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国际-中国东方教育-0667.HK-22H1招生进展受外部因素干扰,静待业绩修复-220907

《国元国际-中国东方教育-0667.HK-22H1招生进展受外部因素干扰,静待业绩修复-220907(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元国际-中国东方教育-0667.HK-22H1招生进展受外部因素干扰,静待业绩修复-220907(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公司公布22H1业绩,疫情扰动导致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出现下滑:
2022H1公司营收同比-6.1%至18.8亿元,净利润同比+1.3%至2.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41.9%至1.75亿元,22H1学校及中心数量为239个,较21年末增8个。烹饪技术/信息技术/汽车服务上半年收入分别-12%/ -5%/ +16%。
万通汽车稳健增长,长训占比进一步提升,稳步推进区域中心落地:
22H1公司平均培训人次同比+0.2%至14.3万,新培训人次同比-14%至7.0万。拆分三大核心品牌,行业需求旺盛带动万通汽车逆势增长,新东方/新华电脑/万通汽车分别实现收入9.5/ 3.6/ 3.2亿元,同比分别-8%/ -5%/ +16%。按量价分析,新东方/新华电脑/万通汽车平均培训人次分别同比变动-5%/ -3%/ +24%;新东方/新华电脑/万通汽车平均学费分别同比变动-3%/ -2%/ -6%。长训占比进一步提升,三年制新培训人次/三年制平均培训人次分别同比增15%/25%,三年制新培训人次的占比较去年同期的23%进一步提升至30%。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区域中心落地,增长模式从过往的拓教学点转变为做强区域中心,以提升人效和校园利用率,优化盈利能力。教学硬件的优化有助于公司提高对长学制生源的吸引力,使公司具备更充分的资质申请技师牌照,提升办学层次。
校园固定成本呈刚性致利润端承压,销售费用率具备优化空间:
22H1公司毛利率和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52.9%和9.3%,同比分别下降2.4pp和5.7pp。利润端承压原因是招生节奏受疫情扰动导致收入减少,而校园固定成本呈刚性,规模效应尚未充分体现。22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3.6%/13.1%/0.5%/4.4%,销售费用率同比+0.4pp,销售费用同比-5%。目前公司招生渠道正从过往的以网络招生为主过渡为网络招生+线下渠道并进。预计随线下渠道招生占比上升和未来招生进度恢复,销售费用率有优化空间。
给予持有评级,对应目标价3.8港元:
我们的观点:当前政策环境正面,下半年6-8月外部扰动因素缓解后公司招生恢复增长。预计公司凭借龙头品牌沉淀及其具备竞争力的教学体系,有望延续良好的招生恢复态势,疫情进展仍是短期重要变量。长期随着公司区域中心落地,办学层次和招生竞争力有望进一步优化。预计2022E至2024E财年营收分别为4,186/ 4,915/ 5,710百万元,同比增长1.1%/ 17.4%/ 16.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6/ 571/ 735百万元,同比增长37.7%/ 37.3%/ 28.8%。给予公司目标价3.8港元,对应持有评级,对应22E财年PE约15倍。
报告正文
公司公布22H1业绩,疫情扰动导致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出现下滑:
2022H1公司营收同比-6.1%至18.8亿元,净利润同比+1.3%至2.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41.9%至1.75亿元,22H1期末学校及中心数量为239个,较21年末增加8个。分板块看,烹饪技术/信息技术/汽车服务上半年收入分别-12%/ -5%/ +16%。公司利润承压主要是由于招生受到疫情干扰,同时教学成本及折旧费用相对刚性,产生了负经营杠杆。
万通汽车稳健增长,长训占比进一步提升,稳步推进区域中心落地:
22H1公司平均培训人次同比+0.2%至14.3万,新培训人次同比-14%至7.0万。拆分三大核心品牌,新东方/新华电脑/万通汽车分别实现收入9.5/ 3.6/ 3.2亿元,同比分别-8%/ -5%/+16%。按量价分析,新东方/新华电脑/万通汽车平均培训人次分别为6.2万/ 4.2万/ 3.2万人次,分别同比变动-5%/ -3%/ +24%;新东方/新华电脑/万通汽车平均学费分别为3.1万元/ 1.7万元/ 2.0万元,分别同比变动-3%/ -2%/ -6%。万通汽车逆势增长,主要原因是行业需求旺盛及公司具备竞争力的教学体系。
长训占比进一步提升,三年制新培训人次/三年制平均培训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5%/25%,三年制新培训人次的占比较去年同期的23%进一步提升至30%。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区域中心落地,增长模式从过往的拓教学点转变为做强区域中心,以提升人效和校园利用率,优化盈利能力。截至22H1期末,安徽职教城三校已达2.3万在校生,四川和山东区域中心已交付,贵州/郑州区域中心分别有望于23年底/24年投用。区域中心在山东/四川/贵州/郑州的陆续落地后,公司教学硬件的优化有助于公司提高对长学制生源的吸引力,使公司具备更充分的资质申请技师牌照,提升办学层次。
校园固定成本呈刚性致利润端承压,销售费用率具备优化空间:
2022H1公司毛利率和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52.9%和9.3%,同比分别下降2.4pp和5.7pp。公司利润端承压,主要原因是招生节奏受疫情扰动导致收入减少,而校园固定投入如租金和教师薪酬等成本具备刚性,校园规模效应尚未得到充分体现。费用率方面,2022H1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3.6%/13.1%/0.5%/4.4%,销售费用率增加了0.4pp,销售费用同比减少了5%。目前公司招生渠道正从过往的以网络招生为主过渡为网络招生+线下渠道并进。预计随着线下渠道招生占比上升和未来招生进度的恢复,销售费用率仍有优化空间。
给予持有评级,对应目标价3.8港元:
我们的观点:当前政策环境正面,下半年6-8月外部扰动因素缓解后公司招生恢复增长。预计公司有望凭借龙头品牌沉淀及其具备竞争力的教学体系,延续良好的招生恢复态势,但疫情进展仍是短期重要变量。长期随着公司区域中心的落地,办学层次和招生竞争力有望进一步优化。预计2022E至2024E财年营收分别为4,186/ 4,915/ 5,710百万元,同比增长1.1%/ 17.4%/ 16.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6/ 571/ 735百万元,同比增长37.7%/ 37.3%/ 28.8%。给予公司目标价3.8港元,对应持有评级,对应22E财年PE约15倍。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新招生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政策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