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海外论文精译:FEDS,美国劳动参与率的周期性运行规律-220913

《西南证券-海外论文精译:FEDS,美国劳动参与率的周期性运行规律-220913(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证券-海外论文精译:FEDS,美国劳动参与率的周期性运行规律-220913(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背景:自疫情冲击以来,美国失业率已经回到疫情冲击前的水平,然而劳动参与率依然维持低位,恢复势头缓慢。参与率指代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在供给存在瓶颈下形成了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的局面:根据亚特兰大联储最新的薪资数据,8月份的工资增速(移动3月平均)录得6.7%,已经是连续3个月维持在这一水位,工资极具粘性。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引发市场对于“薪资-通胀”螺旋的担忧,联储前期也表示很难在薪资增速没见到拐点时轻易地结束这轮货币政策收紧。毫无疑问,劳动参与率何时能明显恢复意味着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何时能回到正常状态,这也在根本上决定未来一段时间联储究竟要在需求侧保持着多久的紧缩态势。
本期海外论文精译主要关注联储去年的一篇分析劳动参与率的工作论文,其结果发现美国劳动参与率在负向经济冲击后会在长周期内呈现周期运行规律。
结论显示:(1)当经济面临负向外生冲击时,美国劳动参与率会经历缓慢而持久的周期性下降,随后才会重新周期性上行。以2008年为例,劳动参与率缓慢下行了4年才触底,随后又经历了4年的恢复才回到负向冲击前的水平;(2)继续在学校深造、照顾家庭和疾病成为劳动参与率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3)不同特征群体的劳动参与率周期性表现各异,其中以年轻劳动力群体(16~24岁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群体和黑人劳动力群体,他们的劳动参与率体现的周期性波动更大。
启发:根据该论文的结论,美国劳动参与率整体的周期弹性主要受年轻群体、男性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和黑人群体的影响,因此后续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的现状能否缓和,主要也是盯住这类群体何时能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从最新8月份非农数据看,16~19岁群体劳动参与率环比上行1.9%,是整体参与率上行的主要贡献因素,但是其它群体的参与率依然维持相对低位,这符合论文里关于劳动参与率恢复时间较长的结论,而这可能延长了美国劳动力市场后续供给恢复的时间。或许这也意味着联储需要在需求端延长货币政策发力的时间,以扭转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
风险提示:翻译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