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通盘考虑”还是“分级退出”?——甘肃信用风险演化路径-220928

文本预览:
8月29日,兰州城投发生技术性违约,市场担忧兰州市风险对甘肃省级平台的传染性。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兰州市城投负面舆情频出,兰州市城投公开市场再融资持续恶化,如今年无新发债券,兰州城投和兰州建投2022年将净兑付170亿元,此次技术性违约后,市场更为关注兰州市风险对甘肃省级平台影响如何。 甘肃省级和兰州市级平台是甘肃省的主要发债主体,目前甘肃省级城投的估值走势较为平稳,但今年甘肃省级净融资已明显收缩。2022年9月27日,甘肃省存量债(852亿元)主要集中在省级平台(624亿元)和兰州市(183亿元),短期占比分别为40%和85%,集中兑付压力较大。价的方面,兰州城投目前估值持续在高位,而甘肃省级平台的估值相对独立,从去年年底以来走出震荡向下的趋势。量的方面,2021年以来兰州市城投平台债券融资恶化,今年以来省级平台也遭到拖累,截至2022年9月27日今年仅发行58亿元债券,今年净融资-47亿元。 面对流动性收缩,省级平台的信用资质最为关键。甘肃省级平台存量债主要集中于甘公旅、甘交建和甘电投(合计95%),整体信用状况尚可。甘公旅是甘肃省最重要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与运营主体,甘交建为甘公投子公司,负责境内营性收费公路、国省干线项目建设和管理等,二者的业务公益性很强、盈利能力很弱,资本支出压力较大,同时外部支持力度较大;甘电投是甘肃省市场份额第二的电力投资企业,经营现金流较为稳定,股东背景较强。财务方面,甘公旅(66%)资产负债率略高,三家平台有息债务偏长期,且主要以银行借款融资(均超过75%),备用流动性尚可,甘公旅和甘交建货币资金较为充裕,短期偿债能力尚可,甘电投经营性现金流基本能够保障利息偿付。 此前兰州市和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化解兰州城投的债务危机,但目前来看效果有限,考虑甘肃省可腾挪资源,甘肃省金融资源较为匮乏,此前本地银行对兰州市城投平台的授信支持有限,而理论上仍有较大空间。甘肃省主要的城/农商行为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规模不大。根据监管的规定,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该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15%,2021Q1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对兰州建投集团的授信余额分别为8和13亿元,理论上对兰州建投集团的授信余额分别还有41和33亿元,整体来看本地银行依然有支持空间,后续可能需要省级层面协调本地银行更深入参与兰州市债务化解。 甘肃省的优质产业资源较少,主要集中于省级层面,去年部分产业主体经营情况尚可,能够提供一定流动性支持。甘肃省以能源工业、矿产开发和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优质产业主体主要包括金川集团、兰石集团、酒泉钢铁、甘电投能源等,基本由省级控股,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去年金川集团(有色)和酒钢集团(钢铁)等盈利情况较好,也能够提供腾挪空间。兰州市和甘肃省级此前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技术性违约发生后,甘肃省级后续或将更多“通盘考虑”兰州市的债务问题。兰州市和省级平台的信用分化、甘肃银行对 兰州市城投平台授信较少,侧面反映了此前兰州市和省级平台的关系相对独立。但此次技术性违约或表明兰州市已经穷于应对,而甘肃省的可腾挪资源尚可,且省级平台的公开债融资也开始收缩,难以独善其身。目前兰州市的存量债余额仅183亿元,甘肃省级出手救助、保刚兑的可操作性较强。因此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来看,后续甘肃省级的思路都将会逐步偏向“通盘考虑”。 兰州市级平台或在完成公开债兑付后可能逐步退出公开市场,相对来说,省级平台更为稳健,若兰州平台从债券市场减退,则有助于改善甘肃信用状况。在经历永煤事件的教训后,“区域一盘棋”的逻辑更加清晰,城投公开债市场不违约基本成为共识与底线,而发生过较大信用事件的弱区域城投,后续的演进路径基本是公开债融资渠道冻结,逐步退出债券市场,兰州市很可能也会借助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支持,安排非标和借款等融资渠道的展期和重组,保公开债刚兑。而在当前地方财力下降、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较低的背景下,甘肃省内负面舆情的再次发生、以及其他弱区域信用事件的风险传导,都将会对甘肃省级平台的市场信心带来考验。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地方财力改善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通盘考虑”还是“分级退出”?——甘肃信用风险演化路径-220928(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通盘考虑”还是“分级退出”?