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通信电子行业周观点第16期:半导体行业开启靓丽中报期-210704

《光大证券-通信电子行业周观点第16期:半导体行业开启靓丽中报期-210704(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通信电子行业周观点第16期:半导体行业开启靓丽中报期-210704(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电子行业:半导体板块持续推荐本周我们召开《光大证券半导体峰会:旭日东升,振芯铸魂》,数百位投资人与会共同研讨半导体产业投资趋势。 本周我们外发《模拟深度:国产替代浪潮起,模拟黄金机遇期》、《晶振行业跟踪报告:晶振行业量价齐升,关注惠伦泰晶》、《敏芯股份首次覆盖报告:国产MEMS传感器标杆企业,产线升级布局未来》、《北方华创跟踪报告之一:半导体设备龙头,多款产品引领国产替代进程》。 1.1、模拟:国产替代浪潮起,模拟黄金机遇期模拟芯片:连接现实与虚拟的关键纽带。 模拟信号来自于真实世界,而数字信号服务于电子系统,其中的关键纽带就是模拟器件。 模拟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信号链以及电源链芯片,202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总计为4404亿美元,其中模拟IC市场规模557亿美元,占比12.6%,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是半导体行业的晴雨表。 模拟IC市场以TI为首,ADI紧随其后,具有“一超多强”的属性,各大厂商通过并购整合扩展产品边界,格局逐渐集中化发展。 信号链:电子系统信号从输入到输出的路径。 信号链芯片的功能是处理各类信号的采集、传输与转换,主要产品包括线性产品(运算放大器和比较器等)、信号转换器ADC/DAC、接口芯片、射频器件等。 信号链市场通用型产品下游市场需求稳定,而专用型产品如射频器件等受到通信领域需求的推动发展迅速,2018年市场规模约为270亿美元,占总模拟市场份额的47%,在工业、通信、消费电子等应用场景中使用广泛。 电源链:效率需求催生庞大产业链。 电源链市场伴随电子设备多样化发展成长,用于解决电子系统中日益增长的智能化、便携化的能源管理及分配需求,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以及驱动芯片,针对下游场景不同可以分为通信、消费、工业及计算等细分市场,2018年总规模已经超过300亿美元,占总模拟市场份额的53%。 随着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5G通信等新兴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电源链芯片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张,打开更加广阔成长空间。 海外市场:需求驱动技术进步,整合催生模拟龙头。 模拟厂商具有重视技术经验积累、产品种类多、应用广的特点,而IDM模式以及行业弱周期等特点又决定了并购重组始终是行业发展趋势。 研发与销售相互促进构成模拟行业厂商的闭环护城河,而需求影响下的收购整合发展则是厂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 中国市场:广阔国产替代空间+大量细分赛道带来黄金发展期。 “水清鱼虾稀”是模拟芯片市场的特点。 在美国逐渐加大半导体禁令大背景下,国内模拟厂商的成本优势、沟通效率、综合性能将进一步抢占细分赛道的机会,众多海外人才的不断回流也将为国内模拟行业的自主发展奠定长期基础。 不同于数字IC市场可能受限于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模拟芯片虽然需要更长时间的设计经验、人才储备和工艺磨合过程,但是未来发展稳定可靠,国内厂商将在各个细分赛道上快速成长,带来大量投资机会。 投资建议:核心建议关注模拟行业各领域龙头厂商,包括卓胜微(射频)、圣邦股份(电源链)、思瑞浦(信号链)等,建议关注中颖电子、芯朋微、富满电子、芯海科技等。 风险分析:半导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反复;新领域发展不及预期。 1.2、敏芯股份:国产MEMS传感器标杆企业敏芯股份:国产MEMS传感器标杆企业:敏芯股份(688286.SH)是一家以MEMS传感器研发与销售为主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公司在MEMS传感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各环节都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同时能够自主设计为MEMS传感器芯片提供信号转化、处理或驱动功能的ASIC芯片,并实现了MEMS传感器全生产环节的国产化。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MEMS麦克风、MEMS压力传感器、MEMS惯性传感器三大产品线,2020年各占营收的88.16%、9.05%和2.88%。 MEMS:下游应用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MEMS传感器凭借着微型化、成本低和功能多等优势,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医疗和通信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9年全球MEMS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5亿美元。 其中,MEMS麦克风是MEMS市场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公司在此领域内市场占有率已位居世界前列。 压力传感器是MEMS传感器行业中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MEMS惯性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公司在MEMS加速度计领域已积累了核心技术和经验,未来随着公司技术工艺的升级和下游消费电子对产品小型化日益提高的要求,公司MEMS加速度计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发展:产线升级,研发推进:公司牢牢把握MEMS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契机,以现有技术沉淀为基础,持续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推出性能、质量更优异的MEMS传感器产品。 一方面对现有产品系列进行更新升级,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持续提升中高端品牌客户市场份额,提高行业竞争地位;另一方面,深入市场调研和分析,根据行业发展动态,提前布局未来新兴应用领域,研发出相关产品,以匹配未来新兴应用领域爆发性增长对MEMS传感器产品的需求,从而快速占领新兴应用领域市场,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1.3、晶振行业量价齐升,关注惠伦泰晶晶振是电子产品的心跳,为电路提供基准频率信号。 晶振是指利用石英晶体(二氧化硅)的压电效应而制成的频率元件,为电路提供参考时钟基准(时基)或者频率基准(基频),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 无论是2345G还是蓝牙/wifi,只要用到通信的地方,都必须配备晶振。 