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银行行业点评报告:9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回升,居民端仍需发力-221012

文本预览:
事件: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前值为2.43万亿元。M2同比增长12.1%,前值12.2% 1、社融增速回升。9月存量社融规模34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74亿元,创历史同期的最高值。政策发力宽信用,9月13日国常会部署不低于2000亿的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配套支持制造业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多地放松房贷利率,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结构上,信贷与表外融资为支撑项。1)表内信贷大幅多增。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25719亿元,同比多增7964亿元;2)表外融资延续多增。9月表外融资增加1449亿元,延续同比多增3555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多增1529亿元,延续大幅增加态势,主因政策性工具发力以及多地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信托贷款少减1906亿元,新增未贴现票据同比小幅多增120亿元。3)政府债券延续少增。8月政府债券净融资5525亿元,同比少增2541亿元,部分新增专项债限额在9月发行,回落力度减缓。4)直接融资小幅少增。8月企业债券净融资876亿元,同比少增261亿元,股票融资1021亿元,同比多增249亿元。 2、信贷延续修复,企业融资需求向好,居民端仍不佳。9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8100亿元。 企业贷款向好,短贷、中长期贷款均多增,票据净融资转负。9月新增企业贷款1.92万亿元,同比多增9370亿元。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增4741亿元、多增6540亿元、多减2180亿元。票据融资净额年内首次转负,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转好、9月票据转贴现利率抬升、银行减少票据冲量有关。 居民贷款疲弱,短贷、中长贷均少增。9月居民贷款增加6503亿元,同比少增1383亿元。其中居民短贷增加3038亿元,同比小幅少增181亿元,疫情反复,消费疲弱;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456亿元,同比少增1211亿元,30大中城市9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13.9%,较上月收窄4.8个百分点,地产销售和信贷尚未出现明显回暖。 3、M2回落,M1提高。M2、M1增速为12.1%、6.4%,分别较上月变动-0.1、0.3pct,。从结构来看,1)企业存款增加7649亿元,同比多增2457亿元。居民存款增加2.39万万亿元,同比多增3232亿元。2)财政存款减少4800亿元,同比少减231亿元,季末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存款转为居民和企业存款。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2805亿元,同比多增2136亿元。9月权益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入场情绪谨慎。 当前银行面临信贷扩张支撑与净息差收窄压力,资产质量成为胜负手,关键在稳地产力度。一方面,政策释放稳楼市、稳预期信号,节前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力图抓住十月窗口期托底楼市;但部分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危机仍在发酵,居民购房预期和房地产企稳基础较弱。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区域发展强劲、信贷资源充足、资产质量优异的银行,关注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常熟银行、成都银行。二是中收业务强劲、受净息差拖累较小的零售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房地产硬着陆,政策对冲力度不足
展开>>
收起<<
《东吴证券-银行行业点评报告:9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回升,居民端仍需发力-22101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银行行业点评报告:9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回升,居民端仍需发力-221012(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银行行业点评报告:9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回升,居民端仍需发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件: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前值为2.43万亿元。M2同比增长12.1%,前值12.2% 1、社融增速回升。9月存量社融规模34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74亿元,创历史同期的最高值。政策发力宽信用,9月13日国常会部署不低于2000亿的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配套支持制造业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多地放松房贷利率,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结构上,信贷与表外融资为支撑项。1)表内信贷大幅多增。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25719亿元,同比多增7964亿元;2)表外融资延续多增。9月表外融资增加1449亿元,延续同比多增3555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多增1529亿元,延续大幅增加态势,主因政策性工具发力以及多地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信托贷款少减1906亿元,新增未贴现票据同比小幅多增120亿元。3)政府债券延续少增。8月政府债券净融资5525亿元,同比少增2541亿元,部分新增专项债限额在9月发行,回落力度减缓。4)直接融资小幅少增。8月企业债券净融资876亿元,同比少增261亿元,股票融资1021亿元,同比多增249亿元。 2、信贷延续修复,企业融资需求向好,居民端仍不佳。9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8100亿元。 企业贷款向好,短贷、中长期贷款均多增,票据净融资转负。9月新增企业贷款1.92万亿元,同比多增9370亿元。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增4741亿元、多增6540亿元、多减2180亿元。票据融资净额年内首次转负,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转好、9月票据转贴现利率抬升、银行减少票据冲量有关。 居民贷款疲弱,短贷、中长贷均少增。9月居民贷款增加6503亿元,同比少增1383亿元。其中居民短贷增加3038亿元,同比小幅少增181亿元,疫情反复,消费疲弱;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456亿元,同比少增1211亿元,30大中城市9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13.9%,较上月收窄4.8个百分点,地产销售和信贷尚未出现明显回暖。 3、M2回落,M1提高。M2、M1增速为12.1%、6.4%,分别较上月变动-0.1、0.3pct,。从结构来看,1)企业存款增加7649亿元,同比多增2457亿元。居民存款增加2.39万万亿元,同比多增3232亿元。2)财政存款减少4800亿元,同比少减231亿元,季末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存款转为居民和企业存款。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2805亿元,同比多增2136亿元。9月权益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入场情绪谨慎。 当前银行面临信贷扩张支撑与净息差收窄压力,资产质量成为胜负手,关键在稳地产力度。一方面,政策释放稳楼市、稳预期信号,节前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力图抓住十月窗口期托底楼市;但部分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危机仍在发酵,居民购房预期和房地产企稳基础较弱。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区域发展强劲、信贷资源充足、资产质量优异的银行,关注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常熟银行、成都银行。二是中收业务强劲、受净息差拖累较小的零售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房地产硬着陆,政策对冲力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