 进一步拓宽利润空间。 公司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发展锆领域中下游产品, 新业务海绵锆、纳米氧化锆逐步扩产;海绵锆以公司自产电熔锆为原料,自给自足,优势明显;纳米氧化锆广泛应用于 5G 基站滤波器、手机背板和种植牙领域,带动利润增长, 未来贡献客观业绩增量。 2022 年 H1 因与锆材应用有关的几个大型化工项目陆续开工,推动下游对海绵锆产品需求不断加大,订单数量上涨,海绵锆市场价格上涨。子公司辽宁华锆时刻站在国内外海绵锆市场最前沿,抓住市场契机,上半年所签的订单量已排产至下半年 9~10 月份,始终占据着国内工业级海绵锆市场的龙头地位。 压铸五金件业务:放量可期。 公司的合资公司宁德文达镁铝(公司股权35%、宁德时代 25%),致力于轻量化精密压铸件的研制和生产,合作产品铝镁合金,在汽车、电子通信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营压铸工艺的新能源车的电池包五金件, 有强度高、质量轻、可回收等优势; 在汽车轻量化的浪潮中,铝镁合金电池包有望突出重围,产品销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新产品研发进度加快,推出时间提前,届时能提供新的收入增长点; 2022 年为合作元年, 当前各项项目进展顺利, 进展预期达标, 预计 23 年开始贡献显著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公司 2022-2024 年的收入为 13/16.8/19.7 亿元,同比增速为 65%/29%/17%;基于 Q1-3 业绩预增公告,我们将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从 1.8//2.6 亿元上调至 1.8/2.8 亿元, 即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1.8/2.8/3.5 亿元, 同比增速为 79%/56%/25%; 对应 PE 分别为 25/16/13x。考虑公司新业务利润空间较大,估值较低, 因此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业务增量不及预期; 上游价格波动;市场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