按功能上,晶振分为无源晶振(谐振器,晶体,Crystal,简写为XTAL)和有源晶振(振荡器,晶振,CrystalOscillator,简写为XO)。 按频率分类,晶振分为KHZ和MHZ晶振,其频率特性主要由切割工艺类型决定。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晶振朝着小型化、高频化、高精度三个方向发展。 下游应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CS&A和YoleDevelopment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晶振市场规模约37亿美元,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升级,行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晶振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通信、工控、物联网、汽车电子、无人机以及国防等,随着下游几大趋势:5G手机普及、可穿戴设备增长、基站建设、WIFI6应用、物联网终端数快速增长、汽车智能化,晶振ASP及市场需求持续上升。 日本厂商全球市占率超6成,大陆厂商迅速崛起。 全球晶振前三名Epson、NDK、KCD市占率都在10%左右,日本晶振厂商占据了全球晶振市场的主要份额,全球超6成的晶振产品来自日本。 过去,大陆下游终端厂商发展飞速,但缺少了对上游电子元器件厂商的扶持;如今,大陆终端厂商开始将供应链向大陆转移,将真正发挥出下游带动上游发展的作用,推动国内供应链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大陆厂商也逐渐发力追赶,以高于世界的增长率发展,成为除日本和美国厂商外主要的晶振制造商。 需求上升+产能受限,行业涨价效应明显。 今年以来,受下游需求快速释放影响,晶振行业景气度攀升,同时晶振龙头日本爱普生受疫情影响,在日本、马来西亚等工厂出现间歇性停工,一方面影响全球晶振供给,行业涨价效应明显,另一方面给国内晶振厂商国产替代带来契机。 投资建议:短期看,受益于涨价效应,国内晶振厂商业绩快速释放,大陆龙头惠伦、泰晶21Q1业绩已出现大幅反转;长期看,随着市场需求规模持续扩大,以及受益国产化趋势,国内晶振厂商迎来发展契机,产能扩张+国产化带动业绩持续增长,关注:惠伦晶体、泰晶科技。 风险分析: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高频晶振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2、通信行业:运营商板块持续推荐2.1、电信调升分红比例,联通回购已达22亿元,运营商板块持续推荐中国电信6月21日宣布调整派息政策,2021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60%,A股发行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比例逐步提升至70%以上。 同时自2022年起宣派中期股息。 公司派息比例提升直接抬升股息率,有望驱动价值重估。 中国联通公告,截至6月30日,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513,314,385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1.66%,购买的最高价为人民币4.57元/股、最低价为人民币4.17元/股,已支付的总金额为人民币2,204,755,280.50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投资建议。 过去市场不看好运营商两大因素:“提速降费”政策影响和5G资本开支压力,市场两大担忧导致运营商估值持续走低,而如今两大因素影响均已弱化。 未来5G套餐用户渗透率上升,5G流量差异化定价,运营商ARPU值有望提升。 运营商回归A股,通过引入战投,完善治理,将加速企业转型,拓展5G行业领域应用,我们看好三大运营商基本面反转趋势。 2.2、移动广电启动700M5G基站招标,5G网络性能有望提升6月25日,中国广电公告称,经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商定,700MHz无线网主设备和多频道天线产品的集中采购招标工作启动。 700MHz频段被誉为“黄金频段”,具有传播损耗低、覆盖广、穿透力强以及组网成本低等优势。 公告显示,此次采购产品为5G700MHz宏基站,采购规模约为480397站。 该项目采用混合招标,划分为3个标包,5G基站需求分别为19万、19万和10万。 我们认为,700M频段的广覆盖、强穿透、低损耗等特性,将进一步提升5G网络性能,有望加速5G网络应用落地。 我们持续看好国内三大运营商在5G应用放量趋势下的市场前景。 2.3、和而泰:物联平台带动发展,毫米波芯片成长可期和而泰:智能控制、物联平台、射频芯片协同发展:和而泰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智控硬件的领先供应商,涵盖智能控制器、C-life物联大数据平台、微波毫丰富米波相控阵芯片三大业务主线。 智能控制器产品涵盖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健康护理等多个细分领域,坚持立足高端技术、高端客户、高端市场的“三高战略”。 2014年,和而泰推出物联大数据智能平台C-life,为客户提供智能睡眠、智慧水务、智慧美容等多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与海尔、碧桂园、深圳水务等多家单位均有合作。 2018年,公司收购射频芯片设计制造公司铖昌科技,其毫米波芯片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子、卫星通信、5G通信等领域,使得和而泰成为国内智能控制器公司中唯一具备上游IC设计制造能力的公司。 2020年,公司营收规模达到46.7亿元,2015年到2020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3.2%。 认为,公司具备独特的业务结构,差异化优势明显,协同效应显著,有望维持稳步发展。 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订单充足,成为支撑控制器业务的崭新动能:和而泰近年来加快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成立专门子公司攻克汽车电子,目前已通过全球高端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博格华纳、尼得科以及奔驰、宝马等终端汽车厂商的审核并建立合作关系。 和而泰目前汽车电子控制产品在手订单规模较大,将在未来8-9年逐步交付转化。 认为,公司的在手大订单将稳健支撑其在汽车电子控制领域的业务发展,公司有望以此为突破点,打开汽车电子控制器的上行空间。 物联网多方布局,C-life平台成效显著:和而泰在物联网领域积极开展合作,与中国移动、中兴物联、上海仪电、海尔等均有合作。 和而泰的C-life平台覆盖多个应用场景,与百家企业开展合作,带动其智能硬件产品族群快速发展。 2020年和而泰智能硬件营收同比增长高达242.6%。 认为,公司在物联网布局的速度、广度、深度均具备一定优势,未来有望继续带动公司相关业务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缺芯导致出货量低于预期,电动工具需求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