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璞泰来-603659-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推进-221017

文本预览:
璞泰来(603659) 公司发布 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盈利 22.73 亿元,同比增长 85%;公司各项业务板块产品产销快速增长,负极产能投放加快;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 85%符合预期:公司发布 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14.14 亿元,同比增长 81.31%;实现盈利 22.73 亿元,同比增长 84.68%;实现扣非盈利 21.82 亿元,同比增长 88.6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45.19 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 90.50%/20.05%;盈利 8.77 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 92.40%/15.59%;实现扣非盈利 8.49 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 92.75%/17.83%。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负极材料产销两旺,盈利能力稳健:公司负极材料丰富的产品线有效覆盖了国内动力市场客户需求,对冲了消费电子及欧洲市场的阶段低迷,我们预计公司三季度负极销量约 3.9 万吨,环比增长 34.48%,四季度排产环比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出货量有望达 15 万吨。 公司一体化布局优势逐步显现,我们预计三季度负极单吨盈利保持 1.1-1.2 万元/吨,环比持平,全年石墨化自供水平提升至约 70%。 涂覆隔膜产能持续释放,一体化布局加快:我们预计公司三季度涂覆隔膜销量约 11 亿平,环比增长超 10%,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着力打造隔膜完整生态圈,加快四川基膜产能建设,PVDF、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产能建设快速推进,已经开始贡献利润。 锂电装备业务快速发展:公司江西嘉拓二期机加工厂房于上半年建成投产,有效提高了烘箱、风嘴等关键零部件自给能力,同时加快肇庆、东莞基地建设进度,成本控制及交付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司目前锂电装备业务在手订单饱满,将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三季报与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 2022-2024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 2.29/3.15/4.25 元(原预测为 2.15/3.06/4.24 元),对应市盈率 27.2/19.8/14.6 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价格竞争超预期;新能源汽车需求不达预期;新建产能释放不达预期;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新冠疫情影响超预期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璞泰来-603659-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推进-221017(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璞泰来-603659-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推进-221017(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推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璞泰来(603659) 公司发布 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盈利 22.73 亿元,同比增长 85%;公司各项业务板块产品产销快速增长,负极产能投放加快;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 85%符合预期:公司发布 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14.14 亿元,同比增长 81.31%;实现盈利 22.73 亿元,同比增长 84.68%;实现扣非盈利 21.82 亿元,同比增长 88.6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45.19 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 90.50%/20.05%;盈利 8.77 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 92.40%/15.59%;实现扣非盈利 8.49 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 92.75%/17.83%。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负极材料产销两旺,盈利能力稳健:公司负极材料丰富的产品线有效覆盖了国内动力市场客户需求,对冲了消费电子及欧洲市场的阶段低迷,我们预计公司三季度负极销量约 3.9 万吨,环比增长 34.48%,四季度排产环比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出货量有望达 15 万吨。 公司一体化布局优势逐步显现,我们预计三季度负极单吨盈利保持 1.1-1.2 万元/吨,环比持平,全年石墨化自供水平提升至约 70%。 涂覆隔膜产能持续释放,一体化布局加快:我们预计公司三季度涂覆隔膜销量约 11 亿平,环比增长超 10%,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着力打造隔膜完整生态圈,加快四川基膜产能建设,PVDF、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产能建设快速推进,已经开始贡献利润。 锂电装备业务快速发展:公司江西嘉拓二期机加工厂房于上半年建成投产,有效提高了烘箱、风嘴等关键零部件自给能力,同时加快肇庆、东莞基地建设进度,成本控制及交付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司目前锂电装备业务在手订单饱满,将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三季报与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 2022-2024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 2.29/3.15/4.25 元(原预测为 2.15/3.06/4.24 元),对应市盈率 27.2/19.8/14.6 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价格竞争超预期;新能源汽车需求不达预期;新建产能释放不达预期;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新冠疫情影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