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证券-星期六-002291-动态点评:直播电商持续发力,盈利能力稳步显现-221017

文本预览:
星期六(002291) 【事项】 近日,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3.0亿元,同比增长237.0%-305.5%。其中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89-1.90亿元,同比增长202.5%-318.8%。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好转,预计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原因。1)3-4月份全国大面积疫情蔓延,造成快递收发货困难,对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的正常有序开展产生较大影响。5-6月份随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旗下艺人/主播的开播率逐渐恢复,业务较去年同期取得了良好增长,在考虑股权激励摊销费用的影响后,以遥望网络为主的互联网营销业务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3-3.8亿元。2)报告期内公司鞋履业务仍产生较大亏损,但同比去年亏损额已有所收窄。3)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今年1-9月对应的摊销费用约4334万元,其中第三季度的摊销费用约813万元,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评论】 随着公司鞋履业务逐渐剥离,减亏收窄;电商业务持续发力,星期六旗下遥望科技数据亮眼,公司盈利能力显现,实现扭亏为盈。遥望科技签约合作艺人张柏芝开启2022年直播首秀,当天直播间GMV破亿,此为遥望今年第三次在短时间内快速单场“破亿”记录。遥望在抖音、快手双布局,已建成面向国货国潮全类目的抖音“遥望未来站”、快手“遥望幸福站”。依托已建成的百余位明星+达人的多层次主播矩阵,以明星主播+独立IP为核心双线并行,凭借其沉淀多年直播电商经验及标准化运作能力,未来继续孵化更多头部垂直领域直播间。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22年公司业绩增长逐步兑现,公司短视频、直播电商业务发展以及海外领域布局有望助力公司主营业务增长。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9/63.5/8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8.6/11.0亿元,EPS分别为0.68/0.94/1.21元,对应PE分别为19.2/13.9/10.9,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影响; 疫情导致物流难以及时配送; 政策监管风险。
展开>>
收起<<
《东方财富证券-星期六-002291-动态点评:直播电商持续发力,盈利能力稳步显现-221017(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财富证券-星期六-002291-动态点评:直播电商持续发力,盈利能力稳步显现-221017(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财富证券《动态点评:直播电商持续发力,盈利能力稳步显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星期六(002291) 【事项】 近日,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3.0亿元,同比增长237.0%-305.5%。其中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89-1.90亿元,同比增长202.5%-318.8%。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好转,预计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原因。1)3-4月份全国大面积疫情蔓延,造成快递收发货困难,对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的正常有序开展产生较大影响。5-6月份随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旗下艺人/主播的开播率逐渐恢复,业务较去年同期取得了良好增长,在考虑股权激励摊销费用的影响后,以遥望网络为主的互联网营销业务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3-3.8亿元。2)报告期内公司鞋履业务仍产生较大亏损,但同比去年亏损额已有所收窄。3)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今年1-9月对应的摊销费用约4334万元,其中第三季度的摊销费用约813万元,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评论】 随着公司鞋履业务逐渐剥离,减亏收窄;电商业务持续发力,星期六旗下遥望科技数据亮眼,公司盈利能力显现,实现扭亏为盈。遥望科技签约合作艺人张柏芝开启2022年直播首秀,当天直播间GMV破亿,此为遥望今年第三次在短时间内快速单场“破亿”记录。遥望在抖音、快手双布局,已建成面向国货国潮全类目的抖音“遥望未来站”、快手“遥望幸福站”。依托已建成的百余位明星+达人的多层次主播矩阵,以明星主播+独立IP为核心双线并行,凭借其沉淀多年直播电商经验及标准化运作能力,未来继续孵化更多头部垂直领域直播间。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22年公司业绩增长逐步兑现,公司短视频、直播电商业务发展以及海外领域布局有望助力公司主营业务增长。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9/63.5/8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8.6/11.0亿元,EPS分别为0.68/0.94/1.21元,对应PE分别为19.2/13.9/10.9,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影响; 疫情导致物流难以及时配送; 政策监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