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点评:强化法制建设,净化市场环境-210707

《中信证券-《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点评:强化法制建设,净化市场环境-210707(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点评:强化法制建设,净化市场环境-210707(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防范金融风险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背景下,《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印发。 文件核心内容包括:完善全方位追责体系,强化退市等市场约束;加强执法合作,重点关注大案要案、非法证券活动、债券市场、私募市场四大领域;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司法协作。 我们认为该文件层级较高,影响偏中长期,需要持续的制度建设和细则落地。 特别是对杠杆资金的表述,与此前表述并无本质区别,2016年以来非法场外配资规模已持续萎缩,而正规的融资业务并不受打击,预计短期影响可控。 “法治兴,则市场兴”,防范金融风险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背景下,2021年资本市场监管力度或进一步增强。 2021年7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而该文件已经在2020年11月2日由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我们认为该文件有以下两个背景:(1)疫情纾困政策后,2021年金融风险形势严峻复杂,金融监管力度或增强。 具体在资本市场领域,强监管或直接表现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 (2)近期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与反垄断监管持续推进,2021年7月5日证监会也表示将“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范少数人利用资本市场违法违规‘造富’”。 当前行政、民事、刑事的全方位追责体系已搭建完成。 立法完善后,执法必趋严。 《证券法》和《刑法》修订为强监管奠定了法治基础,三类法律责任可相互配合。 (1)行政责任方面,《证券法》修订大幅提高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对净化市场生态的作用或最为迅速和直接。 (2)民事责任方面,《证券法》修订创设了证券代表人诉讼制度,但短期内或以推出标志性案例为主,后续将建立常态化机制。 (3)刑事责任方面,《刑法》修订已于2021年3月落地生效,其大幅提高了对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罚力度,强化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责任,压实了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 鉴于“从旧兼从轻”的原则,预计短期内修法以震慑作用为主。 《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以强化法制建设,净化市场环境。 抓手一:完善全方位追责体系,强化退市等市场约束。 文件提出充分运用法律修正、法律解释、授权决定等形式保障法律供给。 行政方面,或修订与《证券法》配套的各项条例,加速《期货法》落地。 民事方面,或推动代表人诉讼制度标志性案例落地,后续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 刑事方面,或完善立案标准等细则,推动《刑法》修订落地生效。 此外,文件提出以市场化约束加速优胜劣汰,如强化退市监管、强化基金监管、完善自律监管等。 抓手二:加强执法合作,重点关注大案要案、非法证券活动、债券市场、私募市场四大领域。 文件提出强化执法司法合作的各项机制,以重点强化以下四个领域的监管。 第一,在大案要案方面,依法严厉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董监高违法、中介机构违法等问题。 第二,在非法证券活动方面,打击非法的场外配资和非法来源的证券投资资金,严控杠杆率。 第三,在债券市场方面,打击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行为。 第四,在私募方面,打击非法集资、资金挪用等行为。 抓手三: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司法协作。 文件提出完善数据安全和跨境流动法规,以对等原则深化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做好中概股公司风险及突发情况应对,修改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等。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该文件层级较高,影响偏中长期,需通过持续的制度建设和细则落地,来实现净化市场环境的目标。 特别是对杠杆资金的表述,与此前表述并无本质区别,2016年以来非法场外配资规模已持续萎缩,而正规的融资业务并不受打击,预计短期影响可控。 影响一:对于杠杆资金,近年来证监会始终保持对非法场外配资的高压打击态度,本次文件在措辞上与此前并无本质差异。 2016年以来非法场外配资规模已持续萎缩,而正规的融资业务并不受打击。 但近期部分中小市值公司的炒作或受情绪冲击。 影响二:对于风险偏好,各类处罚案例和退市案例持续落地或对市场风险偏好有一定冲击,但预计影响有限。 影响三:对于退市监管,鉴于连续亏损和市值等退市标准过渡期的存在,2021年的退市率上升或与执法力度加强密切相关,2022年后被动退市率或提升至2%以上,优胜劣汰将明显加速。