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保监会详解热点问题,首笔“保交楼”借款落地-220925

研报附件
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保监会详解热点问题,首笔“保交楼”借款落地-220925.pdf
大小:1.1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保监会详解热点问题,首笔“保交楼”借款落地-220925

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保监会详解热点问题,首笔“保交楼”借款落地-220925
文本预览:

《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保监会详解热点问题,首笔“保交楼”借款落地-220925(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保监会详解热点问题,首笔“保交楼”借款落地-220925(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保监会详解热点问题,首笔“保交楼”借款落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银行板块行情回顾:银行板块本周下跌0.03%,沪深300指数下跌1.95%,银行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1.92pct。分行业来看,煤炭(3.2%)、石油石化(2.1%)、有色金属(1.4%)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板块排名第5/30。个股表现上,长沙(+3.6%)、常熟(+3.3%)、渝农商(+2.5%)、中信(+2.4%)、青农商(+2.3%)等标的涨幅居前。北向资金本周持有银行股市值减少6.2亿,受银行板块相对收益表现提振,银行板块持仓较上周提升0.14pct至7.34%,增持江苏银行(+2.3亿)、成都银行(+1.6亿)。   9月23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就近期银行业发展、风险防范化解、“保交楼”借款等情况做了介绍;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部分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对此,我们主要分析整理如下:   8月制造业、基建、普惠小微等领域信贷投放高增,资产端信贷占比升至57.7%。   截至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速9.8%(较7月末-0.3pct),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10.9%(较7月末-0.1pct),资产端维持较大扩表强度;信贷占总资产规模的比重较7月末略升0.1pct至57.7%,占比自4月份以来呈逐季提升态势。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占当月新增贷款的75%以上。预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带动下的以基建为代表的政府和准政府投资,是驱动中长期贷款高增的重要原因,政策性银行及大型银行继续发挥“头雁”作用。   行业投向上,制造业、基建、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①制造业贷款,1-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3.7万亿,同比多增1.6万亿;7月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6月末提升0.1pct至29.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6月末提升1.5pct至30.4%;②基础设施贷款,1-8月金融机构新增基础设施建设贷款2.95万亿,其中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和大型银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新增2.32万亿元;③普惠小微贷款,截至8月末余额22.1万亿,同比增速23.3%,高于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12.4pct。   负债成本管控强化迫在眉睫,金融债储架发行箭在弦上。据人民银行数据,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5%,创有统计以来新低。年初以来,在信贷供需矛盾加大、LPR报价连续下调、存款定期化的背景下,银行体系NIM面临较大收窄压力。9月15-16日,超12家主要国股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有助于降低负债端成本压力,缓释息差压力。但我们也看到,当前信贷市场供需矛盾仍大,“资产荒”压力不减,银行体系资产端定价仍承压。鉴于银行NIM挤压可能导致银行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从而导致化解风险资源减少,银行体系迫切需要强化负债成本管控。我们此前报告多次提及:后续除资金利率维持在偏低水平外,继续下大力气改善核心负债成本必要性强,通过金融债储架发行置换协议存款和大额CD确定性高,超限的协定存款利率也可能被规范。   9月23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部分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对银行发债审批事项主要提及两方面,①取消募集发行非资本类债券的行政许可,改为应在非资本类债券募集发行后10日内向银保监会或所在地省级派出机构报告;②明确了资本类债券储架发行机制,相关机构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具体工具品种、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机构应于批准后的24个月内完成发行。可以看出,非资本类金融债发行无需再经过银保监会审批,政策将大幅度提高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的审核效率。后续金融债发行将由人行核定额度,实行年度余额上限管理。在金融债储架发行制度落地后,预计将促进银行改变负债结构,改变短期负债占比过高的问题,预计金融债发行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节奏也会明显加快。在此情况下,未来司库滚动续作同业存单的压力将有所改善,也会形成对于协议存款、大额CD等高成本、主动性、中长期一般负债的置换。   结合资负两端看,现阶段上市银行NIM很可能将继续收窄,但降幅有望趋缓,23Q1集中重定价因素将对明年初息差形成冲击。   不良贷款率较2Q末提升3bp至1.8%,整体资产质量可控。截至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不良贷款率为1.8%,较2Q末提升3bp,同比下降10bp。