——甘肃信用风险演化路径-220928(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通盘考虑”还是“分级退出”?——甘肃信用风险演化路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8月29日,兰州城投发生技术性违约,市场担忧兰州市风险对甘肃省级平台的传染性。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兰州市城投负面舆情频出,兰州市城投公开市场再融资持续恶化,如今年无新发债券,兰州城投和兰州建投2022年将净兑付170亿元,此次技术性违约后,市场更为关注兰州市风险对甘肃省级平台影响如何。 甘肃省级和兰州市级平台是甘肃省的主要发债主体,目前甘肃省级城投的估值走势较为平稳,但今年甘肃省级净融资已明显收缩。2022年9月27日,甘肃省存量债(852亿元)主要集中在省级平台(624亿元)和兰州市(183亿元),短期占比分别为40%和85%,集中兑付压力较大。价的方面,兰州城投目前估值持续在高位,而甘肃省级平台的估值相对独立,从去年年底以来走出震荡向下的趋势。量的方面,2021年以来兰州市城投平台债券融资恶化,今年以来省级平台也遭到拖累,截至2022年9月27日今年仅发行58亿元债券,今年净融资-47亿元。 面对流动性收缩,省级平台的信用资质最为关键。甘肃省级平台存量债主要集中于甘公旅、甘交建和甘电投(合计95%),整体信用状况尚可。甘公旅是甘肃省最重要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与运营主体,甘交建为甘公投子公司,负责境内营性收费公路、国省干线项目建设和管理等,二者的业务公益性很强、盈利能力很弱,资本支出压力较大,同时外部支持力度较大;甘电投是甘肃省市场份额第二的电力投资企业,经营现金流较为稳定,股东背景较强。财务方面,甘公旅(66%)资产负债率略高,三家平台有息债务偏长期,且主要以银行借款融资(均超过75%),备用流动性尚可,甘公旅和甘交建货币资金较为充裕,短期偿债能力尚可,甘电投经营性现金流基本能够保障利息偿付。 此前兰州市和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化解兰州城投的债务危机,但目前来看效果有限,考虑甘肃省可腾挪资源,甘肃省金融资源较为匮乏,此前本地银行对兰州市城投平台的授信支持有限,而理论上仍有较大空间。甘肃省主要的城/农商行为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规模不大。根据监管的规定,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该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15%,2021Q1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对兰州建投集团的授信余额分别为8和13亿元,理论上对兰州建投集团的授信余额分别还有41和33亿元,整体来看本地银行依然有支持空间,后续可能需要省级层面协调本地银行更深入参与兰州市债务化解。 甘肃省的优质产业资源较少,主要集中于省级层面,去年部分产业主体经营情况尚可,能够提供一定流动性支持。甘肃省以能源工业、矿产开发和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优质产业主体主要包括金川集团、兰石集团、酒泉钢铁、甘电投能源等,基本由省级控股,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去年金川集团(有色)和酒钢集团(钢铁)等盈利情况较好,也能够提供腾挪空间。兰州市和甘肃省级此前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技术性违约发生后,甘肃省级后续或将更多“通盘考虑”兰州市的债务问题。兰州市和省级平台的信用分化、甘肃银行对 兰州市城投平台授信较少,侧面反映了此前兰州市和省级平台的关系相对独立。但此次技术性违约或表明兰州市已经穷于应对,而甘肃省的可腾挪资源尚可,且省级平台的公开债融资也开始收缩,难以独善其身。目前兰州市的存量债余额仅183亿元,甘肃省级出手救助、保刚兑的可操作性较强。因此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来看,后续甘肃省级的思路都将会逐步偏向“通盘考虑”。 兰州市级平台或在完成公开债兑付后可能逐步退出公开市场,相对来说,省级平台更为稳健,若兰州平台从债券市场减退,则有助于改善甘肃信用状况。在经历永煤事件的教训后,“区域一盘棋”的逻辑更加清晰,城投公开债市场不违约基本成为共识与底线,而发生过较大信用事件的弱区域城投,后续的演进路径基本是公开债融资渠道冻结,逐步退出债券市场,兰州市很可能也会借助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支持,安排非标和借款等融资渠道的展期和重组,保公开债刚兑。而在当前地方财力下降、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较低的背景下,甘肃省内负面舆情的再次发生、以及其他弱区域信用事件的风险传导,都将会对甘肃省级平台的市场信心带来考验。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地方财力改善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