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太平洋证券-华大智造-688114-创新智造引领测序革命,缔造核心工具初露峥嵘-220912

上传日期:2022-09-14 20:04:57 / 研报作者:盛丽华谭紫媚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太平洋证券-华大智造-688114-创新智造引领测序革命,缔造核心工具初露峥嵘-220912.pdf
大小:456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太平洋证券-华大智造-688114-创新智造引领测序革命,缔造核心工具初露峥嵘-220912

太平洋证券-华大智造-688114-创新智造引领测序革命,缔造核心工具初露峥嵘-220912
文本预览:

《太平洋证券-华大智造-688114-创新智造引领测序革命,缔造核心工具初露峥嵘-220912(5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华大智造-688114-创新智造引领测序革命,缔造核心工具初露峥嵘-220912(57页).pdf(5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摘要
  基因测序行业上游的技术壁垒最高,华大智造打破外企垄断、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高通量测序技术(NGS)由于其通量大、精度高、价格低等优势,成为目前主流的测序技术。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的进入壁垒最高,全球具有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主要有Illumina、Thermo Fisher及华大智造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肿瘤基因测序服务需求高速增长,以及各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持续推动,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在过去数年间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根据公司招股书,预计2019年全球及中国的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规模分别为39亿美元和42亿元,2023年将达到246亿美元和304亿元,期间CAGR分别为18.22%和19.66%。其中,华大智造2019年在全球和中国基因测序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3.5%和25%。
  我国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行业,同时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基于数据保密的需求倾向购买性能稳定的国产设备,本土品牌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其中,华大智造自主研发测序技术路线,并在产品性能、性价比、生态链等方面打造相对优势,迎接国产替代的浪潮。
  华大智造以质量为基石,以控本为突破,逐渐建立并持续完善商业生态链
  华大智造成立于2016年,目前已形成基因测序仪业务和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两大板块,并围绕全方位生命数字化布局了如远程超声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产品。2021年营业收入39.29亿元,2017-2021年CAGR为48.76%;归母净利润4.84亿元,2018-2021年CAGR为57.16%。
  (1)自主研发测序技术,产品质量具备国际竞争力。华大智造以全资子公司CGUS的技术为基础并不断自主创新,已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一方面形成大量专利、注册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另一方面也通过在基因测序仪的量产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持产品的更新迭代,并通过独立第三方评测验证其产品质量具备国际竞争力。
  (2)大幅提升测序通量,较竞品具备成本优势。目前测序成本仍是掣肘整个测序产业链的关键因素,华大智造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布局亦结合上述痛点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①通过提升通量和速度,降低整体测序成本,其中DNBSEQ-Tx基因测序仪将测序试剂价格最低降至5美元/Gb;
  ②加大与国内供应商合作开发的力度,现已实现部分高价值原材料的国产化,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降低依赖进口采购的风险;
  ③通过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核酸提取、文库制备)、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等从样本到结果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客户的业务高效开展。
  (3)借力强大的合作伙伴,实现技术迭代及商业生态圈的建立和完善。
  公司目前的合作伙伴包括科研级用户(卡洛林斯卡医学院、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企业级用户(华大基因、吉因加、泛生子、燃石医学、安诺优达、贝康医疗等)以及海关、疾控等其他机构。
  我们认为,基于性价比、生物安全性等因素的考量,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政府和企业开始选择华大智造的产品,未来以华大智造测序平台为中心进行开发和应用的企业/机构有望持续增加,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生态圈。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4.59 /57.38 /74.4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49% /28.69% /29.70%;毛利率分别为59.28% /58.08%/58.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9 /8.14 /10.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3.01% /-63.64% /29.52%;EPS分别为5.42 /1.97 /2.55,按照2022年9月9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18.45倍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摩擦对供应链及产品销售的风险;部分原材料存在依赖进口采购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及与关联方存在大量关联交易的风险;应收账款金额和存货余额较高及周转率较低的风险;知识产权诉讼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