结合上市银行中报看,对公贷款不良率相对稳定,零售不良率小幅提升,其中,短期消费类信贷受疫情影响相对明显,按揭贷款存在阶段性还款困难,造成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有所承压。我们认为,在涉房类贷款延展期、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安排下,随着疫后经济活动回归常态,零售体系信用风险将会逐渐平复。风险抵补能力方面,截至8月末,银行业拨备覆盖率为200.5%,较6月末微降0.8pct,维持在相对高位。政策鼓励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将拨备覆盖率逐步回归至合理水平,有助于提高银行风险容忍度,引导商业银行不良认定从严,缓释后续资产质量压力。   重点领域风险已由快速发散转为明显收敛,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重点领域风险已由快速发散转为明显收敛。主要提及以下方面:1)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2017年以来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不及2009-2016年均增速的1/2,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资产占比大幅度下降;2)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2017年-2022年7月末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3.5万亿,超过之前12年处置额总和;3)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截至2Q末,高风险的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9万亿,同业投资和非标融资大幅减少;4)依法处置安邦集团、华信集团等严重违法违规企业,完成接管包商银行和“明天系”6家保险信托机构;5)外部风险冲击应对未雨绸缪;6)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合理满足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稳妥处置恒大等部分头部房企风险。   前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投资10倍左右,第二批3000亿基金已于9月基本投放完毕。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前期已经落实到项目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金额3000亿元,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3万亿,主要投向交通、农村农业、能源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此外,第二批3000亿已于9月份基本投放完毕。据国开行、农发行官网,截至9月20日,两者基金第二期已分别完成投放1500亿、1000亿。相较第一批3000亿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第二批资本金到位时间更快,资本金环节打通后,银行信贷有望迅速跟进,对4Q信贷规模形成较好支撑。第二批投资基金同样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并重点向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大省倾斜。参考上半年新增基础设施贷款2.6万亿,1-8月份新增2.95万亿,7-8月份基建贷款新增投放规模在0.35万亿左右,预计后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对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且不排除进一步加码可能。   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落地,多措并举稳定房地产融资环境。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9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已向辽宁省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辽宁“保交楼”项目。   7月按揭贷款“停贷风波”以来,居民购房观望情绪加剧,房地产销售延续疲软态势,多地相继颁布需求侧刺激政策、按揭贷款利率的快速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地产销售。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7.9%,降幅较1-7月收窄0.9pct,但3Q地产销售恢复整体不及预期。在此背景下,房企项目端“保交房”仍是重中之重,同时,房企现金流紧张局面也仍未得到有效缓解。为扭转居民购房信心不足、一手房销售下滑等形势,注入增量流动性具有充分必要性。近期,房地产“供给侧”融资支持政策频出,后续增量政策依然可期。除银保监会提及的“保交楼”专项借款外,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已有郑州、南宁、浙江、湖北、陕西等省市明确设立纾困基金,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9月23日晚间,建行发布公告称,拟出资设立300亿住房租赁基金,投资房企存量资产改造为租赁住房。这些举措旨在从供给侧提供增量流动性注入,推动保交楼顺畅、促进销售恢复、稳定房企现金流。往后看,考虑到“保交房”纾困基金机制及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更多体现为“托底”性质等因素,已有各类政策对于填补资金缺口恐不足,政策强度可能仍需再加码。   银行股投资逻辑与建议:银行股下一阶段的表现,应该建立在持续“稳增长”基础之上,而为了保证2022年经济增长位于合理区间,需要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和基建投资增加强度。目前来看,4Q政府投资有望进一步发力,并对银行体系信贷投放形成较好支撑。但从房地产市场来看,需求侧仍未明显好转、供给端政策更多基于“托底”性质,决定了地产融资链条的修复可能是一个“慢变量”。在地产融资链条实质好转前,银行板块短期或缺少有效催化剂,可能延续震荡态势,但中长期投资价值吸引力大,具有较好的绝对回报空间,建议继续把握两条主线:①经营基本面优质,估值性价比较高的宁波、邮储和招商银行。看好头部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宁波银行加强了逆周期信贷额度储备,且贷款重定价负面因素已相对更早体现,后续有望保持较强扩表动能的同时,维持较好的息差韧性;邮储和招行作为领先的零售银行,零售业务不断迈向纵深,财富管理业务持续赋能,并且综合负债成本有望更为明显的受益于此次存款利率下调;②深耕江浙经济发达地区,且有业绩释放诉求和能力的江苏、南京、杭州和常熟银行等。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