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国内政策与海外之声第17期:国内稳增长举措再发力,美联储再吹“鹰派”号角-220913

《国海证券-国内政策与海外之声第17期:国内稳增长举措再发力,美联储再吹“鹰派”号角-220913(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国内政策与海外之声第17期:国内稳增长举措再发力,美联储再吹“鹰派”号角-220913(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国内政策
824国常会出台新一轮稳增长举措,投资、消费、外贸三端再发力。8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接续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扩大有效需求,财政金融齐发力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二是积极有效促消费,进一步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三是以制造业为重点,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和加大稳外资力度。后续随着细化举措的陆续出台,将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从中央层面来看,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释放房地产积极信号。中央增发政策性金融开发工具,灵活运用专项借款,稳妥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各角度多方面大力刺激房地产市场恢复,针对不同需求阶层群众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居民购房,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和成本,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从地方层面来看,8省均出台住房、买房优惠政策,各地政策宽松方向主要聚焦政府补贴,其中3省主要聚焦在扩大公积金适用范围、4省主要出台有关特定情况享受房款减免优惠政策,通过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及利率等系列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群众住房需求。
稳增长背景下,多地出台文件从汽车、家电等方面促进消费。同时,各地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风光及氢能等发展,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8月24日国常会提出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以来,新疆、湖北、广东等地出台了多项扩大内需的接续政策,着力扩大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的有效需求,释放政策效能。能源方面,在“双碳”政策框架下,各省能源政策密集出台,氢能、海上风电以及新型储能等领域获得政策利好。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出台了全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储能支持政策,在独立储能和配储管理上具有示范性意义。
海外之声
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放缓,但有强劲的潜在势头。下半年的首要任务依旧是让通胀降回到2%,长期加息成为遏制通胀的有效工具。经济层面,虽然美国没有陷入经济衰退,但经济衰退的风险大大增加。经济在消费者支出的支持下表现稳定,但较高的利率对住房和投资造成了影响。政府官员希望未来能实现经济软着陆,即在增长放缓和低就业率下,降低通胀。通胀层面,虽然打击通胀的代价很高,但放任通胀会造成更大的代价。美国不惜冒着经济衰退的风险,提高利率来遏制通胀。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通胀朝着2%的目标回落,所以依旧不能过早放松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避免拖长战线,应立刻采取有力而迅速的措施平衡供求来缓解通胀问题。政策层面,九月再次加息已成定局,美联储官员纷纷倾向于加息75个基点。而加息的规模和速度,及本轮政策利率的峰值将取决于未来整体的经济数据。目前市场低估了实际的高通胀水平,政策利率必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预计美联储加息至少持续到明年年初。
海外主流机构普遍认为,美国为压低顽固通胀而放缓经济,经济衰退难以避免;欧洲深陷能源危机,面临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更缓慢的经济增长和更持久的通货膨胀。经济方面,摩根大通、桥水、瑞银、巴克莱普遍认为未来美国经济发展将受到抑制,其中摩根大通根据最新就业市场指标佐证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瑞银通过跟踪宏观硬数据、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和信贷数据三个衰退指标,来监测美国经济放缓的可能性,结果显示,美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内进入衰退的可能性已攀升至60%;桥水表示,美联储加速量化紧缩将导致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将出现大幅下滑;巴克莱则认为为对抗通胀问题必须放缓经济。高盛则认为2023年金融环境收紧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存在着更高的不确定性。而在中国方面,高盛预计中国政府会在短期内推出更多稳增长举措。通胀方面,各大机构均认为通胀问题较为顽固,各国央行任务复杂。高盛、摩根大通和IMF认为,美国通胀已大致见顶,已有放缓迹象,但短期快速回落可能性不大,目前通胀抑制进展不及预期,高盛、巴克莱均上调美联储加息预期,IMF也认为首要任务是缓解物价上涨,不要过早降息。而欧元区的通胀问题更亟待解决,摩根大通认为欧元区受到天然气和电力价格的上涨的影响,通胀可能攀升,欧洲央行被迫加息,高能源价格、不断上升的通胀和不断上升的利率,意味着经济衰退的到来。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原油价格预测方面各机构不尽相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欧洲能源危机愈发严重,桥水看好黄金板块。美股方面,摩根大通认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状态良好,且相当有弹性,对于股市来说是“看涨信号”,根据历史情况来看,如果将数据一直追溯至1970年的话,每次这样的数据出现之后的12个月里标普500指数往往会平均上涨11%。港股方面,港股市场成为多方博弈的漩涡中心。瑞银认为,香港新股发行市场正受到新加坡和欧洲的挑战,随着发行量增多,整个“中欧通”项下的GDR会成为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境外融资的重要通道。原油价格方面,各大机构的预测结果不尽相同:高盛和瑞银认为,尽管G7协议达成,但全球市场供应紧张,油价将有所反弹,预计今年年底仍可能飙升至每桶125美元;而花旗认为,如果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向衰退,随着利润下降和供应缩减,国际油价有可能会跌至每桶60美元左右。此外,欧洲陷入50年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花旗认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问题是持续性的,能源费用的失控对英国制造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黄金方面,桥水大举加仓黄金板块,在加息背景下,黄金的内在价值会跟随通胀水平上升,当下黄金行业正处于十年周期的估值底部,而这或许正是其价值攀升的起点。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政策不及预期、外部市场政策超预期、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