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A股市场股票供给月报:GDR,“中欧通”机制下的跨境融资选项-220918

《中信证券-A股市场股票供给月报:GDR,“中欧通”机制下的跨境融资选项-220918(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A股市场股票供给月报:GDR,“中欧通”机制下的跨境融资选项-220918(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期报告聚焦“中欧通”机制下GDR提供的A股上市公司跨境融资选项。2月11日,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将“沪伦通”扩容为“中欧通”,拓展了互联互通融资渠道。与港股IPO、A股定增等其他融资渠道相比,GDR在公司战略、发行定价、审核周期、交易限制、发行间隔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从今年已发行或拟发行GDR的案例来看,发行公司正从内向传统行业往外向成长制造业转变。同时,瑞士交易所的监管体系兼顾上市要求和市场化导向,正在成为GDR发行的热门选择。短期来看,GDR发行对股价存在压制,但价差随着兑回日的临近不断收敛。
▍ GDR为A股上市公司提供跨境融资渠道。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ory Receipts,简称GDR)是存托凭证的一种。本期报告主要讨论的GDR指由存托人签发,以沪深A股为基础在境外发行,代表中国境内基础证券权益的证券。GDR解决了A股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证券以及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上市公司证券的需求。在GDR机制下,A股上市公司无需在境外直接发行股票,而是以股票为基础证券在境外发行存托凭证,境外投资者持有存托凭证即可享受A股上市公司分红派息、资本收益、投票表决等“股东”权利而无需直接持有或交易A股上市公司股票。
▍从“沪伦通”到“中欧通”,互联互通融资渠道得到拓展。2018年10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监管规定(试行)》,正式建立上交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的机制(简称“沪伦通”)。2022年2月11日,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将“沪伦通”扩容为“中欧通”,并在多个方面作出相应调整:
1)拓宽适用范围。境内方面,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纳入。境外方面,拓展到瑞士、德国;
2)允许境外发行人融资,并采用市场化询价机制定价;
3)优化持续监管安排,对年报披露内容、权益变动披露义务等持续监管方面作出更为优化和灵活的制度安排。
▍ GDR相对港股IPO、A股定增等其他融资渠道具有独特优势。公司战略方面,发行GDR的示范效应显著,有效助力境外业务拓展;发行定价方面,《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GDR的发行价格不低于A股市场价格的九折,而A股定增为不低于八折,港股市场估值偏低;审核周期方面,GDR的境外审核周期为1个月左右,总体周期大致在4-6个月;交易限制方面,GDR上市后即可交易,120日后可兑回,而A股定增要求6个月内不得转让;发行间隔方面,A股增发之间的间隔原则上不得少于6个月,而GDR之间以及GDR与A股增发之间没有时间间隔的要求。
▍发行GDR的公司正从内向传统行业往外向成长制造业转变。“沪伦通”时期,发行GDR的公司集中在金融、电力等传统行业,且业务范围以境内为主。“中欧通”时期,发行GDR的公司主要为新能源等成长制造类企业,且海外业务占比较大。根据2022年中报数据,今年已发行或拟发行GDR的14家公司中,8家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10%,4家超过40%。
▍瑞士交易所的监管体系兼顾上市要求和市场化导向,正在成为GDR发行的热门选择。瑞士GDR发行上市的审核由瑞士交易所自律监管机关负责,审核效率高、流程快,总体审核时间预计为1.5-2个月,相对“沪伦通”6-8月的流程效率更高。2022年5月17日,瑞士交易所监管委员会发布公告拟修订上市规则,使GDR在瑞士交易所的上市和交易更具吸引力,保留对GDR不适用瑞士交易所关于公司治理信息指令的豁免,并为中国GDR发行人提供准入。从发行交易所的选择上看,今年以来绝大部分公司均选择在瑞士交易所发行GDR。
▍ GDR发行对A股股价有短期压制,价差随着兑回日的临近不断收敛。从已发行GDR的公司交易价格看,上市交易前,GDR价格相对于A股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折价,除华泰证券的折价率超过30%外,其余GDR的发行折价大致在5-10%的区间。随着回兑期的临近,GDR折算价格和A股股价之间的价差呈现不断收窄的趋势,在兑回期限制结束后,GDR折算价格和A股股价趋于一致,基本不存在套利空间。
▍二级市场股票供给数据跟踪(截至9月15日):
1)IPO:上市情况:9月以来,主板/创业板/科创板IPO数量分别为4/11/6家,已接近6、7月的全月值,IPO规模分别为27.2/168.6/112.7亿元,同样接近6、7月的全月值。今年的4月、8月为IPO高峰,分别有35/45家公司上市,共计募集790.3/719.1亿元。过会情况:9月以来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分别有7/15/1家公司通过审核会议,预计募集资金175亿,其中有4家为国有企业,经营业务主要涉及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健康、汽零等。
2)定向增发:按增发上市日计算,9月以来,有14家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上市,共募集资金324.3亿元,超过8月同期水平,同时超过5、6月的全月水平。7月是今年以来定向增发规模最大的一个月,35家上市公司共计募资1233.8亿元。9月有12家公司发布定向增发预案,预计合计募集金额224.1亿元,今年的5、6月为定增预案发布的高峰,预计募集金额分别为1152.6/1737.5亿元。
3)解禁:今年的解禁高峰在12月,371家公司共计解禁6395.8亿元,10月为解禁低谷,198家公司共计解禁1984.9亿元,全年解禁规模49167.4亿元。对9-11月解禁股份的股东类型进行拆解,PE/VC和产业资本占绝对主导,解禁规模分别为3013/4215亿元,合计占比76.7%。
4)股东增减持:按公告变动截止日期计算,9月以来,上市公司股东增持金额8.5亿元,减持金额86.6亿元,净减持78.1亿元,相对8月同期有所上升。6月是今年以来净减持最大的月份,净减持金额达338.0亿元,但仍未达到去年11、12月超400亿元的水平。
5)回购:按公告截止日期计算,9月以来,上市公司回购金额107.5亿元,已达到8月全月值的44.7%,今年1-8月的月度均值为278.9亿元。今年的5、6月为回购高峰,金额分别为385.1/314.8亿元。
6)股权激励:按首次实施公告日计算,9月以来各类股权激励方式以限制性股票和期权为主,股票来源以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为主,激励对象以核心骨干为主。
▍风险因素:互联互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和海外交易所监管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汇率波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